分享

酱香鱼,茶香鸡,马帮菜,菌香鲜鱼,炸鱼排,火塘鱼鲜...地方特色菜11例~

 heii2 2021-11-05
图片

丽江绮丽食风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很多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已经与汉族深入融合、难分彼此,但还有部分保持着神秘而古老的传统,比如纳西族的三叠水、火塘菜,藏在雪山中的纳西牦牛野菜火锅等。另外,在当地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因茶马古道而兴盛起来的马帮菜文化也值得研究。

酱香鱼

图片

原料:草鱼1 条(1000~1200 克) 花椒5 克豆豉5 克黄酱15克酱油15毫升自制蜜汁15克葱、姜、蒜、盐、味精、胡椒粉、生粉、水淀粉、料酒、食用油各适量

制法:

1.草鱼治净,片下净鱼肉后切成均匀的瓦块状,纳盆加蒜、葱、姜、料酒、盐、胡椒粉腌渍入味。然后捞出用干毛巾搌干水分,拍匀生粉,下入油锅煎至两面金黄(约八分熟) 时,起锅沥油。

2.净锅上火烧油,下入花椒、葱、姜、蒜炒香,投入豆豉炒出味,然后放入鱼块,掺入适量清水,调入料酒、黄酱、酱油、自制蜜汁、盐、味精,炖约15分钟,勾入水淀粉大火收汁,起锅装盘,稍加点缀即成。

普洱茶香鸡

图片

原料:三黄鸡1只、泡好的普洱茶叶20克、干辣椒节20克、八角10克、桂皮15克、香叶5克、紫苏籽10克、熟芝麻、姜片、小葱节、盐、料酒、味精、鸡精、甜酱油、鲜汤、香油各适量

制法:

1.把三黄鸡宰杀治净,用姜片、小葱节、盐、料酒腌入味,投入沸水锅汆一水,捞出来沥水。

2.净锅掺入鲜汤烧沸,下入普洱茶叶、干辣椒节、八角、桂皮、香叶、姜片、小葱节、盐、料酒、味精、鸡精、甜酱油,用小火熬约2小时至出味成卤水,再放入三黄鸡煮约5分钟,关火浸泡25分钟,即捞出来沥水,并刷匀香油。最后斩件装盘,浇上少量卤水汁,撒些紫苏籽和熟芝麻,即成。

66期四川烹饪▪烹艺云课 
高毛利实用砂锅秘制酱料技术
 特色砂锅麻辣红汤料+百搭砂锅红汤烧制酱  
应用~砂锅红汤鸡杂粉+砂锅仔姜红烧酱鸭
实用砂锅肉臊酱及应用:砂锅肉臊韭黄
直播回看,点击进入

图片

65期四川烹饪▪烹艺云课
火爆热卖热辣卤小甲鱼
热辣卤水应用技术专场
(应用广泛:羊蹄\蝎子,猪蹄\龙骨,牛筋,鸡爪等)
直播回看,点击进入

图片


菌香鲜鱼

图片
图片

原料:活鱼1条(约2000克)、 豆腐块200克、番茄块100克、时蔬300克、茶树菇200克、竹荪200克、牛肝菌300克、姜片、葱节、盐、味精、鸡精、清鸡汤各适量煳辣椒味碟若干个

制法:

1.把鱼宰杀治净后,取两扇净鱼肉斜刀片成薄片;鱼头砍成两半、鱼骨斩成块,放入垫有时蔬的圆盘里,盖上鱼片摆好,围上豆腐块和番茄块,待用。

2.取一砂锅,放入姜片、葱节并掺入清鸡汤烧沸,然后下入茶树菇、竹荪、牛肝菌,调入盐、味精、鸡精,用小火熬出味,随鱼片一起上桌,点火烫制,蘸煳辣椒味碟食用。

火塘鱼鲜

图片

原料:鲤鱼1条(约2000克) 白木瓜200克、番茄100克、芹菜100克、大葱100克、时令蔬菜1份、腌好的五花肉1份、红薯1份、玉米1份、香菜末、煳辣椒粉、薄荷叶末、三七粉、姜片、葱汁、葱节、红枣、枸杞、大蒜、鸡蛋清、生粉、盐、鸡精、鲜汤、猪油、菜油各适量

制法:

1.鲤鱼治净(刮下的鱼鳞捡好洗净晾干,用于制作椒盐鱼鳞),在肉厚处剞一字花刀,斩成块后纳盆加盐、姜片、葱汁、鸡蛋清、生粉、猪油腌渍入味。另将白木瓜去皮,切成片,番茄切成月牙瓣,红薯、玉米分别切成段。

2.将铜锅置火上,放猪油、菜油烧热,下入葱节、姜片爆出香味后,掺入适量鲜汤,放入芹菜、大葱、白木瓜片、番茄瓣、红枣、枸杞、大蒜,接着下入腌好的鲤鱼,炖煮至汤色变白、鱼肉入味后即可。

3.食用前将香菜末、煳辣椒粉、薄荷叶末、三七粉调入碗内,打少许煮鱼原汤,即得蘸碟。锅内还可涮煮纳西老豆腐、时令蔬菜等。锅下铁板用于烤红薯、玉米及五花肉。

炸鱼排

图片

原料:鱼柳500克、鸡蛋1个、胡椒粉2克、花椒粉1克、洋葱碎、青红椒碎、姜、料酒、生粉、色拉油各适量

制法:

1.鱼柳解冻,纳碗放胡椒粉、花椒粉、姜、料酒腌制入味后,裹匀生粉和鸡蛋调成的面糊。

2.起锅烧油,放入鱼柳炸至色金黄且熟,捞出沥油,装盘,撒上洋葱碎、青红椒碎,即成。

马帮菜

图片

传说一位乡绅召集了一伙马锅头(马帮首领),并邀请了一群聪慧能干的纳西妇女制作适合马帮携带又营养的食物。其中一位做出了一面蒸、一面烤的粑粑,而锅底则是一道腊肉片烹煮洋芋和南瓜,这就是今天丽江马帮菜中的“一锅清”,即“锅边粑粑加南瓜煮洋芋”。

原料:老火腿50克、南瓜150克、土豆150克、四季豆200克、红枣4个、发酵面团300克、干辣椒节5克、姜片、蒜片、盐、味精、鲜汤、化猪油各适量

制法:

1.把老火腿治净后切成薄片。另把南瓜切成块,土豆切成块,四季豆切成节。

2.净锅上火,下入化猪油烧热,投入干辣椒节、姜片、蒜片炝香,然后放入老火腿片、南瓜块、土豆块、四季豆节略炒匀,掺入适量鲜汤,调入盐和味精,加盖用中火焖煮5分钟,再把发酵面团扯剂贴在锅边,中间点缀红枣,继续焖3分钟至熟,即成。

夹虾米灌肠

图片

原料:米灌肠300克、虾仁60克、姜葱汁、盐、料酒、味精、胡椒粉、脆浆糊、色拉油各适量

制法:

1.把米灌肠洗净后,横刀切成夹刀片。另把虾仁对剖成两半,用姜葱汁、盐、料酒、味精、胡椒粉腌入味。

2.把腌好的虾仁夹入米灌肠片并挂糊,放入加有少量油脂的不

粘锅,上火煎至两面金黄酥脆且熟时,铲出来装入木马车盛器内,即成。

菌香干巴

图片

原料:牦牛干巴300克、缅芫荽30克、鸡菌50克、干辣椒10克、辣椒面5克盐、味精、红油、食用油各适量

制法:

1.将牦牛干巴切成0.3厘米厚的片,干辣椒切成2厘米长的节,去除辣椒籽,缅芫荽洗干净后改刀成2厘米长的段。

2.干巴片入水锅汆一水,捞出沥干后下入烧至六成热的油锅炸酥,起锅沥油。

3.起锅烧油,下入干辣椒节、干巴片、鸡菌翻炒均匀,然后淋入盐、味精、红油调成的味汁,撒入辣椒面、缅芫荽段炒匀,起锅装盘即成。

说明:牛干巴如果咸味很重,可以用热水多浸泡一会儿。

马帮双花

图片

原料:干树花50克、沙松尖150克、小米椒末5克、葱白丝、蒜米、盐、味精、豉油、辣椒油、香油各适量

制法:

1. 把干树花用温水泡发好后,择洗干净,投入沸水锅汆熟,捞出来沥水,加盐、味精、香油拌匀入味,再装入连体木盘的一端,撒上葱白丝。

2. 把沙松尖洗净后,也投入沸水锅汆熟,捞出来沥水,加小米椒末、蒜米、盐、味精、豉油、辣椒油拌匀,再装入连体木盘的另一端,即成。

怒江糯苞谷

图片

原料:糯苞谷粒100克、熟菜心粒50克、熟胡萝卜粒30克、火腿末20克、姜片、葱节、盐、味精、鸡精、色拉油各适量

制法:

1.把糯苞谷粒洗净后,用去皮机打去表皮,入沸水锅汆一水,捞出来沥水。

2.净锅入色拉油烧热,投入姜片、葱节爆香后打去不用,下入火腿末炒香,放入糯苞谷粒、熟菜心粒、熟胡萝卜粒,调入盐、味精、鸡精炒入味,出锅装盘即成。

清汤饵块

图片

饵块系大米加工制品,一般分为块、丝、片三种,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

原料:饵块100克、韭菜50克、猪瘦肉末50克、鲜汤100毫升、盐、鸡精、白糖各适量

制法:

1.饵块改刀成0.5厘米宽、10~12厘米长的条,韭菜洗净,切成10~12厘米的丝。

2.锅上火,掺入鲜汤烧沸,下入猪瘦肉末煮熟后加入饵块条略煮,调入盐、鸡精、白糖,放韭菜丝煮断生,即成。

相关链接

围坐火塘 品味丽江鲜

在西南地区, 很多百姓用“ 火塘” 取暖避寒, 此塘通常深不过尺余, 四周镶以石头作壁沿。秋冬时节,一家人围炉而坐,烧火取暖,自然也可煮茶烹饭。时光荏苒,很多地区繁衍出了各自独特的火塘饮食文化。

图片

铜锅鱼本是云南湖边渔民的家常美味,将之与火塘结合在一起便成了火塘江鲜,虽然当年这种形式在餐饮市场上刚刚兴起,但这种以“火塘+铜锅+食材”的烹食方式当地早已有之,火塘鸡也是其中一种。据说,在一些偏远山区,还有一些民居保留着古老的火塘,并保留着传统的火塘饮食习俗。但很多包括火塘在内的古老文化,在新时代下迅速衰退是不争的事实。如今,能够坚持经营纳西族饮食的餐饮人着实不多,张荣鑫便是其中一位——那年他看到“火塘”这种将纳西族传统习俗与现代餐饮元素结合的形式后,便将其带回,不仅多了一个售卖的品类,也能为传承纳西火塘这种古老的传统尽一份力。

方桌中间镶嵌了一块铁板,铁板中央的口子里升起的熊熊火焰,便是“火塘”了。火塘上面架一口炭火铜锅,炖煮着鱼鲜、纳西老豆腐、时令蔬菜等食材。在铜火锅上桌之前,先陆续端上来几样小菜,分别是侧耳根拌猪头肉配腌黄瓜条、椒盐鱼鳞拼炸茨菰片,用古朴的木制托盘盛装,更显民族风情。接踵而至的是豆笋腊肠、菌香牛干巴、炸鱼排、纳西酱香鱼等具有浓厚当地特色的菜肴,供大家佐酒。

纳西酱香鱼是在四川红烧瓦块鱼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种自制蜜汁和豆豉制作而成。而豆笋更是难得,此豆笋非豆制品,而是鲜嫩的蚕豆苗,俗称豆笋子,其口感香脆,有一种特殊的香气,一年中可食用的时期极短。铜锅周围的铁板用来烘烤玉米、红薯,甚至烤肉。一桌美味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主角——火塘铜锅鱼。

鱼汤在久熬下,已呈乳白色,味道鲜美无比,略带酸香之气。不得不说,在这种热情而温暖的环境中,拘束感会被自然而然地消弭, 身心变得放松,胃口大开。纳西族朋友的脸庞在火焰中映得通红, 主客之间推杯换盏、大快朵颐。吃饱喝足之时,再来一碗清汤饵块填补肠胃最后的缝隙。

悠悠古道马帮菜

马帮指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运输组织,茶马古道是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走廊,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一条商业通道。

图片

茶马古道起源于秦汉时期,随着制茶业蓬勃发展,规模逐渐变大。因为康藏地区属于高海拔的严寒地带,当地居民需要摄入富含脂肪的高热量食物,多以牛羊肉、糌粑、酥油、奶类等为主食,但受地理因素制约,食物中少有蔬菜。茶叶既能够缓解燥热,又能分解脂肪,久而久之藏民形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只是西藏不并产茶,藏民对茶的依赖促使马帮常年穿越横断山脉运送茶叶。在内陆,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供不应求,西藏和川、滇等地区则出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茶马古道繁荣于唐宋以后,道路不断向四方延伸,一直连到了普洱茶的故乡普洱和西双版纳等地,滇南的各民族亦纷纷加入到这以茶马贸易为主的经贸活动之中,古道逐渐繁荣起来。

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马帮古道有从大理到成都的五尺道和灵关道,从大理到印度的博南道,还有怒江马帮古道、澜沧江马帮古道、金沙江马帮古道、元江红河马帮古道、雅砻江马帮古道、南盘江马帮古道等。

图片

丽江古城始建于唐末宋初,它能在数百年间兴盛起来,与茶马古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历史上丽江大多数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茶马古道开展的,它与西藏仅一江之隔,外临中甸,内接鹤庆、剑川,地理优势明显,是云南出入西藏关键节点。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化名城,由大研古镇、束河古镇、白沙古镇共同组成。

其中,大研古镇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上货物中转集散地。

千百年来,茶马古道留下了许多马帮的足迹和传奇。随着1999年贡山通向独龙江的公路全线开通,这支“运输大队”才开始解散。现在随着政府旅游战略的不断推进,在云南的哈巴雪山、玉龙雪山等高海拔地带又出现了“私家马帮”,他们继承了老马帮的优良传统,给大山里的村民及登山、探险人士担任运输队。

粗粮是马帮的主要饮食来源。马帮把沿途收集到的食物做成干货,每到驿站歇脚就把各种食品做成马帮菜,主要特点是原汁原味,进而形成了纳西火锅、锣锅焖饭、鸡豆凉粉、糌粑炒面、酥油茶,以及用当地的时令鲜蔬、山茅野菜、土鸡、黑猪等一系列原料制作的荤素相宜的马帮菜。


张先文、熊焱、刘文波/文   编排/Ha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