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生活,好物无须拥有;接纳自我,不喜欢别强掰

 爱悦慧心理 2021-11-06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1

十一月,是一个刺激消费的月份。

无论你喜不喜欢,只要打开网页、手机APP或者在电梯、公交站,就会被安利各种折扣、优惠、好物消息。线上线下,无死角,都在让你买买买。

在这方面,我的定力还算不错。

一方面,是因为穷。买不起大的房子,蜗居空间有限,囤积空间更有限。于是开始思量,哪些物品是必需,哪些是可有可无,哪些对我纯属奢侈品根本无需拥有。此种思维方式一旦运转,往往能帮我过滤掉许多物欲。

另一方面,是因为笨。我不懂得收纳,归类整理很不擅长。东西一多,就会有些糊里糊涂,需要的时候经常找不到。每日临出门,卡、钥匙、手机,还要找半天。好物归我,就像泥牛入海,难觅踪迹。

不过,很多人比我富有,比我聪明,买买买是理所当然。好物能让他们觉得每天的搬砖生活变得有意义、人生有憧憬。好物满足的,更多是心理需求我拥有、我快乐

而仔细想想,实际生活里,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物品。

每个季度,所穿的衣服数量有限。

每天所使用的日常用品(如护肤、清洁等)数量也有限。更多的衣服、日用、书籍,被堆放在衣橱、卫生间、厨房、书柜,

它们几乎失去了使用价值,主要作用是让主人安心。

若是一人居,每日所需的食物,也很少。去年,我换了个冰箱,嫌之前的冰箱太小,冷藏空间不够。冰箱变大,功能也变多,它不只是保鲜,竟变成了储物柜。里头有存放了几个月的苹果,冷冻半年的鲈鱼,冷藏1年的沙拉酱,2年的白砂糖、枸杞、绿茶……

冰箱变大,每日消耗不会因此变多,结果只能是囤积物增多。

生活被物品包围。有人觉得丰富,也有人觉得窒息。

所以豆瓣上有人说,极简生活,极简掉的不只是物品,还有心灵上的灰尘。坚持极简,能改善抑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确能让人放松,你觉得呢?

2

朋友问我,为什么最近发文,发得这么勤?

我想,可能是养病给我的启发:不浪费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养病期间买了几本时间管理的书,有一本提到晨间惯例”的概念:每日早起,做一件或几件事,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习惯,能节约不少时间。

“晨间惯例”对我十分合适。原本,我就是早起型,不爱睡懒觉。之前早起后,可能会打扫卫生,听一听音频,做点早餐,刷会儿手机,看看书,磨磨蹭蹭,时间就溜走了,白白浪费大好的早晨时光。

但有了“晨间惯例”的意识,时间效率会提高。于是108日上班后,每天6点起床,写一篇小作文。成了我的晨间惯例。

每天这么早起床,还要写文字,不觉得累吗?

我想,如果原本就不是早起型人,也不喜欢阅读写文,强掰自己,一定很辛苦。但我不累,有时想到明日早起,能写自己感兴趣的文字,过有规律的生活,会感到幸福。

因为喜欢,无需坚持,也无需意志力支撑。(对人对事,都如此)

我也试过,早起跑步。这对我压力实在太大。每次醒来,想到要去跑步,就很大不情愿,迟迟不愿从床上爬起。终于准备好,走出家门,大腿就像灌了铅,步履十分沉重。日日都在咬牙坚持。结果一周之后,脚踝伤了,名正言顺地放弃跑步,心里松了一口气。

不喜欢的事儿,往往需要耗费巨大的意志努力,也容易做不好。

如果一生都与不喜欢的事儿较劲,总喜欢强迫自己,美其名曰,让自己变得更美好,那真是一种灾难。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若生来是玫瑰,就好好做玫瑰;若生来是雏菊,就好好做雏菊;每种人生,都有最美好的状态,接纳自己,不强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