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颜涛:当代古文字书法创作的审美与批评

 d大羊 2021-11-06

图片

题记/刘颜涛
       我在古文字书法创作上并非有多少天分,只是喜爱,喜爱就会心甘情愿、全神贯注地投入。
       一幅好的古文字书法作品,对我来说得来并不轻松,甚至于艰难和偶然。真正能创作出聊以自慰的得意之作,辛勤笔耕一年或砚池劳作一生,又能收获几件呢?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我知道一个真正书法家的称谓,需要技道双修的毕生积累和无情岁月的历史沉淀。所以,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摆脱曾经取得的成绩与荣耀,永葆学生本色,在漫漫而修远的书法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书法和其它文学艺术一样,都是以“文”化人,文化升华技巧、学问涵养艺术。力求以理性而睿智的学术思辩,去寻找感性而激情的艺术纯真。我更愿意把书法看作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修为。
       我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地与那些古老文字对话,它们以那沉郁苍秀的卓越风姿和浑朴天然的奕奕神采,从龟甲、兽骨、青铜、刻石上挣脱跳跃,穿越时空而来,拨动着我的心弦,驱使着我的笔锋,在铺陈的宣纸上飞舞弥漫。我享受着与古人心神交汇而得到的精神快慰。
       我祈祷,这些流淌的线条,既与古老文字所特有的神韵相连,又与自己的胸臆相通。

图片

图片

当代古文字书法创作的审美与批评
——“
当代书法创作(乌海)学术论坛”主旨发言
       “古文字书法创作”其实以通常所说的“篆书创作”更为简洁明了。只因以往一提篆书,世俗中多局限在秦统一文字后的小篆,或者拓展到常见的《墙盘》《毛公鼎》《散氏盘》等几种金文名品,而对于殷商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方国和秦汉等时期不同材质、风格的诸如简牍、帛书、诏版、钱币、玺印、碑额、砖瓦等篆书容易忽视,故而以“古文字”予以强调,但它与“篆书创作”只是表述不同,并无实质性区别。
       三千多年的中国篆书书法史,从殷商契刻的甲骨文字,到商周刻铸的青铜铭文,再到秦汉石刻篆书,直至群峰林立的清人流派篆书墨迹。这些古文字书法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后来出现的其他书体碰撞、交汇、融合,既得到了激活和丰富,又赋予自己作为古文字书法艺术的本体特征和优势。完全可以说,所有的艺术审美风格,诸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冲淡、沉着、高古、典雅、劲健、豪放、疏野、飘逸等,或者由金学智引发出来的《新二十四书品》中的工巧、天真、丰肥、自然、冲和、拙朴、姿媚、险峭、倔强、瘦硬等,都能从篆书的历史文本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审美载体。如果说我们当代的书风更强调“抒情”的自觉,即所谓的“今人尚情”,那么直面篆书书法史,就不应该漠视篆书在当代的抒情性及其书法艺术价值。我们之所以对二者认识不够,一则视野不宽,对篆书庞大的体系研究不够;二则用心不专,对不同篆书风格在“古法”本体内的不同表现特征,因时代隔膜而体察不深;还有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铸刻与书写两种不同艺术语言表达的融合通会能力,即铸刻向书写转化所需要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些问题反映在当代篆书创作中,便是取法狭窄、风格单一,一味地刻板描摹所谓的铸刻金石气,而不能充分发挥毛笔表现的书写性。

图片

       与此同时,又有一些激进之士,意图虽好,但不具备或背离篆书艺术精神的所谓篆书创新,以隶变之后隶、草、楷、行的“今法”,甚至以绘画语言和笔墨构成简单粗暴地替代篆书的“古法”,使篆书艺术表面化、浅薄化、庸俗化以至被异化。
       环顾当代篆书创作,存在着两种有违时代审美的篆书书法创作倾向,一种是机械化、表面化地模仿前人所谓的篆引古法,片面地强调“学术性”而忽视“艺术性”,这多表现在书写工稳型静态篆书中,一收就“死”。另一种是过度地追求笔墨视觉冲击力,片面地强调“艺术性”而忽视“学术性”,这种倾向多表现在写意型动态的篆书中,一放就“乱”。工稳型静态小篆在书写时只见用笔由“熟”到“俗”的简单机械惯性动作,见不到静谧、安详、典雅中承载传递的节奏起伏和情感波澜的人文情怀,少气韵、乏神采、无生机。写意型动态大篆中,一味夸张变形,为涨墨而涨墨,为枯笔而枯笔,刻意造作,枯润虚实间缺少自然过渡,纸不留笔,墨不入纸,笔墨冲突,一片狼藉,满目浮躁。

图片

       所以,作为篆书书法艺术创作的主流,应该以史为鉴,从鲜活流动的篆书发展史中,追求“熔古铸今”。这里需要补充说明和强调的是,尽管从旁观者的理性角度,我认可笔墨实验性的创新探索,和遗产保护式篆书古法传承,但这丝毫不弱化作为个体艺术追求的“借古开今”的新古典主义篆书创作的理念和主张。学术要追求有艺术性的学术,艺术要追求有学术性的艺术,篆书创作的精神气象、人文情怀和文化厚度,应该体现在其“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中。在多年来的篆书学习研究和创作实践中,我既被坚守“传统”者(这里的传统实际上我认为是被误读、误解了的僵化的伪传统)指责为破坏传统的不成熟的“没有出壳的鸡”,又被主张篆书笔墨构成的创新者视为迂腐守旧的“被腌过的蛋”,但我决不认为自己是骑在墙头上的不左不右而又两头都不讨好的简单折中求和。我固执地认为,既能以最大功力入古,又能以最大勇气出新,才是应该倡导弘扬的“守正创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颜涛,1965年5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被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第十一、十二届书法展”“全国四届青年书法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全国三届册页书法展”“全国第五届正书展”等多次展览评委。
       作品参加“汉字之美——中国书法66人展(巴黎、柏林、 悉尼)”“首届'三名工程(名家、名篇、名作)’50家书法展”“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56人)书法提名展”“'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51人临创邀请展”“99'中国书法(60家)年展”“首、二、三、四、五、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七、八、九、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等权威性展览。
       作品在“首届翁同龢书法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11 年度书法佳作奖”“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全国九、十届书法展”“全国七届中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二、五届楹联书法展”“第三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展赛中获奖。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收藏和刻石。出版中国书法家协会编《中国书法大典·当代杰出书法家刘颜涛作品集》、中国美术馆编《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 刘颜涛》等十余种作品集。

——
责编:何易
总编:玄同
——

简社刻刀、印泥“双十一”狂欢尊享八五折
可点击下图咨询下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