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工作者:“打了鸡血的超人”!

 阿福根 2021-11-07

图片

有这样一群“八面玲珑”的社会群体……

他们是爱人眼里“自私”的伴侣,孩子眼里“吝啬”的父母,父母眼里“不孝” 的子女,朋友眼里“无所不能”的钢铁侠;

他们中流砥柱,以八零后群体居多,也有七零后,甚至还有稚气尚在的零零后

他们整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人流密集的居民区,他们有时候温柔体贴,柔声细语,有时候“蛮横、泼辣、不畏艰难险阻

他们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女性,但却上得了墙头、下得了沟壑、趟得过洪水、穿得过“火场”

他们可以连续几周甚至几个月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连续几天只喝几口凉水不进干粮,甚至双脚水泡磨破染透了鞋袜、用冻伤的双手提拎着几十斤的食物在楼栋里“爬行”,摔倒了第一反应是“食物有没有摔坏”……几番折腾后,不是脚踝就是手腕肿、痛,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根本想不起来是哪次落下的。

等他们好不容易坐下,文件查阅不断,电话沟通不断。他们很少有时间顾及家里,反反复复打过来的,基本就是家里的坏消息,听后,强忍着眼泪和爱人通电话“家里的事,你多分担,我真的……顾不上啦……”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早都已经猜到了他们的身份?

对!他们就是服务在基层的“社会工作者”,曾经老百姓口里的“社区老大妈”!

*社区工作者,是指以社会基层社区为基本的服务区域,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协同治理)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

0《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一天》

我是一名社工,但当有需要时,我也可以是一名老师,一位医生,一个警察,甚至是一个天使;我是一名社工,但如果有需求,我还可以是一把伞,是一堆火,是一座桥;我是一名社工,如果困难重,我必须要有超人的力量;我是一名社工,如果需求多,我必须要有分身的神通;我是一名社工,但其实我就是一普通人;我是一名社工,其实我也不是普通人,因为我们肩上有光荣的使命。这,就是中国社工!

新时代社区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role change

当年那些夹着小包走街串巷,查超生、调解矛盾、小板凳唠家常的“社区老大妈”们,不知从何时起,年龄开始趋于年轻化,知识结构变得系统化,工作技能变得多样化,服务领域也扩大化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他们受到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尤其是近两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社会工作者”们慢慢成了社会上抗疫战争的中坚力量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分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24小时成了常态化,好似“打了鸡血的超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脑分析、左右开工,制表格、做程序、查户口、作疏导,是别人口里的“好孩子”,陪着别人的父母、子女、爱人去医院,上门送食物、送药品,忍受着各种委屈和不理解,有来自家人的、朋友的、被服务群体的……但他们可以“擦干眼泪,忘了委屈,继续逆行”

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拼?

简单而朴实的回答:“先不说咱是共产党员,最起码也是社会一份子,能做的都是该做的,只有咱做了,才有希望呀!家里人起初是不理解,但现在都觉得很荣耀,当然也替我们高兴,因为咱也有政府和上级领导发来的慰问信呀!”简朴到没有奢求,一封慰问信就能够解决他们所有的委屈和不理解。

疫情常态化加速了社工发展的步伐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社会工作者”或许并不能被社会大众如此地了解和认可,也正是在被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之后,逐渐加速了这个群体承载更多社会责任和分工的速度。

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下,社区各个委员会的工作依然持续地推进,同时各种业务有增无减,文化需要惠民、综合治理需要强化、经营场所需要督促、特殊群体需要关爱、特色亮点需要打造、窗口业务需要简化、服务质量需要改善,随着“网格化”工作思路的提出和落实,进一步验证了它的良好效果,于是,社会上更多的检查、排查等任务逐渐以“网格”的形式,落到了“社会工作者”的身上。这个群体变得更加“智能”服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从邻里的矛盾纠纷调解,到国家级的“双创”工作,再到“水、电、气”等一些专业性较强问题的入户排查……这些对于非专业“人才”而言,专业技能的确需要进一步集中培训,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进入社会基层服务的“多面手”角色,而不再局限于“群众自治组织”的存在。

服务社会基层的“多面手”

basic service generalist

他们坚守着奉献社会的信念,“群众无小事”,从点点滴滴做起,就是这份坚守和执着,让他们有使不完的力气、忘我地立足岗位。他们没有完不成的工作,没有不达标的成果,虽然也有很多委屈和不理解,但他们从没选择放弃。他们真的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不需要言语上的宽慰,只需要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配合。

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真正服务基层的身份,从多年前政府成立社工联合会以来,他们享受到了五险一金的待遇,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政府对他们的体恤和关爱。如果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能够从更多层面历练这群人们,那么他们也算是久经沙场、经得住考验的一群了不起的“英雄”,他们与所有的公职人员其实无异,只是差了一个身份而已。

他们在关键的时候,甚至也会给自己做个“心理辅导”,就是这样善于分解压力,永远都是精力“旺盛”得超出想象,不停地奔波在百姓群众间,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社会基层的“多面手”,守护着家人,守护着家园。

本文来源于村居通投稿

感谢文章投稿作者:郭丹(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