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比较而消沉,因自卑而自我厌恶,何以改变?

 翻来译去默磨语 2021-11-10





读日本,看世界

跟随翻译人,接近更原味

点击文后链接,获取原汁原文







▼编译按▼

      人会比较容易因为自己的“有”而窃笑别人的“冇”,而自己的“冇”又会被那个“有”的人窃笑,社会上客观存在着的这根鄙视链,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被无限放大,成为一体两面的“优越感”与“劣等感”也会或多或少地困扰着人们。
      有比较,才会有进步;有比较,就会有伤害。只要与周围人有接触,比较就不可避免,比较不可怕,就看怎么比。
       如何看待比较?如何避免因比较而使自己消沉?看看心理咨询师怎么说……


Q. 人为什么会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 

这是由于人活在社会中,如果当人踏上无人岛,切断所有的信息,在那里过活的时候,就有可能采用不与他人作比较的生活方式了,但这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为了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人是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确认自己应立足的位置的,至少为了能生存下去要作一些调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他人作比较,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

Q. 为什么与人比较会让自己产生劣等感呢? 

这是因为没有让自己处于优势位置来看待事物,而是经常着眼于比自己更具优势的他人,以'这样的自己是不行的’来否定自己,自我肯定感低,所以就觉得别人大多看起来都比自己厉害。

Q. 与他人作比较成了一种习惯,陷入精神苦痛的人,为了尽量不去比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无法停止与别人比较并深陷苦痛的人,应有意识地把焦点放在“与自己的比较”上面。比如、“过去没几个月就会受挫的学习,这次已坚持了半年了”、“以前一觉得讨厌就放弃了,而这次还能再加把劲”等等,要把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作为比较对象。

虽然不与过去或未来的自己作比较,不断地只对“此刻,当下”感到满足才是幸福的本质,但是要达到这个境界,难度很高,所以,首先得从聚焦于自己这一点开始,而不是聚焦他人。

Q. 聚焦自己,真的能让内心平静下来吗?

会的。对自己狠狠心,决心“要比较,就只与那个过去或未来的自己比”,那么,对他人言行的那份兴趣就会逐渐减弱。如果发现自己是因为和别人作比较而烦恼,那么,就要意识到在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本身这点上还做得不够。

另外,不仅仅是比较,在很多事情上如果对自己发出禁止令说“不能做○○”,反而会让自己的神经盯住那个点,这种矛盾会让人更痛苦。所以,不是对自己发出禁止令说“不能和他人作比较”,而要“接纳自己,跟自己相处”,这也是让自己内心平静的诀窍。

Q. 说到底,就是要切割彻悟“人是人,己是己”,但是,经常肯定自己真的非常重要吗?

这个稍微还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被别人指出“你太过自我中心啦”、“你太任性啦”,那么,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就可能给他人带去了不快。如上所述,人是在社会中生存着的,并不是只要能肯定自我,哪怕给他人带去不快,也是OK的。

有心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不是为了比较,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方,所以要多少关注一下他人,不断提高对他人产生共鸣的能力。

Q. 运动员等每天都在竞赛这种“比较”领域活跃的人们的心理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优秀运动员大多都具备“好胜”这种心理。人一旦兴奋起来,大脑就会释放肾上腺素这种快乐因子,大脑如果记住了在竞争中获胜所带来的快乐时,就会产生“还想品尝那种快感”的念头,进而会为了夺取胜利而再努力,有这种特质的人们往往被称为“好胜”、“不服输”之人。

只是,因为什么而感到兴奋,并释放出那个肾上腺素,又会因人而异,这关系到先天因素,还有后天的成长经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通过参与竞赛而获得巨大快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在不得不进行竞争的领域中大显身手的人们,应该是选择了适合他们自己的职业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