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白血病3剂药就好,其实中医只是当外感,附白血病各种外感及出血的辨证治疗!!

 风声之家 2021-11-13
武汉张胜兵 张胜兵中医 2021-11-13


医道之漫漫,苦心而求索,常待东方白,不为世俗同。

张胜兵:武汉知名中医,中医研究生,成名代表作《医门推敲》五部,《攻癌救命录》,《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

这几年我治了一些白血病的患者,有急性的也有慢性的。据相关文件统计,从目前的临床上统计的情况看呢,儿童、青少年患急性白血病的,以阴虚血热为主,约占85%左右,也就是说,急性白血病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居多,而且85%属于阴虚外感。下面我们就看一个典型的病案。

图片

王某,男,五岁。

主诉:发热10天,加重3天。

现病史(患儿家属代诉):十天前不明原因发热,到当地西医小诊所予以解热、抗炎、退烧处理3天,无效。后转至当地儿童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家属当场崩溃,医院准备予以化疗治疗,家属不甘心,遂经他人介绍请我去医院会诊。观其患儿,两颧潮红,轻微咳嗽,舌红少苔,脉浮细数。

中医诊断为:温热病(或者说温病)。

证型为:阴虚外感。

舌红少苔,脉细数是典型的阴虚,由于有外感所以脉偏浮,舌红少苔,脉浮细数。两颧潮红,也是阴虚的一个体征。

治则:养阴,清热,发汗解表。

处方:玉竹白薇汤。

具体方药如下:玉竹10克、白薇3克、淡豆豉10克、桔梗6克、薄荷6克、南沙参6克、铁皮石斛6克、甘草6克、葱白两根,大枣两个。

3剂后,烧退咳止。经查血已无“白血病”指征,痊愈出院。

图片

这样的病案,在中医界,不独有我,是大部分专业一点的中医对于这种急性白血病属于外感的都很拿手,所以说(治好)这个病没有什么值得(炫耀),觉得有多么神奇的,只不过西医觉得很神奇,家属觉得很神奇而已。

纵观此病案,说明一个问题,中医跟西医的差距多么大,西医要很多指标来确定你是哪一种疾病,中医呢,通过四诊八纲,阴阳五行,对证治疗即可。于无形之中治好“白血病”,自己还不知道。

那么,“白血病”3剂药就可以治好,是不是所有的“白血病”都是3剂药可以治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我们这个病案是外感的“急性白血病”。对于有一些非急性的,或者说慢性的,或者说是由于内因所引起的。以内因为主要矛盾引起的,那绝非3剂药可以解决。

很多“白血病”,把它归为内伤发热或者外感发热。我们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就是外感发热,但是他的前提是什么呢?是虚人外感,或者体质虚弱导致内伤发热,有虚也就是正气不足,正气不足复感外邪引起的发热可能有一些就属于“白血病”范畴,而体虚导致的发热,也有可能属于“白血病”的范畴,而我们刚才看的这个病案是阴虚外感。一般的“白血病”不会是单纯性的外感,必定会有体虚做为前提,也即所谓的正气虚弱,复感外邪。

这个外感呢,分多种,但是以阴虚外感占85%。阴虚外感。

临床表现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者汗不多,或者有咳嗽,或者有心烦,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者舌红少苔,脉浮细数

代表方药玉竹白薇汤,成分是玉竹10克、白薇3克、淡豆豉10克。薄荷6克、南沙参6克、铁皮石斛6克、甘草6克、桔梗6克、葱白2根,大枣2个。

这个玉竹白薇汤是治疗阴虚外感之素体阴虚,外感风热的这种情况,用玉竹白薇汤。

那么,另外还有少部分的阳虚外感和气虚外感。

比方说这个阳虚外感,他是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我们在这个《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已经讲过了,阴虚的这种体质,他有火热,阴虚内热嘛,他容易感受风热。而阳虚的这种体质呢,他体内有寒,他就容易感受风寒。所以,这个阳虚外感的,大部分是感受风寒,阴虚外感的大部分是感受这个风热。

阳虚外感的是素体阳气虚弱,复感风寒。临床表现有头痛,身热恶寒,寒重热轻,无汗肢冷,怠倦嗜卧,面色苍白,语音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者脉浮大无力,我们用的代表方剂是再造散:黄芪6克、人参3克、桂枝3克、甘草2克、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3克、防风3克、川芎3克、生姜3克。

当然这个是对于儿童,如果对于成年人,剂量还得加大。

而气虚外感呢,用败毒散,素体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这种情况可能会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者是脉浮数,重取无力,代表方药败毒散:柴胡10克、前胡10克、川芎10克、枳壳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茯苓10克、桔梗10克、人参10克、甘草5克。

这种外感的这个白血病哪,大多属于急性白血病,以阴虚外感占85%左右,代表方药:玉竹白薇汤。也就是说,我们刚才的这个玉竹白薇汤,可以治疗85%的急性的、外感的,属于“白血病”的这么一个类型,那么还有15%的,有一些属于气虚外感,有一些属于阳虚外感。

“白血病”呢,很多会出现一些出血症状,但这些出血症状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描述,比方说《素问》有这么一段原文:“病至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这是其中一段话。另外《素问》还有记载:“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燥急,不为汗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还有另外一段话:“火郁之发……故民病少气……血溢流注。”。这是《素问》里面的,关于急性白血病出血的症状。《黄帝内经·灵枢》也有记载,有这么一段原话:“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这些描述呢,与急性白血病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急性出血症状极为相似,也就是说,急性的白血病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论述。

出血是为白血病的常见症状,那么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出现了这个出血的情况呢,我们可以参考血症,参考血症来进行辨证论治

出血出在鼻子,鼻子出血的话,我们称为鼻衄。也有齿衄,也有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等。

鼻衄呢,又分好几种证型,比方说热邪犯肺,我们可以用桑菊饮。胃热炽盛,我们可以用玉女煎。肝火,我们可以用龙胆泻肝汤。气血亏虚的出血,气不统血,我们可以用归脾汤。对于齿衄,胃火炽盛的,我们可以用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齿衄属于阴虚火热的,我们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对于咳血属于燥热伤肺的,我们可以用桑杏汤。当然都是加减,所说的代表方都要加减的,斟情还要加一些止血的药,对于肝火犯肺的咳血,我们可以用泻白散合黛蛤散。当然也可以用《医门推敲》第一部里的木火刑金汤。对于阴虚肺热所引起的这个咳血,我们可以用百合固金汤进行加减。

吐血,属于胃热壅盛的吐血,我们可以用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对于肝火犯胃引起的吐血,我们可以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对于气虚血溢所引起的,我们仍然用归脾汤。

便血,属于肠道湿热的,我们可以用地榆散合槐角丸进行加减。对于气不摄血的我们仍然用归脾汤。对于脾胃虚寒的便血,我们可以用黄土汤加减。

尿血,尿血属于下焦湿热的,我们可以用小蓟饮子加减。属于肾虚火旺的,我们可以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属于脾不统血的,我们仍然用归脾汤。属于肾气不固的,我们可以用无比山药丸加减。

紫斑,如果紫斑这种出血属于血热妄行的,我们用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属于阴虚火旺的,我们用茜根散加减,属于气不统血的,仍然用归脾汤。

我们常用的止血药,比方说凉血止血的,有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等等,对于瘀血引起的出血,我们要化瘀止血,我们常用的有三七、茜草、土黄。另外,还有一些药可以达到收敛止血的目的,比方说白芨、血余炭、棕榈炭、藕节、仙鹤草。特别要说明的是仙鹤草,是止血药里面具有补虚作用的。止血药里面具有补虚作用的仙鹤草、三七,但仙鹤草呢,比较便宜,我们一用就可以用到30多克。而且它的补虚作用也很明显,对于很多癌症的晚期都可用到。另外还有温经止血,温经止血呢,是属于阳虚或者血寒这种证型的,比如说艾叶,当然,我们用艾叶止血的时候,一般用的是艾叶炭或者炒艾叶,还有炮姜,一般也用的炮姜炭,还有灶心土(也叫伏龙肝),我们刚才说的黄土汤,主要成分就是灶心土。

(本文内容出自张胜兵《攻癌救命录》更多精彩内容请参见该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