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6月9日,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丰南县)一线的唐胥铁路开始兴建,它北起唐山矿1号井,南至唐胥铁路与煤河交汇处,实际长度9.3公里。7月1日,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英国人白内特的夫人在唐山钉下了第1枚道钉,9月月工程竣工,11月8日正式通车。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 中国最早的蒸汽机车是在修建唐胥铁路的同时,工人们根据金达设计的几张图纸,利用矿山废旧材料,共花费520银元,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运行之日被当时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司薄内的妻子命名为“Rocket of China”,意为“中国火箭号”,这是依照斯蒂芬森研制的著名机车“火箭号”而命名。中国工匠在车头两侧各镶嵌了一条金属刻制的龙,因此又被称为“龙号机车”。 1886年,成立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收买唐胥铁路后开始展筑,并独立经营铁路业务。1887年,唐胥铁路展筑至芦台,长30余公里,史称“唐芦铁路”。 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李鸿章等巡视并主持通车仪式,路方特备花车一辆供来宾乘用。 1890年津唐铁路向东延长至古冶林西煤矿。 同年,清政府针对日本意欲掠取朝鲜和“俄患日亟”的形势,对铁路的修建提出了“移缓就急”的方针,即暂停修建芦(沟桥)汉(口)铁路,先行修建由营口经吉林到珲春的关东铁路。筹办这条铁路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派人调查后,提出改由唐津铁路经山海关、沈阳而达吉林的方案。此建议于1891年得到批准,随即在山海关成立北洋官铁路局,负责修建此路。1892年修通至滦县。1893年向东展筑到山海关,由于滦河大桥的工程条件复杂,1894年2月竣工,天津至山海关间通车。因山海关古名榆关,改称津榆铁路。 唐胥铁路南北延展后的线路示意图 1897年6月,由天津延展至北京城外的马家堡。1901年修至北京正阳门。 1897年向东延展至山海关外的中后所 (今绥中),全线始称山海关内外铁路,简称关内外铁路,为官办国有铁路。1911年修至奉天省城(今沈阳),1912年全线通车,称京奉铁路。 1928年6月北京改称北平,改称平奉铁路。同年12月奉天省改称辽宁省,1929年4月10日该路改称北宁铁路。 北宁铁路为连通华北、东北及关内外沿线诸港口的交通动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名为京沈铁路。 欢迎关注 “北戴河文物”微信公众平台 了解北戴河历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