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了】温健康想讲就讲之25:大道废,有仁义

 健康晓语 2021-11-17

耳边常听的一个词,就是正能量。能量本没有正负,但当我们高扬“正能量”时,也就是在彰显“负能量”横行的现世。

一个历史时期,高喊着提倡什么的时候,恰好表现和暴露了那个时期,特别缺少什么。

这个常识就是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所讲的内容。

《道德经》第二章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美是之所以为美的时候,这时恶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时候,这时也就有了不善。第十八章就是用具体的事例来论述这个道理的。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指天道、本性、自然、规律、本心等等,是老子最尊崇的一个概念。有,产生。仁义,仁和义,与大道相背的道德评价方面的两个概念。

这句话是说:大道被废弃了,于是才会提倡仁和义这些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

“智慧出,有大伪;”

智慧,在老子看来,不仅是与大道相违和的,甚至也是也仁义相违背的聪明和智巧。出,不断产生。大,多。伪,假、诈、骗等行为。

这句话是说:聪明智巧的现象不断现象,伪诈欺骗也就盛行一时了。

“六亲不和,有孝慈;”

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泛指家庭关系。孝,赡养敬爱老人。慈,抚育友爱幼小。

这句话是说:家族不和了,才能显示出有的晚辈孝顺,有的长辈慈祥。

“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陷入混乱了,才能见出忠臣。

康熙皇帝有句名言:宁要能臣,不要忠臣。他希望他的臣子们以名臣的形象在青史留名,而不是忠臣。乱世才出忠臣啊!昏君才出忠臣啊!他是一代名主,一代大帝,他的思路非常清楚。

本章意在强调至高无上的“大道”的重要,但却常常引起人们的误解。

人们困惑不解:难道仁义、智慧不该提倡吗?孝慈、忠臣不该称颂吗?老子为什么似乎在否定这些呢?

其实,在老子看来,当“大道”遍行天下的时候,民风淳朴、你仁我义、父慈子孝已是社会常态,因此用不着去刻意强调这些的重要。一旦极力标榜这些时,说明“大道”已经湮没不存了。

老子用这种逆向思维的表达方式来强调“道”的重要,颇有警醒世人的意味。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已经遭到罢黜与流放,个人处境极其险恶,但他依然“眷顾楚国,心系怀王”,反复进谏,希望国君能有所醒悟,但一贬再贬,最后怀石沉江,成就了自已的一世英名,为后人敬仰。

可屈原所处的楚国是怎样的一个处境呢?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人是楚怀王身边有名的佞臣。在战国铁血大争之际,他们丝毫不以楚国的安危为意,每天以弄权争宠、谗言惑主、设计陷害为能事,朝廷上下被搞得乌烟瘴气,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最终“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曾经好端端的楚国急剧衰落,以致郢都被破,祖陵遭焚,兵挫地削,终至灭国。

屈原的英名,竟然要用楚国的灭亡来成就!

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还有林则徐、秋瑾……这些彪炳史册的英雄,哪一个不是处在一个动荡的乱世。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歌颂英雄,但我不想生活在一个英雄辈出年代;我们渴望被感动,但我不想生活在一个处处被感动的社会。

附《道德经》第十八章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作者简介:温健康,中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