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教学设施与环境只不过是教学发生的外部条件

 凌宗伟 2021-11-20

【异史氏曰】已经不止一次听说“物型课程”了,昨天闲聊又聊到这个课程,确切地说是几位对这个课程建设的质疑。从概念上讲,物型课程旨在以物化人、以人化物,开发环境育人的课程力量,指向在万物、关键在成型、突破在寓意、目的在树人、重在“物”的文化塑型及课程意象的生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新维度、新聚焦。看看定义蛮美好,也蛮契合教育的某些理论。但在我的认知里不过是“环境课程”换了个说法,但是从教学的要素来看,环境也好,情境也罢,不过是教学发生的外部条件之一而已,教学真的要发生,取决与教学场景中的那些人,人没能参与其中,那真到有可能就“物化”了。

一位说,教育如果不着眼于人就不是教育。花那么多银子用在设备上,能不能拿出一点点用在教师培训商,让教师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教学……银子都用在建专门的课程教室上了,这教室平时基本关门,有人参观或者对外介绍的时候才排上用途。

还有一位说,有意思的是这教室学校自己找公司建还不行,必须由指定到公司承办……那么里面的设备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于是想到为什么前些时候看到一所学校的前瞻性课程建设项目文本里关于平台与教室的内容相当前瞻,但与教学有关到具体实施部分却基本没有的原因了。真的后悔在与他们谈我的疑问的愚蠢至极了,原来课程基地建设的重点是建设这些东西。据说,身边就有这样的教室。我欠学,只知道他们弄了个课程基地,但没去了解。这让我想起了学校的校史馆的功能,这也是我为什么当年虽只在金沙中学主持工作不到一年,却找了个机会拆了某中学校史馆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