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岛神介第60期|病例分享】大脑前动脉A1起始部动脉瘤弹簧圈单纯栓塞

 qiangqddx 2021-11-21

病例10秒速览

图片


术者简介
图片

徐    锐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介入医学科 主任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亚太血管联盟出血性疾病防治专委会常委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介入副主委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周三上午 介入医学科专家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


病史信息
一般信息:58岁男性,头晕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前因头晕进行性加重,无头痛、恶心、无言语不清、无肢体活动障碍。行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颈总动脉闭塞、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
既往史:既往体健。
查体: 神志清,双侧肢体肌力5级,Hunt-Hess 0级。
诊断: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左侧颈总动脉闭塞。

术前检查

图片

图1:CTA显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左侧颈总动脉闭塞。


手术过程

图片

图2:造影显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可见一囊袋状相对窄颈动脉瘤,大小约3.7×3.1mm,瘤颈2mm左右;可见前交通开放向左侧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代偿。左侧颈总动脉闭塞,可见2cm左右残端,残端较圆钝。

图片
图3:左侧锁骨下造影显示:左侧椎动脉显影正常,左侧颈深动脉及左侧椎动脉肌支与左侧枕动脉吻合,左侧枕动脉逆行经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代偿。

图片

图4:将长鞘置于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6F远端通路导管送至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后将SL-10微导管立体Z字塑形,在微导丝引导下超选至动脉瘤内。

图片
图5:造影显示微导管头端位置适宜,依次填入3mm×4cm、2 mm x 2 cm、1.5 mm x 3 cm 、1.5 mm x 2 cm共四枚弹簧圈。

图片

图6: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较满意,瘤颈略残留,Raymond Ⅱ级。


专家点评
图片

孙 成 建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介入医学科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介入放射学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周四上午 介入医学科专家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

专家点评

 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Aneurysms of the proximal segment of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是指位于颈内动脉分叉部-前交通动脉)之间的动脉瘤,是颅内较为少见的动脉瘤,其发病率仅占颅内动脉瘤的 0.59%-4%。与颅内其他部位的动脉瘤相比,大脑前动脉A1 段动脉瘤往往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性,如A1 段动脉瘤在较小直径时更容易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及脑组织水肿。通常动脉瘤常起源于穿支动脉起始部,与穿支动脉关系紧密;常伴随颅内其它部位的多发动脉瘤以及颅内血管解剖异常等。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得介入栓塞都有较高的难度。而单侧的A1段优势供血是大脑前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宽颈大脑前动脉瘤A1段动脉瘤合并A1段优势征时,尤其是本例患者对侧颈总动脉闭塞,那么介入栓塞大脑前A1动脉瘤时就务必要保证大脑前动脉以及对侧代偿的血流畅通。但是,由于A1 段起始部动脉瘤距离颈内动脉分叉部的距离较近,微导管超选困难,且微导管超选成功后稳定性较差,易被反复踢出动脉瘤腔,甚至造成动脉瘤破裂。这就对血管内治疗方案提出了技术上挑战,我们采用微导管Z字塑形,成功超选到动脉瘤内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栓塞效果满意,该患者还需进一步随访。该患者前期尝试过左侧颈总动脉介入再通,导丝导管到达颈总动脉分叉部后,反复尝试,无法继续前进进入真腔。后期,该患者可尝试复合手术颈总动脉再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