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得很多就是不做-知行合一有多难?

 兰山书童 2021-11-23
这世上的道理很多,我乐衷于寻找很多道理,比如人生的意义,面对各种问题的正确心态,做事的方法论等,名人出了很多书籍,这些都是他们用一辈子去证明过的道理,我甘之如饴,一本一本的去阅读,偶尔频频点头,认为他们说的真有道理,随即划上记号,做个摘抄,过不了多久这些曾经让我心潮澎湃的句子慢慢被我淡忘,就这样我还浑然不知,继续在寻找智慧的旅途上埋头前进。

我有时反思自己,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名人的故事,了解了他们的智慧结晶,却依然没什么巨大的改变,没有变得更专注,也改不了欲望太多,焦虑不安的情绪,知道大脑的原理,还是任由它操纵了自己的行为……

即使这样,我还是像走火入魔一样去收集更多的道理,寻求更好的办法,有些方法都是相通的,我不止一次的见过它,也记住了它,可是永远没有迈出第一步,去一下尝试它,看看是不是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

我渐渐觉得道理知道得越多,行动力反而越弱,因为似乎总有更好的道理等着我们去发现。这样就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时候挺痛很自己这样的状态,光说不练假把式,自己不就成了一个虚假的人了吗?说起道理头头是道,开导别人也是句句在理,自己的实际行动却一塌糊涂。

很多人像我一样缺乏耐心,跳过行动,想走捷径,认为多看一本书一定有我想要的答案,好像这些道理我只要看过了就是已经掌握了。

殊不知这真是一种自我欺骗,大脑的学习机制是: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 。用神经科学的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

我结合自己学习PS软件的经验来验证,最开始接触这个软件连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要摸索半天才能画出来,后来因为在工作中大量的使用软件,现在可以看到一幅图案,很快就能把它画出来,而且不限于一种方法,就是因为大脑从刚接触时新东西时的微弱关联经过大量使用和练习后形成了强关联。就像小溪的涓涓细流和大河的一泻千里,可谓天壤之别,关联越强,线路越快,直到信手拈来。

道理再好,如果不去刻意练习,不去刺激相关神经元的强关联,这些美好的认知将永远不会真正对自己产生影响。

人的天性喜欢趋易避难,就容易满足于“知道”层面,从现在开始把认知当成技能,知道或想通一个道理时,不要高兴得太早,想想后面还要做大量的练习,这样就不浮躁了。

很多人不愿意行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开始尝试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做不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然后就放弃了。

就像我学画画,看到那些优秀的素描头像,忍不住想学,真正去学了,才发现好难,形把不准,调子不是深就是浅,出来的成品真是惨不忍睹,好在这是必须过关的课程,只能强迫自己继续练习,到后来发现自己起形不再困难,画的也比之前好多了,这就是所谓的进步吧!

很多人认为自己必须有绝对优势或极大的兴趣和天赋才愿意行动,否则就直接放弃。就像小孩子在玩游戏时必须保证自己能赢才愿意玩,否则就不玩了。

走入社会才知道没有什么绝对的事,只有傻傻的努力,才能使局势明朗,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允许自己开始时的笨拙。

让我缺乏行动力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欲望太多,认不清一个现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少,只有真正的做成过一件事的人才知道,做成一件事需要花费多大的心力。比如考试时的一个高分,好像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却不知道它花费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高密度学习才能得到,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有压力的,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

以前很多想法在头脑盘旋,好像很多事情想想就能做到,想比做更重要,还为自己的想法而沾沾自喜,而只有真正去做才知道你必须忍受过程中的缓慢,接受笨拙的自己,慢慢才能迎来曙光。

我要把一句话深深记在心里: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由此来检查自己是否摆脱了焦虑的怪圈,能静下心吸收带给自己改变的知识,当我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并无理由的去实践了,之后与之相关的内容我就心安的放下,因为我已经做到知行合一,不再需要一再收藏,一直停留在“知道”这一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