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道德经十九章:绝仁弃义才能民复孝慈?不作秀的孝慈才是真孝

 空谷罗汉 2021-11-28

导读:

  • 【原文】

  • 【译文】及补充:为什么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 感悟:

  • 01 谈谈孝道

  • 02 谈谈私欲

19.道德经十九章:绝仁弃义才能民复孝慈?不作秀的孝慈才是真孝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1.【圣】聪明通达。与“智”义相近。

2.【利】精良,与“巧”义相近。

3.【所属】有所依归,有所落实。

4.【见xiàn】同“现”,行为。

5.【抱】怀抱,指内心坚持。

译文:

抛弃(奸诈虚伪的)聪明和智巧,民众才能获利百倍;抛弃(假)仁(假)义的法则,民众才能回归孝慈;抛弃利益的诱惑,盗贼就能自然消失。

以上三条只作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民心有所归属:行为单纯而内心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摒弃所谓的学问,才能无忧无虑。

注:《道德经》版本众多,以上译文是笔者参考文献并自己的理解翻译而成,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译文的补充:为什么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本章内容与上一章联系紧密,可一同参详。十八章指出的是当时社会的问题,而本章可看作是老子提出的解决办法。这里再啰嗦两句笔者对文中要绝弃“圣、智、仁、义,巧、利”等今人认为的褒义词的看法。如果返回,即讲上善若水的那一章,其中有句话叫“与善仁”,待人善于真诚友爱。首先,可见老子还是肯定“仁”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八章

再把十八章和三十八章联系起来看: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三十八章节选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三十八章节选

“大道废,有仁义”,“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失德而后仁”从这几句可以看出在“道、德、仁、义、礼”之间老子是有一个排序的,在他心目中,“仁义”是排在“道德”之后的,是有心为之的产物,而非“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上德之境界。

老子崇尚的“理想国”和“大道境界”,一切皆浑然天成,不存在有意生产出的“仁义,智巧,孝慈”,所以才有了本章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这是相对于至高无上的大道境界而言的,有一定的辩证关系,否定中包含了肯定,肯定中又包含了相对的否定。

至于为什么要”绝圣”?老子在通篇中提到“圣人”不下三十余次,且以“圣”作为最高人格修养之境界,怎么会“绝圣”呢?

我比较赞同的一种说法是因为通行本中传抄者的妄改。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本作“绝智弃辨”,下文的“绝仁弃义”作“绝伪弃诈”。虽说郭店楚墓中发现的简本也不是原本,但猜测墓葬时间在公元前300年,离老子的年代相对较近,且作“智辨伪诈”似更能理解。

总之,不管用哪个字,我还是主张以自己想通,说服自己为主。

感悟:

01 谈孝道

来谈谈每个人都肯定有所感悟的孝道,老子主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根据上一节的解释,我把这里的仁义翻译为“抛弃假仁假义”,孝顺不是作秀,需要从心出发。

有学生曾问王阳明孝顺的问题,王阳明的回答是:

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凊(qìng),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的此心。——王阳明

【夏凊qìng】意思是谓侍奉父母,夏天使之凉爽。

心学主张心即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凭着合乎天理的心,用心侍奉父母便是孝。他还用树根枝叶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

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王阳明

嘘寒问暖、冬温夏凊这些具体的事情都是人那颗虔诚孝敬的心发出来的,先发了孝心,才能做具体的事。如果只讲求把那些礼节琐事完成,那和演员在台上表演侍奉父母的理解就没有区别了。本末倒置了。

老子认为“六亲不和”才对比产生出了“孝慈”,故要“绝仁弃义”,让孝自然而然从内心发出,抛弃对仁义作秀的杂念,只是复归尽孝。

02 如何摈弃私欲

对不起,今天特别想说王阳明,他正好也说过“私欲”的问题。老子只说了四个字“少私寡欲”,具体如何做,王阳明的方法是这样的,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心猿意马,静坐息思

初学者心猿意马,多因个人私欲导致精力不够集中。先练习静坐,安定思绪,平息私欲。等心定后,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反省体察,克制私欲

做功夫不能间断,就像铲除盗贼,要有彻底清除的决心。无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色、贪财、追名、逐利等私欲一一搜出,连根拔起,永不复发,才觉痛快。平时要像猫抓老鼠一样,边用眼睛看,边用耳朵听,有丝毫私心杂念萌动,立马斩钉截铁地克服掉,绝不姑息。不包庇私藏它,才能扫尽心中私欲。

第三阶段,无私可克,端拱时在

此时虽然也是什么都不想,但却和初学者做到的心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只因心中已再无私欲,便可以轻松地端坐拱手。

听上去有点标题口号式的打击私欲,铲除私欲。但其实就是一种自省的方法,要做到第三阶段肯定很难。估计会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徘徊很久,反反复复。不妨一试。

其实《道德经》也好,心学也罢,都是用生活实践修炼的过程。

03 盗贼无有

举个例子,由于智能手机、线上付费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减少甚至杜绝了小偷。有些人手机仿佛长在手上时刻需要查看,有些人出门已经不带皮夹了,随时随地扫码支付。让盗贼根本无可乘之机。倒回前一句“绝巧弃利”,就是绝了小偷的技巧和利益啊!岂不妙哉!


参考资料:

《老子》 【汤漳平 王朝华 译注】——中华书局

《传习录》【明】王阳明——台海出版社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