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圣弃智是什么意思/老子被误会了几千年

 空妙有 2022-12-12 发布于四川

——红尘迷不了我的眼小肖原创

老子在《道德经》第19章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这一章,老子从智巧、仁义、孝慈、货利方面入手,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认为,圣智、仁义等,本来就是包含于大道之中的。道生万物,当然也就包含了道生仁义。但是,不能把仁、义等单独拿出来说:“这就是道”、或者说“我发明了仁义”,这是不对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大道之中单独把仁义捡出来,以为得到了真传,捡到了宝,从而抛弃大道的话,那是不行的,离开了道的这个仁义是死的。这种做法跟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一样,是弃道从权的愚蠢和短视。这些圣、智、仁、义、孝、慈、巧、利都是“所谓的”,是违背道的运行规律,继而干扰万物生发的。

这一章大致的意思是说: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此三者以为文】(文,通纹,修饰、装饰、粉饰、方便说的意思),不足以修正社会反常【不足】常,指大道;终根到底,使人的思想回归到大道上来才是根本办法【故令有所属】:那就是要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见素抱朴】,减少私欲杂念【少私寡欲】,抛弃圣智礼法的浮学【绝学】(学,在此指空泛、虚浮的伪学问、假道学),只有这样才能免于忧患【无忧】

老子在这一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求天下治,最根本的是要遵循规律,循道而行。不能以恶制恶,以伪制伪。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不能用违法的手段打击违法、不能以诈骗的手段对付诈骗,那只会导致越来越乱。

关于这一章,长期以来,人们对老子有颇多误解,以为老子“绝圣弃智”的思想是“愚民”。这可真是望文生义、大错特错。这显然没有意识到老子向来是崇“道”拒“盗”的,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圣”“智”等并非是指真正的圣贤、智慧,而是指那些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自作聪明的、取巧的、欺世盗名的、所谓的“圣”与“智”;就比如当今世面上,招摇过市的那些个“公知”“大师”“专家”,那些打着教人理财之名,行骗财带货之实的“操盘手”“金手指”“内部消息”“特大喜讯”等。老子反对的是这些“人鬼”、“暗贼”。绝圣弃智说的就是绝鬼弃贼,防止天下被这些包藏祸心的人忽悠、欺骗。

通揽《道德经》很容易发现,但凡老子说“智、利、贤、大、多”这一类形容词的时候,他一定是另有所指的。这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所说:“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这个圣、智,其实并不是圣、也不是智,只是顺着通俗的意思权作那么称呼而已。圣人所见略同,这一点大家不要怀疑。

如果哪个“专家”告诉你说“老子说的绝圣弃智就是愚民”的话,那这个专家指定是有点毛病。不过,假如谁自己也这么认为的话,那倒是大可放心的,因为就你这智商已经是没有办法再“愚”了——你已经被别人忽悠了。

圣人一心想让后世有所智慧,煞费苦心地教还怕教不会,怎么可能希望后世越来越愚蠢呢!

这令我想起小时候的一段往事: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街上突然铜锣大作,一个人,头上戴着“辣椒帽”,胸前挂着一个牌子:“我是草鸡毛”。边走边敲手上的铜锣,敲一下喊一声“我是草鸡毛”。何以如此?乃是有人问他“衣服哪个地方最脏”;他说“领子和袖子最脏”。“你竟敢说领袖最脏?”好家伙,在那个年代,敢说领袖最脏,这个罪名可真是太大了,枪毙5分钟都不怨(郭德刚语)。于是,这个人就只好向低头认罪,插旗游街。

同样,仅仅依据“绝圣弃智”几个字就胡说老子“愚民”的人,比上面问话的那位一样离谱。为什么说一句“绝圣弃智”,老子被误会了几千年?难道真地没有人看得出老子的本意吗?不是。几千年来,大贤巨能成千上万,能一眼看懂老子本意的绝对大有其人。

既然看出了老子的本来用意,那为什么偏要据此而给老子扣上一个“愚民”万年铁帽子呢?

这话要从西汉说起,还不得不提及4个人:汉景帝刘启、御史大夫晁错,汉武帝刘彻、博士董仲舒、。

简单说来,汉初实行黄老之学(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无为而治,国泰民安,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文景盛世。但是,到了景帝后期的时候,景帝就有了想法:万一那些诸侯、藩王不听话了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就上场了。

景帝的想法本来就有问题:因为现实是不允许假设的。随便一个人,你要问:“如果你忘恩负义怎么办?”本来没问题也得让你给问出问题来,你这是纯属吃撑的。景帝吃撑了。

晁错一上场就坏了。为什么呢?晁错信仰的不是道家,而是法家。

道家倡导无为而治,而法家则提倡以法治国。这两种思想针锋相对。

看到景帝的道家信仰出现动摇,晁错就知道法家翻身的机会到了。晁错提出两点:峻法、削藩。好家伙,这正是当年秦始皇的做法。

于是乎,没过几年,西汉就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

为什么“七国之乱”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呢?说起来,如果没有晁错的“蹿掇”,一大帮法家、名家的忽悠,景帝所谓“其患可乎”,可能也只是个想法而已。晁错一出,打倒道家,弘扬法家;名法正典,大兴牢狱;结果天下大乱,所以“诛晁错、清君侧”是有道理、有依据的。卖弄把戏、没事找事的妖人绝不可留。

西汉因无为而治,景帝因私情而乱。同时,这也是汉家天下,乃至整个中华历史背道而驰的开始。

景帝崩、武帝立。在董仲舒的忽悠下,汉武帝背道而驰走得更远: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于是,自汉武帝之后,大汉天下每况愈下,直到西汉灭亡。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倒是有“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想法,可惜,人心散了,队伍并不好带。从汉武帝刘彻至光武帝刘秀,将近120年去了,道家的人也得吃饭活着,所以大都被迫改行了;历经法家、儒家之后,道家典籍大部分被毁坏或者篡改,刘秀期望大道治国的路也就算被法家、儒家给断了。

虽然说刘汉天下被祸害散了,但儒家却长足发展并保留了下来,一家独大招摇了几千下。

儒家搞坏了大汉天下,不正是道家趁势复兴的大好机会吗?为什么道家没有兴盛,反而是儒家保留了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了呢?因为历经百年,人的私欲已经被挑逗起来了。欲火中烧的人们根本无法再回归自然。而儒家治国正是利用了人的私欲。你有私欲,我们仁义,不管是谁,只要朝廷想收拾你,用“仁义”标准一套,你肯定有问题——就知道你有私欲,儒家推翻道家的目的就是要激发人的私欲,没私欲要儒家仁义礼智信干什么呢?

道家去人欲,儒家重人欲。这就是天下越乱、人心越散、儒学治国越有效的原因。问题是:是谁搞乱的天下?法家,始作俑者;儒家,乘虚而入。仁义道德,礼信廉耻,不过是儒家贼喊捉贼的把戏。

有的说了,儒家不是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吗?

哈哈,你太单纯了:儒家所谓的“存天理,去人欲”其实是说:我的理是天理,你的理是人欲;存我,去你。

后面,“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与“绝圣弃智”的意思差不太多,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在这一章,老子的意思是要大家擦亮眼睛,遇到所谓的满口圣贤、仁义、巧利的家伙小心点。这是老子的预见,也是被后世大量事实所证明了的。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大概的意思是说:坚守初心、保持朴素,少点私心、少点欲望,别跟着别人学坏,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