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异型淋巴细胞,你见过吗?

 医家小二 2021-11-29

向立化-湘雅常德医院检验科

前言

异型淋巴细胞是一类良性的细胞,指淋巴细胞在病毒等因素刺激下,母细胞化并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因此准确对这类细胞的识别,能够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方向,典型的异型淋巴细胞识别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不典型的异型淋巴细胞,单从形态上,常常容易混淆。

案例经过

患者:男1岁

主诉:咳嗽2天,发热半天,外院发现血常规异常,血液系统疾病待排,遂就诊我院。

体查:体温37.1℃,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94/50mmHg,体重11kg。神清,颈部可见散在红色皮疹,颈部可扪及多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质中度,活动度可,咽充血,双侧扁桃体1°,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外院:

辅助检查:

WBC:41.13*10^9/L,HB:117g/L,PLT:218*10^9/L,N:13.6%,L:78.1%,CRP:正常,腺病毒抗原:阴性。

初步诊断:1.扁桃体炎 2.血象异常查因

本院辅助检查: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PCT:0.24ng/ml

超声提示:

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

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可见并部分肿大;

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可见。

生化:

血常规:

案例分析

从该血常规白细胞数值和散点图来看,显然已触碰我科血常规复检规则,涂片镜检如下图:

当时看到红色箭头所示细胞时,确实被难倒了,在想这个是不是一类淋巴瘤细胞,但是当继续往下看的时候。

镜下可见两类细胞:一类为(红色箭头所示):胞体大,不规则,胞质丰富,胞浆淡蓝色或灰蓝色,可见伪足及少量嗜天青颗粒,胞核多为不规则形。染色质较为细致疏松。

一类为(黑色箭头所示)Ⅱ型异型淋巴细胞:胞体大,不规则,胞质丰富,胞浆淡蓝色或灰蓝色,边缘着色较深,呈裙边样,胞核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较为细致疏松。

当我们看到这里,心里可能会有疑惑,那么红色箭头所指细胞是什么细胞?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这两类细胞,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胞浆,红色箭头所指细胞,有伪足及少量嗜天青颗粒,其它特征均满足Ⅱ型异型淋巴细胞。所以结合患者病史,最终把这类细胞归为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手工分类100个,异型淋巴细胞可达25%。当时也跟临床医生进行了一个沟通,血液系统疾病基本可以排除,建议完善病毒相关检测。

总所周知,异型淋巴细胞常见于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流感、风疹、原虫、螺旋体感染等。后续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

病毒全套及EB病毒DNA结果:

结合患者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似乎指向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我们来看下IM的诊断标准:

包括IM的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4项

实验室确诊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1~3项中任意1项

1.临床指标:(1)发热;(2)咽扁桃体炎;(3)颈淋巴结肿大;(4)脾脏肿大;(5) 肝脏肿大;(6)眼睑水肿

2.实验室指标

(1)抗EBV-VCA-IgM和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

(2)抗EBV-VCA-IgM阴性,但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合力抗体;

(3)双份血清抗EBV-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

(4)外周血异淋巴细胞比例≥0.10和(或)淋巴细胞增多≥5.0x109/L

备注(红色字体表示该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与诊断标准复合)

EBV:EB病毒;VCA: 衣壳抗原;NA:核抗原

所以该患儿完全满足临床诊断病例诊断标准最终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经过对症治疗好转出院。

病例延伸

定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由原发性EBV感染所致,其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扁桃体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眼睑水肿、皮疹、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IM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总结

我们现在回过头看红色箭头所指细胞,当时我们盲看仅仅看到这类细胞时,也是第一次碰见,确实犯了难,但当我们把全片初步阅览一遍时,再结合患儿病史,也有了一个初步的方向,该患儿出院时,血涂片也未见这类细胞,后续的几次复查,血涂片也未见异常,可见这类细胞归为异型淋巴细胞是完全没问题的。

所以当我们碰到模棱两可的细胞时,更应关注全片情况及患者病史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 (8):563-568.

[2]Luzuriaga K,Sullivan JL.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N Engl J Med,2010,362(21):1993-2000.DOI:10.1056/NEJMcp1001116.

本文为原创文章,属医家小二首发,作:向立化-湘雅常德医院检验科,感谢作者来稿!为尊重作者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发。本文观点仅做参考,如对某一观点有争议,可以评论区留言讨论。维护网络环境,请勿发表不当言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