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班一大波习作来啦

 窗外文学好作文 2021-12-04

 三   中   好   作   文    之初2119班

习作一 我追寻的光

2119班 王倩

指导老师:   

班主任: 罗满珍

你万丈光芒,我努力跟上。

                            ——题记

“看,那里有光,有光之处皆是他们存在过的地方。”我喜欢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就像神明来到了身边一样。19年的时候,是我第一次翻开她的那本书,那年夏天,我被她书中的温柔,惊艳了整个盛夏。

她,木瓜黄,虽然我与她素未谋面,我也不知道她姓甚名谁。但是,我只知道,她就是我孤独黑夜里照进来的那束光。

木瓜黄老师在书中的个人介绍中写到:固执又一厢情愿。我喜欢木瓜黄那固执的性格,特立独行,剑走偏锋。虽然我比较喜欢那些让我流泪,让我快乐的作者,可她木瓜黄是个例外,她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温柔的大姐姐在与我交谈。

我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我用温柔形容木瓜黄,用木瓜黄形容温柔。我认为这句话非常对,对于我说,她就是温柔本身!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在我这里就是这样的。

木瓜黄老师是那个散发着光的人,她所写的作品便是光,而我,便是那个追光者,读她暖阳春草世界里的那个人。

在木瓜黄老师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情感。每一个故事都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润了我的心,我屈服于她笔下的温柔,还有她笔下的烟火……我非常喜欢她笔下的一位男孩,虽然他很自恋,但他特别爱笑,也特别温柔,他有一个温柔的名字——贺朝。木瓜黄笔下的贺朝给我的感觉是正直的,遇到同学被欺负,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同学出了气,将所有的祸揽在自己身上,也没有想过怎么辩解。

木瓜黄笔下的人物应该都是草莓味的,我想啊,这样的一个女孩子是大海星辰未曾发现的宝藏,是人间草木未曾明了的理想

几千本实体书等着她的签名,签了三天三夜……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跟着她,跟着光,跟着她笔下的那群少年,向着阳光灿烂的地方奔去。

待到功成名就时,希望有人对你说:“一起去啊,有光的地方。”

习作二 昭君的心事

2119  王子勤

指导老师:   

班主任: 罗满珍

夜阑静卧,不知谁的思绪飞上了天阙,冷月无言。牧笛走了,狼烟般的愁绪又暗自飘来。深宫的庭院里,一抹明眸闪过,透露着无助与徘徊,是那样惹人心疼。

那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一双蛾眉,暗含愁绪。一双眸子遥望着天际,竟是深邃似天际。

王昭君,一个明月般的女子,踱来踱去,无法入眠。

和亲!让这个美若天仙的女子彻夜难眠,昔日美丽的笑靥不见了。宫墙边,冷夜里,暗自神伤。

风萧萧,易水寒,阴森的宫廷里,猜忌、奉承让人像一具空壳,已没有了生命的含义;而那异域的寂寞、无助、思念,何尝不让人颤抖。想到遥远的那个地方,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沙场……

竹梢风动,珠帘微皱。荡着胡雁声声悲鸣,羌笛的哀肠怨曲,关外不再宁静,就像一首诗,悲渺,悲渺……

那不知深几许的庭院,是不懂得的。珠钗落地,从窗间飘出一缕愁绪,不为相思,只为离愁。昭君啊昭君,只为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那些险些自杀的公主不知道,那些装疯卖傻的宫女不知道!蓦地一咬唇,急锁的眉头舒展开了,一抹浅笑不禁浮现……

那日,美得那样清,那样洁……

次日,当宫里头选宫女的人叹气要走时,迎上了身着绿纱裙,手摇白羽扇的昭君,如往昔美丽。良辰吉日,昭君离宫。不禁嫣然回首。那身着黄袍的人呆立当场,也不禁轻轻浅笑……

昭君出塞,从此天下太平。这美丽的名字,正是她的写照。

昭君的心事,或许……

只有那夜的月知道。

习作三 沐浴着光辉的人

       2119班 蒲惠滋       

指导老师 孙 薇

班主任  罗满珍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高尔基)

                                      ——题记

“风吹年年,年年有风,慢慢即漫漫。”日升日落如约而至,稚气的雏菊娇羞欲语,美好事物转瞬即逝,有一个人,却永远沐浴在光辉下。

深邃的天空,被窗棱划开了,点点繁星也不知踪迹。已是深夜,飘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朦朦胧胧,斜织着。一声稚嫩清脆的哭啼打碎了此刻的寂静——一个新的、鲜活的生命莅临人间。打从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不知道,妈妈昔日也是一个花季少女。我翻着落满灰尘的相册,寻觅着母亲的痕迹,黑白底片却依然反射着色彩。有一张照片我十分喜欢:母亲穿上了汉服,有一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美艳华贵,清新雅致。黑亮如漆的长发盘了起来,配上一支精细别致的白玉簪子,流苏垂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翻译似乎就是对母亲的赞美。双眼皮衬着那秋水般清亮的瞳仁极为柔媚。脸型上部略圆,下部略尖,白里透红,唇红齿白,光泽饱满。那时候没有什么美颜、滤镜,都是原生图,可谓“灿如春华,皎白秋月。”

对于一个生二胎的三十九岁产妇来说,我的诞生是她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小时候,躲在被窝里偷偷吃糖,妈妈进来说晚安,亲了我的小脸,问我有没有吃糖,我说没有;我把不喜欢吃的食物偷偷夹回菜碗,我以为妈妈没注意;在写作业的时候刷视频,逗笑了,妈妈问在干什么,我说在写作业……我以为妈妈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妈妈什么都知道。

九岁的时候,到深夜,睡不着,心中莫名奇妙地涌起一股对死亡的恐惧和害怕。我含着泪水,跑到妈妈床边,楚楚到:“妈妈,你会离开我吗?”“那当然,人都有生老病死,终究会走向尽头,妈妈又不是神仙哦!”“那反正都要离开这个世界,那为什么要来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妈妈为了让你做我的女儿才来的,为你而来。”“那妈妈,人有下辈子吗?有的话,我不想当你女儿了,我想当你的妹妹!”“那好哇,我正好想要一个妹妹呢!”我眉心微低,略带轻松而娇嫩地笑了起来,母亲酒窝浅显,淡笑不语。

初一开学的晚上,我就和母亲吵架了,我跑到门口喘着粗气,后来被父亲劝了回去,然后谁也不理谁。九点多,我的喉咙似是久未淋雨,干旱了,就跑到厨房疯狂吮吸着汁水。喝得太快洒到了身上,就去客厅拿纸。茶几上放着好几个纸团,上面有被擦过的涕泪,母亲的涕泪。我不经鼻子一酸,像霜打的茄子,抿着下唇默默走回房间。我扑到床上,泪眼朦胧。窗外,月光穿过树荫,漏下一地闪烁着的碎玉,娴静而安祥。月亮躲入薄云的身后,是和母亲一样还在忍着泪水和情绪未眠吗?不应该是我的叛逆的错吗?母亲是用纸将她内心的无奈冲动和对我说话太重的语气的自责一点点拭去吗?我带着愧疚、不安进入了梦境……母亲是个一身傲骨的女人,从来都是高标准,高要求。她从未屈从于谁,年轻气盛时也是鹤立鸡群的佼佼者和领导者。她永远活在光辉之下,也只需要活在光辉之下。她不仅是我的妈妈,她也还是她自己。

母爱如涓涓细流,纯净而细腻;母爱如习习微风,和畅而轻柔;母爱如丛丛山花,深沉而热烈。我以一声“妈妈”作报酬,肆无忌惮地向您索要一切。您以一声“妈妈”为枷锁,毫无保留地为我付出所有。我活在您的光辉之下,沐浴着被您救赎的光辉,同时,不止只有我。

习作四 烙印在心中的那首诗

2119班  刘 颖

指导老师:   

班主任:  罗满珍

时光是一曲悦耳动听的小调,亦是洒脱奔放的汪洋大海。却也在悄然中,慢慢向历史的长河靠近。       

                             ——题记

老师在课堂上曾说过,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首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一知半解,却也没有任何感触。浩渺的夜空如痴如醉,星辰熠熠,如瀑布般透过明晃晃的玻璃,陨落在陈旧的地板上,这时,慵懒的光影仿佛与台灯的光斑浑为一体。我坐在床头上,手在不停地抖动着,目光穿梭在白纸黑字之间,交迫感骤然上升,内心的独白也顿时没了滋味,黯淡的房间只能看见一字一句的形成。

母亲不敢轻轻地敲打房门,她端着一盆水果,苹果和梨子的皮仿佛没了踪影,母亲小心翼翼地走来,这世界好似没了动静,她打着赤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冬日的温暖拂在母亲的脸上,却显得凌冽、刺骨。她将水果缓缓地递给我,而我却一如既往地爱搭不理,在无形中,让母亲变得狼狈,母亲早已料到,将盘子默默收回,捧在了手心,窗外的枝桠被寒风吹得“吱嗒吱嗒”响,知了挂在屋檐上,疲倦得安睡了,她沉重地压在被褥上,就在我的身旁——平凡而伟大,宛若星辰的守护者,她俯瞰人世的所有,好的与坏的,美的与丑的,她守护着我,为我撑起一片蓝天,却默不作声。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木钟不停地摆动,时间不断流逝,作业的停止,也使我顿时“活”了起来,我回眸一看,母亲憔悴的面容上皱纹多了,黑眼圈也深了,布满血丝的眼睛在眼窝处深深地塌陷了下去,凌乱的白发从寥寥无几到数不尽,母亲仿佛已经尝尽了人间疾苦-----我的鼻头不禁一酸,咸涩的泪水从脸颊流到了肩头,我也知道,母亲熬不起了。

她强颜欢笑地望着我,就站在我的对面,但我与她的距离渐行渐远,母亲蜷缩着身子,转身离开,我深感歉意,却不敢用言语诉说,心中的冲动促使我喊住了母亲,她手中的水果虽已泛黄,但却有了温度,母亲听见了,却又已然没了自信,她将水果缓缓地递给我,肃然离开了,我瞧着母亲的背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到最后,小成了一个黑点……

母亲——一个温馨的港湾。那首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烙在了我心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