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嘌醇 VS 非布司他,都能降尿酸,区别是?

 尚振奇 2021-12-05

2021-12-03

高丽丽

来源:医生站

药区别,早知道

高尿酸血症(HUA)是正常饮食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约7mg/dl),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为痛风的早期阶段。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性关节炎,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与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HUA直接相关,是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CKD)和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HUA和痛风治疗药物主要是降尿酸药物(抑制尿酸合成药物、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抗痛风急性发作期药物、碱化尿液药物,其中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推荐为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那么,别嘌醇、非布司他有何区别呢?在HUA和痛风中如何选用呢?

一.别嘌醇 VS 非布司他

别嘌醇、非布司他属于抑制尿酸合成药物,为一线用药。别嘌醇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非布司他为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选择性抑制剂。

别嘌醇、非布司他的区别:


别嘌醇

非布司他

作用机制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其仅对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可抑制体内新的嘌呤合成及干扰嘧啶代谢。

选择性XOI,对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均有作用,常规治疗浓度下不抑制其他参与嘌呤和嘧啶合成与代谢的酶。

心血管作用

能改善稳定型心绞痛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减少冠心病(CAD)者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有一定协同降压作用。

有一定协同降压作用

半衰期

别嘌醇为1-3h,氧嘌呤醇(代谢产物,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为14-28h

5-8h

蛋白结合率

不结合

99.2%

排泄

肾脏

肾脏、肠道

比较

①非布司他抑酸和降酸作用更强大、持久,抑制尿酸合成的作用比别嘌醇强。②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可能增加心脏相关性死亡的风险,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使用需谨慎。不建议用于既往有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病史或近期有CVT 发作者。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有新的心血管事件的痛风者,建议将非布司他改为其他药物。若使用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心律不齐或加快、部分肢体麻木无感、头晕、说话困难、骤然剧烈头痛时,需立即就医。③别嘌醇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易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中毒风险,G5期(eGFR<15ml·min-1·((1.73 m2)-1)者禁用。非布司他通过肾脏和肠道双通道排泄,其降尿酸效果及肾脏的保护作用更佳,尤适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可用于3期CKD者,建议eGFR<30ml·min-1·(1.73 m2)-1时降尿酸药物优先考虑选用非布司他。④别嘌醇可引起别嘌醇过敏综合征(AHS),多见于HLA-B*5801携带者,建议在开始使用别嘌醇前检测HLA-B*5801基因。非布司他可用于别嘌醇过敏或HLA-B*5801基因阳性者。

二.别嘌醇、非布司他使用的注意事项

别嘌醇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腹泻、腹痛及皮疹(可呈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皮肤过敏反应、低热、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周围神经炎、粒细胞减少、脱发、淋巴结肿大、间质性肾炎、过敏性血管炎、致死性剥脱性皮炎等。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炎等常为一过性,停药后会消失。若皮疹广泛持久,对症治疗无效并有加重趋势或发生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或骨髓抑制需停药。可引起过敏性肝坏死、肝肉芽肿形成伴胆囊炎、胆管周围炎、剥脱性皮炎等,常见于用药后3-4周。少见致命性的别嘌醇过敏综合征(AHS),AHS多见于HLA-B*5801携带者,HLA-B*5801阳性者不推荐使用。

禁用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明显血细胞低下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多饮水,并使尿液呈中性或碱性以利尿酸排泄。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与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同用时,可使其分解代谢减慢与毒性增加,硫唑嘌呤或巯嘌呤的用量一般要减少1/4-1/3;与氨苄西林联用,皮疹的发生率增加;不宜与铁剂同服;与他莫昔芬合用,可致严重的肝毒性。

非布司他不良反应大多轻微,有恶心、皮疹、肝功能损害、关节痛等,发生率低于别嘌醇,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关注皮肤不良反应。其他有腹胀、腹痛、便秘、口干、消化不良、横纹肌溶解症、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精神异常等。与别嘌醇相比,其可能增加心脏相关性死亡的风险,服用期间监测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症状与体征。

重度肾功能不全(G4-5期)者慎用,但不超过40mg/d。重度肝功能不全者谨慎使用。哺乳期慎用。不建议用于既往有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病史或近期有CVT 发作者。禁用于正接受硫唑嘌呤、巯嘌呤治疗者。

与硫唑嘌呤、巯嘌呤合用,可能会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禁忌联用。

参考文献 共13篇

[1]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13

[2]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4):293-300

[3]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J].中医杂志,2021,62(14):1276-1282

[4]痛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6):631-638

[5]药学专业知识(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035-038

[6]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7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330-335

[7]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3):236-240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7,9(7):28-107

[9]陈新谦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5

[10]母义明等.临床药物治疗学-内分泌代谢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3-123

[11]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7,33(6):464-466

[12]张瑞华等.老年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诊治策略及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2):233-237

[13]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版)[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5):1928-1933

仅供医学人士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