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连载11)

 冠123 2021-12-07

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

蒋咸喜 文\摄 唐国辉

《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共29期,本平台已连载发布了10期。

现推出第11期:舜帝崩葬于全州九疑山,而在全州出现以舜陵命名的我国最古老的历史地名零陵

零陵,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说:中国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个。而广西全州在夏代以前出现的上古零陵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

上古零陵地名在今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现今零陵地名在湖南永州市零陵区。

“零陵”这个地名与舜帝南巡崩葬地有关。

史料记载: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熟读经史,严谨治学亲临九疑山实地考察,“二十而南游……窥九疑,浮于沅湘。”(《太史公自序》)然后郑重地作出结论: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史记·五帝本纪》)

图片

全州湘源文化公园舜帝像

司马迁在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

它源于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礼记·檀弓》记载:“舜崩于苍梧之野,盖二妃之未从也。相传舜帝在执政三十九年以后,为“德服三苗”,曾到南方巡视。娥皇、女英二妃原是跟随舜帝同行的,但到了洞庭湖时,舜帝担心二妃经不起长途奔波之苦,让她们留在了那里,自己继续率军南进。因舜帝不幸死在苍梧之野。娥皇、女英闻此噩耗,便千里寻夫来到全州城湘江边的三江口北渚湘川“赤壁”,寻夫未果,恸哭不止,泪尽在“沅湘”溺水而亡。她们的泪水染竹成斑,故称“斑竹”,又名“湘妃竹”。北宋全州知州柳开说湘水导全州城下,北走州之境,又独能产筠竹成纹。古书今俗,通谓二妃溺于沅湘,挥泪为竹斑者,在此(即全州)也。”

图片

娥皇、女英殉情全州三江口北渚湘川“赤壁”

在这里,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东汉许慎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零,徐雨貌。”也就是说“零”表示雨缓缓而下的样子。涕零之“零”是为落泪的意思,是“零”的本义的引伸。为了纪念娥皇、女英对舜帝的忠贞,人们将舜陵称之为零陵。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为了纪念舜帝,他根据《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等先秦古籍的记载,确定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

于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舜帝南巡驾崩之地的“苍梧之野”即今广西全州县地设立了零陵县(《全州县志》大事记),作为我国最早的古地名之一的“零陵”就出现在全州。秦始皇还于公元前210年第四次东巡时,携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随行。在云梦(今湖北长江南北一带),南望全州九疑山遥祭舜帝:“三十七年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祭虞舜于九疑山。”(《史记·秦始皇本纪》)汉武帝为纪念舜帝,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全州这个舜帝南巡驾崩之地又设立了零陵郡(《全州县志》大事记)

新朝王莽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55),由九疑郡复名零陵郡,郡守龙述(注:汉光武帝25年敕封为零陵太守,“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始迁郡治于泉陵(今湖南永州芝山),但零陵县治所却仍然在全州(《全州县志》大事记)

此时零陵郡治在永州的芝山,零陵县却与洮阳县(全州永岁梅潭)同在今全州县境内。直到隋开皇十年(590年)废郡改州制度实行,才废洮阳和零陵,并置湘源县。零陵县在全州存在810年之久。

《全州县志》建置沿革又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在今全州县地建零陵县和零陵郡的历史进行了记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于今县地置零陵县,治所在今县城西南39公里处。属长沙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在县境东北部又置洮阳县,治所在今永岁乡梅潭村后坡上。当时,县境南北并存零陵、洮阳二县。同年,又置零陵郡,……洮阳、零陵两县地属零陵郡。”

零陵县的历史地位相当重要,县治处古代湘桂走廊之上,沿湘江河岸,秦有驰道、汉有峤道,是大军南征的主要通道。《汉书·艺文志》有纵横家《秦零陵令信》一篇,难秦相李斯。”说的是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上书劝秦始皇焚书,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而零陵令信却持反对意见,并为难秦相李斯,与李斯进行了辩论。从“秦零陵令信难秦相李斯”这件事可看出,由于秦始皇设于全州的这个零陵县政治地位重要,这个县令信的话语也有相当的政治分量。

据《汉书·地理志》载:“零陵郡,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和《全州县志》“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于今县地置零陵县,治所在今县城西南39公里处”。

上述史料记载,告诉我们舜帝因崩葬于全州九疑山,然后在全州出现了以舜帝葬地舜陵命名的我国最古老的历史地名零陵。

同理,如果说舜帝葬地在今湖南宁远县地的九嶷山,那宁远九嶷山地区秦汉时期就会有“零陵”的地名才对。湖南宁远文化遗产——泠道故城遗址内容介绍,《辞源》载:泠道,秦置县。说明宁远在秦代置县为泠道。

(未完待续)

发文回顾:前10期介绍了上古史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自此舜帝与九疑、零陵便融为一体。“零陵”作为我国最早的古地名之一,在夏代以前就出现在广西全州。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纪念舜帝崩葬于全州九疑山,先后在舜帝葬地全州设置了零陵县和零陵郡。古籍《山海经》记载舜帝葬地的方位是在湘水源(湘江源)西北的全州和赤水(夫夷水的古称)东面的全州,我国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定论了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淮南子》也记载舜帝葬地方位在全州九疑山。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因舜帝崩葬全州九疑山而殉情全州湘川“赤壁”。舜帝因葬于全州九疑山,屈原、扬雄、李白、李梦阳、顾璘等骚人墨客曾到全州追寻德圣舜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