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对的组成依据

 caimin133 2021-12-07

小编导读

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临床诊疗时,医者常常喜用药对。哪些药物可以搭配在一起,它们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依据,下文便为大家讲解药对的组成依据。

药对组成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药物性能,即依据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有的性能配伍药对;二是证治法则,即以辨证论治原则为前提选择药物,将二者紧密结合,以取得最佳效果为目的,配伍各类药对。

1

药对与药物性味归经

(1)药对与四气:四气指药物的属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与凉,功主清热解毒,其性属阴;温与热,功主温中散寒,其性属阳。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用药规律进行药对配伍是必然的原则。临床应用一般是阳热同类相伍,阴寒同类相伍,或阴阳寒热错杂成对。

(2)药对与五味: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气味,是药物不同功用的概括,酸能收敛固涩,苦能泄燥坚阴,甘能补益缓急,辛能发散通行,咸能软坚散结。此外,有的药物尚有淡、涩之味。药味的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关于药味与脏腑关系,一般规律为: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药对的组成,是利用单味药之特性与功能进行配伍,一般组合形式有同味相配与异味相合两种方法。如同味相配药对有二辛相配、二甘相配、二苦相配等;异味相配药对有酸甘相伍、辛甘相伍、辛苦相伍等。此外,有些药物同时具有几种性味,组合药对,必须注重主导药味的作用。

(3)药对与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些脏腑、经络病变有着明显的选择性作用。同时药物治疗的范围亦不同,如寒性药物皆可清热,但作用范围有清肺热、脾热、肝热的不同。因此,药物归经是影响组合药对的重要因素。值得指出的是,某一脏腑、经络的病变,可有寒热虚实之分,同归一经的药物,又有温、清、补、泻之别,所以对药物的选择,可采取同归一经的药物相伍,亦可采取分别归属两经的药物相伍

总之,组成药对需要考虑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综合协调,采取最佳配伍,才能充分发挥药对功效。

图片

2

药对与药物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中药的性能之一,标志着药物作用的方向。升与降、浮与沉是相对的,升者上行,降者下降,浮者外散,沉者内泄。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本身的气味及其质地轻重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是有升浮之性的药物,大多味属辛、甘,其气温热,质地轻扬;有沉降之性能的药物,大多味属酸、苦、咸,其气寒凉,质地重沉。一般可采取升浮同功,沉降共用,或取升降、浮沉双向相配,使异曲同工。可见药物的升降浮沉亦是药对组成需考虑的一个因素。然而升降浮沉之性,寄寓于四气五味之中,故临床选用药对,一般应以药物气味功能为主导因素。

3

药对与药物毒性

药物有无毒与有毒之分,故药对的组成要注意药物的毒性。为了减低毒性,清除不良反应,缓和烈性,提高疗效,临床可选择具有相互制约、拮抗等功用的药物组成药对。

综上所述,药对的组成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性能与“七情”配伍关系为原则,筛选药物进行组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