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诊疗中有这么几位男性患友,其相同之处是都正值当年,却出现了阳痿、早泄的症状,他们基本上都算是事业有成,在职场上能够叱咤风云,在床上却征服不了自己的另一半,被扣上了一个“不行”帽子,感觉到很伤自尊,还没到那个年龄怎么就肾虚了?真是职场得意,情场失意。 其实呢肾虚并不只是老年人的通病,现如今很多中青年人也加入了肾虚的队伍。因为在职场上打拼,熬夜加班、吃喝应酬那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把自己的身体透支了!其中有一位患友跟我诉苦,说每次要跟自己的另一半同房时都很紧张,必须先吃一粒蓝色的小药丸,他知道长期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但是他已经有了阴影,不想在自己的爱人那里丢面子,想通过小药丸来找回一点男人的自信。但是像伟哥这样的药物我们都知道副作用还是蛮大的,偶尔用用还行,如果长期服用的话会出现头昏、眼花、异常勃起、永久性阳痿、不育、血压降低等不良的症状,而且甚至会损伤肾脏,所以不能长期服用。  有患友问我,不吃“伟哥”壮阳,那吃中药怎样?我说那要看你吃的是什么中药,看医生给你开的是什么方子了!中医只讲究补阳,不提倡壮阳,因为补阳是一个缓慢的调理过程,是把人体亏耗的阳气慢慢调补回来,而壮阳是讲究速成,一下子就让人体的阳气旺盛起来,让功能强化起来,看似见效很快,实则是加速了阳气的消耗,这就是透支。有一个患友也是因为男性功能问题到处求医问药,说方子吃了不少,感觉效果都很一般,最后遇到一个据说是海外游学归来的博士,给他开了一个方子,他说这个方子很管用,一吃就见效,有硬度,也能持久!我问他吃了多久,他说已经吃了三个多月了,现在还一直在吃,因为他感觉一吃这个药就管用,但是不吃就不行!他把吃过的所有方子拿给我看了一下,其中一个方子的药物组成是桂枝15克、附子30克(先煎)、干姜10克、熟地15克鹿角胶15克、淫羊藿12克、人参 10克、炙甘草10克这个医生开方的特点是连续几个方子都是以大剂量的“附子、桂枝、干姜”打底,附子刚开始用了15克,到后面的方子附子的剂量加到了50克,颇为有点火神派用药的特点,但是人家火神派是用大剂量的附子、桂枝主要是用来治疗肾衰和心衰的阳气亏耗证的。我给这位患友说你要是照这个方子吃下去,再过一两年可能就油尽灯枯了,会变成永久性阳痿。因为这个方子每次沿用大剂量的温热药“桂附”打底,其他滋补药辅佐,就相当于是壮阳药。有些大夫不知道是不通医理,还是为了急于求成,就给患者开这种“火药”,其原理就相当于是把一个油灯的灯芯拽长一点,让火烧得更大,这样下去,虽然油灯的火是烧大了,但是本来这个油灯可以烧一个礼拜的,现在可能烧一两天就烧干了!人体的肾精就相当于是油灯里的油,肾阳就相当于是灯芯燃起来的火,要想灯不灭,灯里要一直有油,要让灯油消耗得慢一点,灯芯的火不能燃的太大!中医上讲补阳,但不提倡壮阳。 《黄帝内经》讲“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意思是说在阳虚的病理状态下,应该恰当的使用温阳药,以微微生长少火以恢复阳气,而若滥用温燥之品,则非但不能达到恢复阳气的目的,反而会戕伐生机、损耗肾精,出现头晕、耳鸣、鼻衄、齿痛等虚火上浮的现象,甚则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导致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观前贤中,医圣张仲景最得《内经》心旨,其治肾阳不足的著名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制方原则一方面是用了六味地黄丸,此属“阴中求阳”之法;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少火生气”的理论,以少量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金匮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用量都只有3克,在整个处方用药比例中只占滋阴药的八分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再看这位海外中医开的方子,一上手就是大剂量的桂枝、附子,其余药味均各是十几克,这样显然违背了《内经》的旨意,也达不到温补肾阳的作用。既不讲究“阴中求阳”,而又以温阳药剂量大而为奇,还嘱患者长期服之。如此结果是:不但肾阳未复,反而戕害元气、损耗肾精,变生它病。巴戟天12克,淫羊藿12克,补骨脂12克,山茱萸15克酒黄精12克,桑寄生15克,女贞子15克,黄芪20克水煎服,一日2剂。告知其需慢慢调补,不要急于求成。 肾阳不足的患者多是慢性病,需长期服药,金匮肾气丸处方虽好,但附子、桂枝毕竟为辛、甘、大热之属,且附子还为有毒之品,剂量虽小,也不能久服。另外,此类患者脾胃纳运功能多不健全,熟地、山药等碍胃之品,丹皮凉血之品,也不宜长期服用。补肾温阳宜多选一些温而不燥之品,如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等;补肾滋阴宜多选一些滋而不腻之品,如女贞子、桑寄生、山茱萸、黄精等。稍佐少量的肉桂,如此配伍组成的温补肾阳的方剂,就能微微生长少火以恢复阳气,患者也可以长期服用。一、临床上对于阳气虚弱的治疗,应该根据《内经》“少火生气”的理论,恰当地使用温阳药,这样,既能够提高疗效,又不致于戕伐生机,变生它病。二、从临床实际看,选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之品组成温补肾阳的方剂,既符合“阴中求阳”的原则,又能微微生长少火以恢复阳气,且无温燥之副作用,患者也能久服之。一个西北汉子,80后,爱阳光,爱运动,更爱生活。 本是一名教师,对中医过分热爱,辞掉了工作,离开了家乡,专注于中医。 自学中医5年,跟师学习5年,后考取了中医师资格。 本号意在推广弘扬中医,结识有缘朋友,请帮忙点赞、关注、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