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为你写的第96篇文章 2021.12.11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焦虑、犹豫、纠结、自责是“精神内耗”的行为。 唯有走出精神内耗,人生才会逐渐变好。 ![]() 期待太高,行动太少,容易内耗。 曾国藩早年,一心想当圣贤,奈何生性懒惰,迟迟无为。 于是立志戒除懒惰,坚持每日早起、写日记。 他经常在日记中毫不留情地痛骂自己: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还写下一句话,勉励自己:
戒掉浮躁、虚伪、抑郁、私心。 后来,曾国藩在官场大有作为,成为圣贤重臣。 人每天会有上千个奇思妙想,而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当你陷入精神内耗的怪圈时,不妨尝试做一些事情,改变现状。 运动、阅读、写作...... 做,总比不做要好。 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建立自信,逐渐走出精神内耗。 生活,会慢慢好起来。 ![]() 杨绎先生曾说过一句令人醍醐灌顶的话:
我们常对未知的事情感到烦恼,对逝去的时间感到悔恨。 不知不觉陷入了“沉没成本”之中。 一位年轻人问修行者:“你在修行有成的前后,有什么变化呢?” 修行者答:“天差地别。” 年轻人疑惑的问:“请问是哪方面,天差地别呢?” 修行者答:“修行有成前,我每天劈柴、担水、做饭。修行有成之后,每天劈柴、担水、做饭。” 年轻人问:“那不是一样吗?” 修行者答:“完全不一样,修行前,我劈柴时,想的是挑水,修行后,劈柴时,只劈柴,挑水时,只挑水。”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
我们所担忧的事情,大部分都不会发生。 反而不健康的情绪,会迷惑心智,让人做出错误决策。 《装在套子里的人》主人公,别里科夫,总认为生活会发生变故,出门时,即便是晴天,也会带上雨具,穿好鞋套和暖大衣。 过度担忧的情绪,最后使得自己抑郁去世。 凡事心宽,多行动,少忧虑,是生活最好的方式。 ![]()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出“精神内耗”呢? 心理咨询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说:
和自己内耗的人,是那个苛责、严格、完美主义的自己。
![]() 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强大,从停止精神内耗开始。 愿你能真正破除心贼,逐渐变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点赞转发, 与你共勉。 <END> 欢迎你来到 小岩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