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鉴|子产拜相

 汲雲軒 2021-12-14

原创|艺术|生活|美学|真知

商 鉴(三)

子 产 拜 相

文|若 谷

 导 语 

在郑州,一提到金水河,恐怕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每到清晨或傍晚,人们在河边晨练或在今晚散步,享受着繁华城市里的一丝宁静。金水河也与郑州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但是知道金水河来历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个故事还得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

这一天,郑国的国相子产的葬礼正在举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位列三公的大官,只是用简单的草席卷着,走过街头闹市,越过许许多多送行的人们,走向郊外的墓地。

一代国相,死后竟然连棺材也买不起,只能草席裹身——真是天下奇闻。

郑国百姓纷纷跑来为他送行,每个人手里都拿来了自己家里最珍贵的财宝,要捐献出来给一代国相过一个风光的葬礼,但是子产的儿子们却拒绝了。

送葬的队伍在百姓悲泣声中远去了,这些送行的百姓只好把财物投进他们经过的一条河里。

而这条曾经被人们丢满金子的河,从此被人们称为金水河。而郑国国相子产的故事,在郑州这片大地上,代代流传,至到今天……

  一  

二千五百年前的郑州,在当时的郑国人看来,只不过是当时的国都新郑边上的一个郊区小镇。而今,这座小镇拔地而起,成为中国中部的重要城市、物流中心,和商业中心。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也许你不会想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历史故事。

也许你会经常走过金水河,也许你经曾在金水河边散步,但你知道金水河的来历么?

好多人都说不清楚的、不知道。

也有一些人说,好象和金子有关吧,听老人说过,但是具体的不怎么明白。

水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逐水草而居”就是这个道理。金水河是郑州最古老的河流,2500年来,金水河就像一条长龙,由西向东,盘踞在郑州这座城市的身边。一座城因为河流而美丽,一条河流因为一个人物而著名,郑州与金水河水乳交融,而金水河与子产也早已融为一体。

一座城市因为有了水而显得灵动,也因为有了河而变得生动。

当你顺着金水河而行,郑州大学南校区的金水河的这一段,就能看到子产的祠园。而在郑州市的东大街,在宋代的时候,也建有凭悼子产的祠堂,叫做遗爱祠,可见子产对于后世人影响是非常深刻的。难怪郑国国相子产去世之后,晚他而生的大学问家孔子都感叹,称子产“古之遗爱也”。

但今天,我们已经找不着它的踪迹了。

作为“郑国执政”,子产在当时的政绩虽然只限于郑国,但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郑国,也超出了他的时代。

按照当时的管辖范围来讲,子产做为郑国国相,就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也可以这么说:子产就是郑州市最早的市长。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市长”这个词,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说他是郑国执政,也可以说是郑国的国相。

对于这位郑州的“老市长”,为我们今天留下的余荫,依旧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子产祠园里,景色清幽,每天都市民来来往往,出入于祠园高大的牌坊下,或散步、遛狗、打门球,或者借助夜色的掩护谈情说爱,各自“得其所哉”。难怪清朝就有人写诗说:“郑迹多沦没,犹存遗爱祠”,这里说的遗爱祠,指的就是子产的祠园。

子产,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是郑国国君郑穆公的孙子,他的父亲叫子国,是郑国的公子。但是在春秋时期,因为社会等级森严,所以人的名字往往很难称乎。在那个时候,公子之子称公孙,所以子产又被人称为公孙侨。又因为他的父亲叫子国,所以按照当时的习惯,子产还被称为“国侨”。

据历史记载,子产在少年时代,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政治远见。——公元前565年,子产的父亲子国,带兵攻打蔡国,最终大获全胜,活捉了蔡国的司马公子子燮。

就在郑国举国欢庆的时候,子产却皱起了眉头,他认为这场战争,不但不能给郑国带来什么荣耀,还会为郑国带来灾难。

那么,子产的分析从何说起?我们回溯一下当时的国际形式。

春秋战国,大国相争,诸候争战不断,强者相继称霸。而像蔡国这样的小国,就是依附着楚国这样的大国而生存的。郑国伐蔡,必然引起楚国的报复。

但是郑国国人正在欢庆的时刻,王公大臣们,无不称赞子国。子国自然乐在其中。这时,还是个小毛孩的子产出来说话了。

他说做为一个地方小国,不但不能以文治天下,却向其它的国家动武,最终将酝成大祸。况且像蔡国这样的小国家,又有楚国这样的大后台。到时候,楚国必然会发兵来讨伐我们,如果这样的话,北边的晋国也会出兵,两个国家一起讨伐郑国,郑国还会有安定的日子吗?

子国一听这话,气得上心头,斥责他:“你懂什么!国家发兵的大事,有执政大夫决断,小孩子乱说话,是要砍头的!”

不幸的是,不到一年,子产的话,得到了验证。晋、楚两国果然接连兵临郑国,大战即将暴发。这个时候,子产才十七八岁。

而更能体现出子产的才能的事件,就发生在两年后的一场政治内乱。当时的国卿子驷和大司马子国,同时被人杀害,国君郑简公,也被人劫持。

子驷的儿子子西听说这件事情,惊异失措,急忙去带人追缉凶犯,这时的暴徒早已经逃到北宫。子西无奈,只好回家调兵,而家里已是“树倒猢狲散”,“臣妾多逃,器用多丧”了。

当子产听到父亲的噩耗后,镇定自苦,果断地派人把守门口,然后聚集家臣商议对策,并亲自率兵车十七乖,进攻北宫。杀了犯上作乱的奸贼,平息了暴乱。

其实,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他应对非常事情的独特才能,和处乱不惊的政治家风范。

这场暴乱平息了之后,子孔成了国相。但是子孔这个人独断专行,国人很是不满,不到十年,郑国又爆发政变,子孔被杀。子展成为国相,子产出任少卿,这时候的子产才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二  

子产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有钱的商人,甚至让他扬名立万的,是做为出色的政治家的身份。那么,但我们今天的商人谈起他的时候,依然充满深深的感情。

所有这些,还得从子产的工作说起。

子产曾说过:“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这一段话,就是保护商人利益的名言。在子产当政的时候,他为了促进国内商人,与其它国家的商业交流,维护商人利益,坚决执行中国第一部保护商家利益的法典——《质誓》,从而使郑国商业达到鼎盛。

今天,人们喜欢把这部法典称之为中国古代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因为这套法典和产生于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发的维护私有财产制度的《汉谟拉比法典》一样,成为现代人研究市场经济法制化的重要史证。

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在那个时候,子产就非常注重与当时的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把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外交上。它凭借对各国情形的洞察,以优雅的风度、机智的言辞,在许多棘手的外交事件中,不屈不挠地与大国交锋,为弱小的郑国争得了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有一次,他出使晋国,正赶上晋国国君患病,占卜的人说是“实沈、台骀做祟”,但是晋国却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神,于是派人求教于子产,子产就把这两神的故事详细叙述,而后说,晋候的病,并不是什么神鬼闹的,只不过是吃东西吃坏了肚子而已。

从此而后,晋国国君对子产刮目相看,并且称他是“博物君子”。还有一件事,特别能说明子产的外交能力——晋国以盟主的身份,命令郑国来朝聘。这个时候,有人故意刁难说,你们是我们晋国的联盟国家,为什么还经常对楚国进行朝聘呢?

子产说,我们郑国对晋国可谓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敬奉有加。并且把每个事实都讲得一清二楚。然后又说郑国虽然有时候不能不向楚国进行朝聘,但也是因为晋国没有尽到保护小国的责任啊。

晋侯听了这番话,自知理屈,再也不责备郑国了。

子产做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展示出了非常的能力。国内受民众的爱戴,在当时的国际上,也做了不少有影响的大事。

当时有个小国叫陈国,曾协助楚国入侵郑国,他们的军队在郑国境内堵塞水井,砍伐树木,郑国上下十分愤慨,子产等人率军报复,一举攻破陈国国都。

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让不不解的事情。

郑国的军队入城后,非但没有烧杀抢掠,还有人把持城门,防盗防乱。经过简单的受降仪式,将战俘归还之后,什么战利品都不要,就立刻班师回国了。

这一次战争,在春秋史是,可谓是史无前例的。

但是因为这场军事行动,没有征得晋国的允许,晋候感觉霸主的尊严受到侵犯,于是前来“问陈之罪”,指责子产。子产也运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回应,让对方的大臣们不能辩护。

而对于这次成功的外交,后来的孔子大为赞赏。

因为子产有着异于常人的能力,使得郑国实力派人物子皮非常看重。当时郑国“七穆”,国家政权由七大强族轮流执政,子皮是罕氏的族长,在郑国德高望重。

公元前543年,又一位执政伯有被杀,子皮被推举为执政。但子产明白,只有子产能让郑国走出深重的灾难,就极力保荐子产执政。

虽然有子皮的保荐,但子产不愿意接受。他认为这个国家不大,却被好几个大族把持朝政,出来为相治理国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子皮竭尽全力推举,还说,由我来带头听你的,你还怕有谁来说三道四呢?

子产一看再也推脱不了了,就接受了,成为郑国的宰相。

  三  

在子产后来执政的26年间,郑国以“大治”被国人称颂,也让同时代的诸侯宾服。

中国商界历来有“子产为相,市不豫贾”的美谈,就是说有像子产这样的人为相,市场上就会有公平交易,不会有欺诈行为。

在今天看来,子产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商业经济的法规典范,他注重保护商家利益,刺激商业交流的做法本身,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启迪。

交易的公平,是形成良性商业环境的重要基石,如果市场上存在任何不公平,不公证,就有可能拉动一系例的不合理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子产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我们平时所说的“得其所哉”、“天道远、人道迩”、“众怒难犯、专欲难成”等等成语,都是当年子产的原话。所以,他晚一些的孔子称他为“古之遗爱”也,就是最好的评价了。

虽然,从我们今天眼光来看,子产的政绩仅仅局限于郑国,但是他的影响却远远走出了郑国,也超过了他所处的时代。

孔是这样评价他的:“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同时在春秋时候,有一位叫左丘明的史家,在他的《左传》里,为子产倾注了大量的笔墨。一部《左传》,前半部分最出色的是写的管仲,后一半部分最出色的是写子产。所以,后来有人说:“《左传》载列国名卿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

子产也像管仲一样,成为了贤相的典范。

一个人死后2500多年,还能不被人遗忘,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留有痕迹,这已属不易。

比如清朝期间,人家对子产的评价达到了顶峰,有人将子产称为“春秋第一人”,就算出了名的管钟,和他相比,也逊色不少。

我们翻看历史,许多出色的政治家,都喜欢拿管仲自比,却很少有人拿子产来自比的。这是因为子产太完美了,一般人不敢——所以平时也不会把他放在口头。长久以来,同样做为名相的管仲,名声比子产的要大一些。

春秋时代,在中国文化史上尤为辉煌灿烂,其时人才辈出,多是能征善战的英雄、纵横捭阖的谋士、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推举子产为“春秋第一人”,应该有很多人不服。

但子产能让饱受战火和内乱摧残的郑国井然有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概是他能得高分的重要理由,如明代诗人所称颂的:“当时豪杰事纵横,独有先贤治尚平。”

子产既有孔孟学派注重礼教德政的成分,又不像他们那么不切时宜廓大而空;既有后来法家政治家注重法制、热心变革举措的长处,又不像他们那样凌厉刻薄威猛有余;既有后来纵横家在外交舞台上纵横捭阖、存亡济弱的作风,又不像他们那样朝秦暮楚唯利是图。

也就是说,子产几乎是一个完人。

此外,子产治国注意策略,一方面照顾大贵族集团的利益,团结大多数;另一方面又对个别贪暴的贵族进行惩处,以维护政府的威信。

他不毁乡校,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并愿从中吸取有益建议。而对自认为有利于国家的改革,却不顾舆论反对,强制推行。

对于晋、楚两霸,他既遵照传统礼制谨慎奉事,不给对方寻衅的借口,又在有条件时大胆抗争,驳斥其无理苛求。

他被孔子称为仁人、惠人,是守旧的士大夫景仰的人物,却又“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典,执行严格统制人民的“猛政”,创立加重剥削的“田洫”、“丘赋”等新制以“救世”。

这说明子产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他虽然力图维护传统的旧制,却不能不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从事必要的改革。

他还注意搜罗人才,用其所长,并能广泛听取建议,择善而从。

子产执政之初,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广泛斥责,但他不为所动,坚决推行。其后改革成效显著,人们又普遍歌颂他的政绩,甚至担心后继乏人。

  四  

子产不苟私情是出了名的,甚至连自己的恩人也不给面子。有一天,子皮想让自己的儿子,去一个地方的当官。子产认为他年轻没经验,直接拒绝了。

子皮很坚持,说儿子很老实,不防让他去试试。子产却说,你想让儿子去那个地方当官,说明你心里是希望那个地方好的。而后,他做了一个比喻——好比你把一个不会割麦子的裁缝放到田里收麦子,让一个不会剪裁衣服的种田汉去剪裁衣服,这样您认为合适吗。

子皮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听完之后,惭愧地说:子产啊,你说得太对了,我差点做出了错事啊。于是再也没提成这样的事情。

由于子产得到了子皮的全力支持,所以对内的政改也非常顺利,他确立了各贵族的土地所有权,制止了贵族之间的侵占和争夺,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对忠于职守的官吏的进行奖励,对于骄横跋扈的人予以打击和制裁。

在用人方用,子产善于用人之所长。例如:冯简子能断大事,公孙挥长于外交,善为辞令。于是“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公孙挥),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这种“择能而使之”的做法,对传统的“亲亲”原则是一种有力冲击。子产在当政期间之所以能在内政、外交方面取得出色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他能够知人善任,用人之所长。

公元前536年,子产为适应新的封建制和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在改革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基础上,开始铸刑书。

子产铸刑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的轰动。但这件事情,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法律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他开创了公布文法的先例,这是世界首创,肯定了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性。同时,打破了“刑不上士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后来出现的法家学说,创造了前提条件。

可以这么说,子产的出现,不但为中国早期的商业带来巨大的福音,更为后来的诸子百家,创立了一个典范。

子产为郑国,也为那个时代,创造了许多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反思的事迹,而我们这个短短的故事里,只能就他人生的几个片面的掠影,做一次简单的解说,而了解这个人,更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研究。

公元前522年,子产病逝。死讯传开后,郑国百姓自发地为他送行,大家无不悲戚、号啕大哭,就连那些走不动的老人,也都哭得像孩子一样。而这一样,孔子正值壮年,他在千里之外听到了这个消息,为此悲泣起来,向自己的弟子说:子产乃“古之遗爱也!”

跨     界 

只 | 做 | 原 |  创 | 内 |容

倡导艺术导入生活

践行文化时代使命

艺术策展|艺术评论|版权运营|艺术推广

艺术空间打造|文创开发|艺术民宿构建

联系主编|JIYUNXUAN8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