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学习《易经》?学习《易经》应该坚持怎样的态度?

 国学新知堂 2021-12-18

文|新知堂原创

为什么有些人要学习《易经》?我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位。我对《易经》下过一番苦功夫,也出过一本叫做《周易探源》的书。

我为什么要学习《易经》呢?仔细回想一下,过程大致如下: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小学、中学时得到书少,基本上是遇到什么书都看。

记得看过一本介绍易学基础知识的书,知道了什么是五行、八卦、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等等。那个时候没有看过《易经》这本书,但知道它很神奇。

高中时课业紧张,课外书没时间读,毕业后去邢台读书,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每个周末基本都要去书店看书。

那个时候主要读西方哲学经典,对国学没有下过功夫。但偶尔也到书架前翻翻书。对于研究《易经》的书,我大概形成了一个印象,那些书在内容上大同小异,都试图利用八卦对应八物的公式演绎卦理,解释经文。

可是,这些解释牵强、难通,不能使人信服。我当时心里想,这个路了前人的作品已经证明是走不通了,为什么人们还要沿着那条路走呢?沿错误的方向研究得越深,不就离《易经》的真相越远吗?将来有机会,我也来研究一下《易经》,定要选择不同的方向,得出不同的结论。

这是我最早产生研究《易经》的想法,直觉上认为前辈们的研究方向有问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更好的出路。但当时并没有深入下去。

后来,我对阅读的兴趣逐渐转向国学,尤其对中医学感兴趣。研究中医也需要研究老子和《易经》。从那时就把研究《易经》看作主要的研究目标之一了。

初读《易经》,感觉看不懂,多读几遍后仍然不知所云。自古以来就有《易经》是天书的说法,而我从内心里就不认可这个说法。我认为,任何作品都是人类大脑的创作物,不可能不被理解。另一方面,假如天书真实存在,那也是没有意义的东西。

我研究《易经》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搞清楚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卦象符号究竟代表什么意义?经文要表达什么思想?

你可能会说,卦象符号代表什么伏羲不早就告诉我们了吗?乾代表天,坤代表地,离代表火,坎代表水……艮代表山。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一定是错误的。

如果它们是正确的,前辈们早该把《易经》的内容研究透彻了。不至于,两三千年的传统易学到如今还不能将《易经》究竟在说什么搞清楚。

我也选择了几个版本的《易经》注解作品,但不会轻易相信他们的结论。我自己画卦象、作比较,摸索它们的规律,揣摩它们的象征意义。但是,不管如何苦思冥想,也找不出线索。

这种苦思冥想经历多少时间?仔细想来十年绝对不多。如果从二十岁算起,到2017年《周易探源》出版时四十二岁,整整二十二年了。我大半生的精力都消耗在《老子》和《易经》这两本古书上了。

我在潜意识里认为卦象的画制可能与四气四象学说有关。非典那一年我利用这个学说解读了《易经》,也写成了书稿,但那时所作的解释和前人利用八卦象八物公式的解读结果一样牵强、难通。一直看不到光明,我就将它搁置起来。

但只要有时间,还是要将《易经》翻出来,继续思考。突破发生在15年春节期间,一年的忙碌结束了,可以静下心来读一读书。有一天,在研读和思考泰否两卦的过程中,我突然感觉已经想通了这两个卦象代表的意义。卦象符号的意义是象变,是从一象变到另一象,卦名就是根据这个意义命名的。

泰卦,坤在上,乾在下,也可以理解为坤在外,乾在里。泰卦卦辞讲“大来小往”,也就是大近小远。乾就是大,坤就是小。

大近小远,也可以理解为亲近大的远离小的。比如,做事情时把重要的排在前面,次要的排到后面。也就是做事情时要做到主次分明。去抱西瓜、舍弃芝麻。

反之,否卦乾上坤下,也就是大在外、小在里,亲近小的疏远大的。做事情非得先捡着次要的做,反而把重要的丢在后面。这就是做事情轻重不分,主次不明。丢掉西瓜,去捡芝麻。

所以,泰相当于顺,否则相当于逆。主次分明,轻重缓急不失序,亲近贤人远离小人,就是泰。反之,做事不分主次,不辨轻重缓急,胡乱作为,亲近小人,远离贤人,就是否。

不难发现,我们不用乾是天、坤是地的比类,也不用天地交与不交的观念来理解泰否两卦的意义。而且经文只讲了大和小,没有讲天、地及其交或不交。如果利用天地交或不交定义泰和否,就需要在经文之外添加一些经文中没有的信息和观念。

想通了泰卦和否卦的意义,其它卦象的意义也就容易想通了。接下来,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我就写成了《周易探源》的初稿。苦思冥想一二十年,当迎来了突破口后,就一通百通了。

学习《易经》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易经》是一部古代文献,它实质上是一部占筮书。不是什么哲学著作,不包含任何先进的哲学或科学观念。

只不过历代学人对于《易经》神话太多,什么群经之首、天书、放之宇宙而皆准的宇宙至理,等等。其实,这只是学者们的美好愿望。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条自然规律是通过《易经》经文演绎出来的。

可是,学者们仍旧执迷不悟。探索宇宙奥秘,研究自然规律,需要从观察实际事物和现象出发,而不是研读某部经书。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古书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未来的所有问题。

迷信经典、神话经典的经学思维对我们的毒害太深了。所以,我们学习《易经》首先要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搞清楚它的真相。卦象符号是如何画制的?代表什么意义?作什么用?经文究竟在说什么?只有将这些基本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讨论《易经》的价值和意义。

做任何学问,哲学思辨和批判性思考都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易经》也不例外。西方哲学源自古希腊,现代科学发端于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我们的《易经》不可能包含高于现代哲学和科学结论和思维方式。所以,学习《易经》,努力还原它的真相,只是我们了解古人生活和思想的一个途径。

通过研究《易经》而开发一个哲学或科学新大陆的愿望,是要落空的。我们的古人在这条路上没有成功,现代人也没有,未来的人也不可能会成功。所以,与其将精力放到《易经》上苦思冥想,不如努力学习数学、科学和哲学知识。对于《易经》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它只是一部古代的文献,没有任何神奇之处,也没有什么神秘性可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