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温化痰饮、宣畅心脉法治愈水气凌心一例 沈某,女,41岁。 初诊∶1981年 10月 29日。 主诉及病史;有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史。数日前受凉后曾发高热,经急诊用抗生素治疗后热已退,但心悸咳喘反甚。外院心电图示;肺型 P波,右心室肥大,频发房性早搏。 诊查∶痰多清稀,胸闷气急不能平卧,畏冷浮肿尿少,口唇青紫,舌胖苔白腻,脉短而促(脉率110 次/分,早搏10次/分)。 辨证;证属心肾阳衰,肺伏痰饮,气不化水,水气凌心。 治法;拟温化痰饮,宣畅心脉,俾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散。 处方∶桂枝 6g附片 9g川椒1.5g细辛 3g全瓜蒌 15g薤白 9g 制半夏 9g茯苓 9g 白芍 9g 五味子 9g 生姜 3g 7剂 二诊;服上方药后心悸咳喘均有改善,浮肿已退,原方加党参、黄芪 12g。续服药 14 剂。 三诊;心悸咳喘已平,浮肿亦退,尿量正常,略有胸闷,脉率 80 次/分,无早搏,心电图复查;肺型 P波,未见房性早搏。予原方续进 7 剂,以资巩固。 【按语】 痰饮停蓄,心阳不振之真心痛,可见心悸眩晕,胸脘痞闷,痰多气短,形寒肢冷;甚或胸痛彻背,背寒冷如掌大;或浮肿小便短少,恶心吐涎,苔白腻滑,脉弦迟或短、代、结。姜老常用附桂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温通心阳,化痰蠲浊,宣畅心脉,常获良效。 七、温补清泄、扶阳解毒法治愈狐惑一例 章某,女,22岁。 主诉及病史∶2 年前发现生殖器周围皮肤发炎及口腔粘膜溃疡,未加注意,以后有发热,关节疼痛,接着眼肿,口、舌和前后二阴皮肤溃烂,西医诊断为"日眼生殖器三联综合征"。住院后曾用激素、多种抗生素、清热解毒中药,未见疗效,病情恶化,遂请姜老会诊。 诊查∶面色白浮肿,眼红肿及口腔周围溃烂,大便溏泄失禁,小溲浑赤,口干引饮,形寒发热肢冷,下肢有少量红斑,嗜睡神昏,脉沉细而数,苔白舌红而干,舌尖有芒刺。 辨证∶此《金匮》狐惑病也。病由湿热不化,热毒遏伏,日久戕耗正气,元阳衰微,无力振奋抗毒。 治法∶亟宜温补清泄,扶阳解毒。 处方∶党参 12g 黄芪 30g 附片 9g 干姜 3g 仙茅 9g 川连 3g 黄柏 6g 蛇舌草 15g 苦参 9g 丹皮 9g 金银花 15g 生甘草 9g 二诊; 上方药服 7 剂后热退神清,浮肿消,大便溏泄亦止,口腔粘膜溃疡明显好转。原方药续服7剂,目赤退,下肢红斑消失,口腔及生殖器周围溃疡逐渐愈合,其他症状均平复,出院。 【按语】"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又名白塞综合征,相当于中医的"狐惑"病。《金匮》用甘草泻心汤主之,即是参、姜、芩、连合用的温补清泄之剂。此证系真阳虚而热毒伏,并非真寒假热。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而用温补清泄,常使错杂旋解,沉疴立起。姜老认 为;温阳益气,药有兴奋中枢神经、调整内分泌、促进免,疫机能的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清热解毒药能抑菌、抑毒、抗病原。温补与清泄二者合用,有增效作用,也就是治病与治体结合,扶正以达邪,故能取得显著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