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任甫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1-12-21

八、宣肺化痰、温补脾肾、内外合治治愈哮喘一例

杨某,男,53岁。

初诊1957年秋。

主诉及病史;哮喘加重3日。呼吸气促,稍动则心累喘甚,喉中哮鸣如拉锯声,口干喜冷饮,浊痰色黄胶粘,纳差。连续夏秋复发已14年,冬春尚好。

诊查∶苔黄腻,舌质红,面赤,微汗出,脉象滑数。

辨证∶证系热痰交阻,热哮之候。

治法;拟泻肺降逆,清化热痰,内服外贴法。

处方∶半夏15g麻黄(先下)9g生石膏(先下)24g建曲15g大枣15g桑皮9g甘草6g生姜3g葶苈子15g马兜铃15g侧耳根24g

水煎,3剂,日夜分5次服。

外用白芥子敷贴方(《张氏医通》);先用凤仙花(指甲花)全株二茎,煎浓汁涂肺俞、膏盲穴,揉几下再涂,待穴位皮肤发热后,外用下药敷4小时左右。贴敷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4小时。

组成∶白芥子24g延胡索24g甘遂15g北细辛15g

2剂量,共细末,瓶装备用。每次用药粉4.5g,面粉15g混匀,以开水12ml、白干酒6ml调和,作2个小饼,每只小饼中心撒麝香粉0.075g,乘穴位处皮肤揉热时,贴在穴位上。10日左右敷一次,选晴朗天气敷贴为佳。若皮肤因贴药起水疱或化脓时,用空针抽取水液或脓,清洁后用油纱布包扎。

再诊∶内服外敷后,咳嗽减半,哮喘减轻,仍有粘痰,饮食略增。

处方∶香仁9g黄芩9g桑皮9g麻黄(去节)6g苏子9g京半夏9g油厚朴6g银杏(打)9g冬花6g甘草6g建曲15g侧耳根24g

三诊∶服上药4剂及第2次外敷后,哮喘减去大半,饮食尚未复原。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弦。

处方∶党参15g茯苓15g大枣15g焦白术9g苏子9g桑皮9g当归9g白芍9g陈皮6g广木香6g炙甘草6g生姜3g沉香粉(分3次冲服)1.8g

四诊;上方药连服10剂、外贴3次后,哮喘未发,饮食复原。苔薄白,脉平。拟丸药常服。处方;熟地30g川断15g地龙15g天冬15g茯苓15g紫河车15g北五味24g泽泻9g枳壳9g仙灵脾40g黄荆子40g家蜂蜜适量

10剂量,低温烘焙,研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日2次,每次9g,白开水下。嘱若外感或腹泻时需停药。第2年伏中,再用上外治法贴3次。4年后来信说∶病未复发,多年沉疴得愈。

【按语】此案属于"哮证"范畴,是一种发作性的,以喉中鸣响、呼吸急促为特征之疾病。哮证发作的病机为内伏之宿痰遇诱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气道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此案为热哮之候,痰热雍肺,肺气,上逆,内服清化痰热、泻肺降逆之剂,外用《张氏医通》白芥子敷贴方,症状缓解,哮喘平息。

【编者评注】哮喘为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一般较难治愈。此例年过半百,连续发作14年,胶痰内阻于肺,亦为顽症。谢老先生采用内服清热宣肺降气之汤剂,外敷白芥子膏,收到明显效果,再用补益脾肾之剂,及第2年伏天继续外敷膏药,4年病未复发。对疑难病症,往往電要两种以上的方法互相配合使用,而且在剂量上要加大,方能收到良效。另外,本例初期服汤剂,日服5次。可见特殊病要用特殊服药法,这也是取得佳效的原因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