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奕钧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一、清利凉肝法治愈水肿证一例

夏某,男,45岁。

初诊1990812日。

主证诉及病史∶全身浮肿一月余。素性嗜酒,近因情绪抑郁,7月中旬突然全身浮肿。下肢为甚。西医诊为突发性水肿。

诊查∶全身浮肿,下肢较甚,小溲黄溷澄脚,右胁下隐痛,大便如常,纳食尚可,舌苔黄浊边尖红赤,脉弦数有力。各项理化检查结果排除心、肝、肾等器质性疾患。

辨证∶湿热壅盛,三焦不利。

治法∶清利湿热,分消三焦。

处方∶杏仁10g黄连2g黄柏10g苍术10g陈皮10g积壳10g萆薢10g生苡仁10g晚蚕砂10g防己10g茯苓10g猪苓12g厚朴5g5

二诊820日。药后全身浮肿较退;辍药3日,其肿如前,小溲黄溷澄脚,头晕,心中惊惕,寐梦纷纭;肌肤以指压之出现红缕,舌苔黄浊未化,脉仍弦数。治以泻肝清络,分利湿热。

处方∶石决明30g(先煎)黄连2g黄柏10g忍冬藤15g萆薢10g枳壳10g防己10g赤芍10g郁金10g连皮茯苓10g车前子10g晚蚕砂10g地肤子10g白蒺藜10g冬瓜皮10g5

三诊828日。全身浮肿基本消退,小溲量多黄溷较清,头晕惊惕均平,咽干,舌苔黄浊已化,脉弦数。再以清润凉肝,分利湿热。

处方∶南沙参15g石决明30g(先煎)杏仁10g黄连2g忍冬藤15g晚蚕砂10g茯苓10g车前子10g萆薢10g生苡仁10g陈皮6g丹皮6g5

【按语】本例初诊舌苔黄浊,小溲黄溷,方取苦寒泄热、辛燥化湿、淡渗利水,从事三焦分消。药后肿退又起,并出现肝风内动之象,与脉相参,乃知本证病机根源,却系肝火鸱张、湿热资助为患。其舌苔浊腻,为肝火蒸浊上泛,非中焦湿壅气滞;肌肤压之起红缕者,亦为肝火湿热郁蒸入络。因此,二诊处方,去辛燥动肝耗阴之品,专事苦泄淡渗,配以凉肝清络之药。三诊肿退,咽干,脉弦数未和,再入沙参一味,既能生津,又能清金制木。以后患者因他病就诊,询问其浮肿尔后一直未发。

十二、上下分消法治愈热淋证一例

陆某,男,49岁。

初诊1991211日。

主诉及病史∶尿急尿痛一月余。平素嗜酒,1个月来尿道痒痛窘迫欲溺,淋涩不利,尿色淡黄,少腹无拘急感。经口服呋喃坦丁及中药八正散、导赤散等,收效不显。

诊查∶小溲淋涩,鼻塞流黏涕,咽内充血,胸闷,干恶,口苦且干,舌苔微黄中厚,脉弦。尿常规∶白血球(++)。

辨证∶上焦不宣,湿热蕴郁。

治法∶上下分消,清利湿热。

处方∶黄柏10g晚蚕砂10g忍冬藤15g杏仁10g蔻仁2g桔梗10g生草梢3g茯苓10g车前子10g(包煎)萆薢10g白鲜皮10g竹叶5g6剂。

二诊218日。尿道痒痛明显减轻,排尿亦爽,鼻窍尚塞,咽红较淡,口干苦轻减,舌苔微黄中厚已化,脉弦。尿检白细胞少许。原方去生草梢,加白芷5g,碧玉散15g(包煎),6剂。

【按语】淋证属下焦湿热,清热利湿,为其正治。而本例鼻塞咽红,胸闷干恶,苔微黄中厚,上焦宣发不利也.。盖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故治疗重在开上展气。则有利于清解郁热,通利水道,所谓"源清而流自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