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初级训练者还是高级训练者?

 贝塔贝塔 2021-12-21

这篇文章将会和你一起深入讨论一个问题:

你是初级训练者还是高级训练者,为什么?

在各种协会的网站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表格和标准

IWF有一个标准,IPF有另外一个标准,IPL可能又有另外一波数据

这类网站(比如OPENPOWERLIFT)会罗列一大堆数据,告诉你,你的三大项分别是度搜好公斤,处于什么水准

然后,让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自己属于初级、中级或是高级训练者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确定了自己的水平,然后呢?

比如,也许你三大项还没超过450,根据类数据排名,你是新手,难道你就该一遍遍走壮举5*5这类的线性计划吗?

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除非你天赋异禀,不然你应该很快就会发现,效果并不好。

原因非常简单

你希望知道自己是初级还是高级,是因为你要以此来选择合适的训练计划

这些数据显示出来的,是你和别人的差距

你提对了问题,但是找错了答案

其实你并不是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而是想知道自己该用初级训练计划,还是中级训练计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初级、中级训练计划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底层逻辑

所有训练规划的底层逻辑,都基于“一般适应性综合征”,由著名压力研究专家汉斯赛利博士发表于1936年的自然杂志,又被称为“赛利三阶段模型”

一般适应性综合征,总结了3个阶段,用于描述生物体对外部压力的适应状态。

阶段一:警觉阶段,特点是面对压力的出现,生物细胞活动水平出现被抑制的状态,以稳定细胞状态和代谢稳态,这是一个争取生存的过程。

阶段二:适应阶段,特点是细胞通过调节基因、内分泌等状态,逐步从阶段一中恢复过来,积极来响应刺激,并逐步达成完全适应的过程。

阶段三:衰竭阶段,如果作用于生物细胞的刺激过大,或者持续暴露在高压下的时间过久,则会进入衰竭阶段。

一般适应性综合征对健身训练的启示是

(截图来自书籍《力量训练计划》)

为了获得最佳的训练适应,必须按照各个阶段对训练强度、训练量和生物能量特性进行系统性、合理的改变。

刺激既不能过高,以免超过适应能力导致过度训练

也不能过低,以免训练不足,无法打破内部稳态造成积极适应

一般适应性综合征三阶段在健身训练中的应用,也形成了周期训练计划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

超量补偿循环

其中有一个阶段,最为健身人士熟知,即“超量恢复”

(截图来自书籍《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

图德邦怕在《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中对整个超量补偿循环中有详细的讲解,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疲劳期,出现在训练后1-2小时

此阶段,训练者感觉到明显的疲劳,运动表现出现暂时性下降,此阶段疲劳由中枢性因素、外周性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训练者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精神疲劳、运动表现下降、运动欲望降低、肌肉收缩受阻、肌肉酸痛等等等

阶段二,补偿期,出现在训练后24-48小时

这个阶段,身体中将会发生以下变化

1、能量底物的恢复,比如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糖元等等;

2、肌肉拉长-缩短周期的恢复,可以理解为肌肉收缩的能力或是运动能力逐步得到恢复;

3、身体将在24-38小时内,保持过量氧耗,也就是EPOC;

4、基础代谢,会稍稍升高,取决于运动强度,保持15-48小时,但是具体机制目前暂不确定;

5、抗阻力训练后,蛋白质合成速率将提升;运动后4小时,蛋白质合成速率增加50%,24小时候增加109%,36小时候,恢复到正常水平。

阶段三,超量恢复,出现在训练后36-72小时

这个阶段的标志就是运动表现的超越和身体状态的超量恢复,训练者会从身心上出现以下特点

1、力量产生的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酸痛感逐渐消退

2、心理超量补偿开始出现,训练者感到信心倍增,对重量不那么恐惧,精力充沛,对训练表现出积极的心态

3、糖原、肌酸等能量底物的储备彻底恢复

阶段四,衰退期,出现在超量恢复期未接收到下一次刺激之后

如果训练者,没有在超量恢复期间接收到下一次训练刺激,那么上一次训练产生的收益,就会逐步减小,直到重回上一次训练前的基准水平。

如果训练者,持续接受不到合适的刺激,那么训练产生的适应稳态将持续下降,下降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

如果想要实现最终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达成生理层面上新的内部稳态,训练规划就必须定期挑战训练者的生理极限,并且利用好超量恢复阶段

通过超量补偿循环的持续积累叠加,最终达成提升运动表现。

不同水平的训练者,提升运动表现所需要的超量补偿循环的累积程度是不同的

初级训练者,需要的积累期更短

中级训练者,需要的积累期相对更长

高级训练者,则可能需要长年累月

这才是训练计划分类的正确逻辑。

一个超量补偿积累周期的起点是一次训练

而终点是达成更高的运动表现

根据马克瑞比托在《力量训练计划》一书中所表述的观点为:

  • 初级训练者能够从一次训练中获得足够的训练刺激,然后在72小时之内完成超量补偿循环积累,超过原来的运动表现

  • 中级训练者,需要在一个微周期(马克认为是1周)内,通过多次训练的累积,完成超量补偿循环积累,到达更高的训练表现

  • 高级训练者,则需要一个月,或一个月以上的周期,来完成超量补偿循环积累

实际上,我认为,这样的分类,只是个大概,实际上会更加复杂

初级训练者实际的恢复时间,根据其训练水平的提升,可能有更细的分类,比如4天、5天、6天

而中级训练者,和高级训练者之间,也有非常宽泛的范围,超量恢复周期在1周以上(比如10天,18天或者20天),都属于中级训练者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线上的训练计划直接套用基本都效果不好

甚至没有人会思考,为什么训练计划,一定要按周来规划?

3天行不行,5天行不行?

如果你的超量补偿积累周期是3天,那么才需要按3天,来规划训练,如果是5天,那么就需要以5天为一个小周期,如果是一个月,那么显然,以一周为超量补偿积累周期写出来的训练计划就不适合你

可能看到这里,你还是一脸懵逼,不知道怎么判断你自己到底是初级训练者还是高级训练者,该选择什么样的计划

想要弄清楚,你现在适合什么样的计划,你需要弄清楚3个前提:

1、你从上一次训练中恢复过来需要多久?

2、你从上一次训练中恢复过来之后,是否能够超越原来的运动水平?(举起更大的重量)

3、如果一次训练完全恢复之后,如果你无法超越原来的运动水平,那么需要几次训练才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认为判断自己训练后的身体状态,非常重要

如果你无法判断自己的恢复水平,那么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尝试突破自己的运动极限,然后判断自己的超量恢复积累周期,也就无法确定如何制定训练计划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我的这期视频,我真的建议你认真看完,我把视频链接

你需要通过生化指标、心率、血压、握力、心功指数、杠铃速度等一个或者多个指标,来综合判断这三个问题

我以静息心率和握力,举个例子

如果在一次训练之后,第二天的静息心率变化没有超过10%,那么这次训练的强度或容量不够,无法让你进入超量补偿循环,那么,你应该增加训练强度或者容量,来增加训练刺激

如果在一次训练之后,第二天的静息心率变化超过20%,握力下降非常明显,且在训练后第三天(72小时候)两项数值都无法回归正常值,那么这次训练的强度或者容量,都太大了,超出了你目前的恢复上限,那么,你应该减少训练强度或者容量

如果一次训练,第二天的心率变化在10%-20%之间,且能够在第三天回归个人正常值(或者回归到接近个人正常值),那么,你可以基本断定,你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

如果这个时候,握力的水平同步恢复,那么你应该尝试在这个时间点,突破某个重量的极限次数,或者,直接尝试突破1RM

如果你成功了,就说明,你的超量恢复积累周期,只需要72小时,那么你就还是个“初级训练者”

按照这样的数据积累,你会一步一步地发现,慢慢地,你能在72小时内恢复,但无法突破原有的水平,此时,你也就慢慢地从一个初级训练者,逐步向中级训练者进步

而当你的超量恢复循环刚好为一周的时候,你就需要通过多次、不同强度的训练积累,来完成超量恢复循环,那么你就是一个中级训练者,此时,以周为恢复周期来规划的计划,就会更适合你

最终,你会变为一个高级训练者,高级训练者的训练计划,变量的操控都更为个性化,通常需要一个更加了解训练者个体差异化、训练历史、伤病历史的专业教练给予指导,这里就不讨论了。

OK,这就是本期推送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