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孩子皮肤干燥,少不了营养丰富又能补充水分的“法宝”——水果。 但是对于怎么科学吃水果?冬季应该选什么样的水果?可藏着不少学问呢。 这不,豆苗妈整理了一批关于水果的认知误区以及孩子食用的高频问题。今天,一次给大家讲清,0-3岁宝宝该怎么吃水果。 01 大家都知道,宝宝6个月之后,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适应辅食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摄入水果啦! 但对宝宝来说,水果可不是多多益善的。各阶段的宝宝吃多少合适、吃什么形态最好,都是有讲究的↓ 6-7月龄宝宝 宝宝最初添加的都是泥状辅食,因此经过处理的水果泥很适合此阶段的宝宝,如苹果、香蕉等。 少量的添加,确认宝宝不过敏后,可以每天吃个2-3勺,过多的水果摄入可能会影响奶量。 8-9月龄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水果辅食可以从较细腻的泥糊状,过渡到较粗的果泥。锻炼宝宝咀嚼能力的同时,利于乳牙发育。 每天20~30g左右,在不过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丰富品种,这样更能获得较全面的营养补充。 10-12月龄宝宝 宝宝到了10个月以后,可以开始尝试一些较软的块状或是条状水果了。 水果摄入量增加到每天50g左右,大约3颗车厘子的量。 1-2岁宝宝 每天摄入75~100克水果,大致等于大半根中等大小香蕉的量。 2-3岁宝宝 每天摄入150克左右水果,大约能吃一整根中等大小的香蕉了。 02 宝宝缺水可能会导致皮肤干裂、便秘,抵抗力下降,所以冬季选择能补水的水果很重要。 柚子不仅是“补水之王”,还能有效的帮助身体吸收钙质以及铁质,对身体有很多好处。 维生素C可以提高宝宝免疫细胞的杀菌能力,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在寒冷的冬季为宝宝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可能一提到维C,很多人都会想到橘子,但实际上维生素C含量比橘子高的水果还有很多哦。 膳食纤维对宝宝的肠道健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软化粪便,缓解便秘。 03 催熟水果会导致性早熟? 很多宝妈担心给娃买到反季水果或是催熟水果,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其实不用担心,给水果使用的激素是植物激素,对人体不会产生影响。并且这种植物调节剂是可溶于水的,将水果清洗干净就好。 易上火的水果,宝宝要忌口? 有的水果易致“上火”是因为其含糖量高,人体代谢糖分时消耗掉维生素B之类的物质,导致口角炎、舌炎等症状。 只要不过多的摄入,吃完后及时漱口,孩子吃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像芒果、猕猴桃、桃子等致敏性高的水果,在刚添加辅食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可以挑宝宝状态好的时候尝试一小块,确认无过敏反应再继续食用。 有核的水果,坚决不给娃吃? 类似于冬枣、荔枝、桂圆等有核的水果,对小月龄宝宝来说有噎住的风险,因此不建议低于3岁宝宝整个食用。 可以把核去掉或切成细小颗粒之后再给宝宝~ 等孩子大一点后,就要适当引导吐籽、吐果核的动作,能很好地锻炼宝宝口腔肌肉群。 饭前饭后一小时,给娃吃水果最好? 有人觉得饭前水果开胃,有人认为饭后水果助消化。 实际上,对宝宝来说饭前饭后都不宜吃水果。给娃吃水果,避开饭前饭后一小时。 饭前吃,由于孩子胃还很小,可能会影响正餐摄入;饭后吃,宝宝在饱腹状态下,很难再吸收水果中的单糖成分,容易出现胀气、便秘的问题。 水果可以加热食用吗? 冬天家长们可能担心凉凉的水果会导致宝宝拉肚子,其实对于大多数宝宝而言,适量生水果完全是可以消化的。 8个月以下的宝宝可以用水果烹调做熟,加热损失的营养也可以忽略不计。 喂水果不如给娃榨果汁方便? 不建议3岁以下宝宝喝果汁。水果最好整个吃掉,加工后会损失很多营养素,增加游离糖。 世卫组织建议: 禁止食品生产商在 3 岁以下婴幼儿食品及饮料中添加游离糖。 建议禁止添加的游离糖包括了果汁和浓缩果汁。 将水果榨汁后,最宝贵的膳食纤维及钙镁等矿物质会流失大半,而糖分被高度浓缩。宝宝喝多了不仅没啥营养补充,还容易长胖、龋齿…… 水果是个好东西,但也要科学摄入才能起到积极效果哦~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记得点赞+在看!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 请点赞+在看 转发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