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泗水县志(光绪版)之二十七:卷十三·旧迹志

 乡土泗水 2021-12-24

古城 古乡亭台附

卞城  即今卞桥集,在县东五十里。古卞明国,“汤伐有卞”;春秋入于鲁,为卞庄子之邑;《襄公二十九年》“公还自楚,季武子取卞,告曰:'闻守卞者将叛,臣率徒以讨之’“是也。城东有桥曰卞桥,泗水径其下。

姑蔑城  《左传·定公十二年》“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其地在卞城南。

郚城  在卞城南。《春秋·文公七年》“城郚”,杜预注“卞县南郚城,备邾难也。”旧志称在县西者误。

桃墟  在卞城东泗水发源处。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发源于卞城东南,桃墟西北。”见《左传·昭公七年》。

梁父城  县北四里有故县村,村之北有城子顶者,仿佛有城郭,或云汉于此置梁父城,寻革。查府志,梁父城在宁阳东北,周围约五六里,今按:泰安县亦有梁父城。

尼丘乡  在县境西南,与泗接壤故名。

汶阳乡  在县西,隋置泗水县分汶阳县地益焉,故泗城西北俱名汶阳乡。

庚宗亭  《左传·昭公四年》“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杜注“庚宗,鲁地。”《钦定春秋注》云“山东兖州府泗水县有庚宗亭。”又《哀公八年》“吴为邾故,将伐鲁”后云“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

曲水亭  《春秋·桓十二年》“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杜注“曲池,鲁地,鲁国汶阳乡县北有曲水亭。”

娥皇女英台  在舜庙西南,载《山东通志》。

坊表

礼门坊  在文庙左。

义路坊  在文庙右。俱万历二十四年署教谕黄朝选、训导刘士嘉建。

仲氏故里坊  在仲子祠东。万历二十年知县尤应鲁、主簿管应凤建。

承流宣化坊  在县治前。嘉靖间知县蒋伟为泗学教谕张祥中山东丁酉举人、辛丑进士建,题曰“科甲迈迹”,后知县殷世盛改为“承流宣化坊”。

进士坊  在南大街。知县徐卿为壬戌进士杜辂建。

秋官大夫坊  在南街。知县罗许为封君杜学诗建。

鸿胪坊  在县治北。知县袁渠为序班丁通建。

金吾坊  在县治北。为兵马许振建。

司城坊  在县治南。为兵马冯锡建。

孝行坊  在廓外东北隅。知县侯世卿为朱淦建。

贞节坊  在今儒学左。为朱杰妻唐氏建。

贞节坊  在董家巷。知县于宗文为旌表周雄妻秦氏建。

五世同居坊  在廓外东北隅。知县侯世卿为朱氏自僎至椿五世同居建。

保障坊  在城隍庙前。邑人副使杜辂建。

林壑深秀坊  在泉林。知县张祚建。

道源国脉坊  在泉林寺东。

海岱名川坊  在泉林寺东。万历二十四年沂州兵备道戴、知县尤应鲁建。

以上坊表今俱圮。

鲁王陵坊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西茔村前,上书“鲁恭王之陵”,万历年建。

尤志论曰:余观境内绰楔(chuò xiē,古时树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明清官署牌坊)多废圮无存,然而幸有邑乘在,犹得记其姓名、详其世代。五世同居,此风殊为希觏(gòu,遇见;看见),昔张公艺以百忍称,余观朱氏一门俱孝子,呜呼,其胜张公艺之忍多矣。

陵墓

启圣王墓  在县西三十五里,与曲阜界连。

仲子父母墓  在卞桥东十里。

卞庄子墓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宫娥埠。

孙觐墓  觐子琪在宋为朝散大夫、提点南康军逍遥观,孙傅由进士仕至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事,兼少傅,谥忠定。觐以子职恩为通直郎,累赠至朝散郎,许翰志其墓云:“觐,兖之泗水人,葬菟裘东节义乡里仁之原。”按:其墓今为泰安县楼德镇地,而墓志云“泗水人”者盖明初割徂徕山前十八堡入泰安州,楼德镇在十八堡中,故觐墓入泰安矣,然溯厥初生则仍泗水人也。泰安之志据今,泗水之志征古,固两无借才之嫌云。——承雘志

李将军墓  在北百丁村前。文虽剥缺,犹可辨识。有传载艺文志。

孝子李克庄墓  在县东北一里。

乔元帅墓  在县西北十五里。

达鲁花赤泰富墓  在县西一里。

节度使孟渊墓  在县东二里。

隐士刘天璋墓  在县北一里。以道自任,有司屡辟不就,有岁进士苏惟明志铭。

鲁惠王墓  在县南二十五里二旗山之阳,圹志(即墓志)云:“王讳泰堪,鲁靖王之子也,母妃严氏,永乐九年闰十二月十六日嫡生,宣德二年七月十二日册封为世子,成化三年十月十九日册封为鲁王,九年十月二十四日以疾薨,享年六十有三,妃赵氏,知县褫之女,先逝,子一人——嫡长阳铸封鲁世子,女二人——嫡长封栖霞郡主、次封章丘郡主,孙男四人——嫡长年幼未名、庶长当渍、次当㳻,孙女一人——嫡长年幼未封。讣闻,上辍朝三日,遣官赐祭,谥曰惠,命有司治丧,皇太后及在京……【以下字缺】“

鲁端王墓  在二旗山之阳。

鲁恭王墓  在端王墓西,陵前有坊,上书曰“鲁恭王之陵”。

东阿王墓  在县东南五十里龟山前。

孔公墓  在西南关何家洼,事实见名宦志。

金石

 东乡人犂田得之,今藏王氏家。铜质甚薄,跗高黍尺五寸,弱腹如之,盖有腹之半,口径九寸,侧嵌两环,如古壶用以衔提者。按:商周尊彝腹间率有花纹,或云雷、或饕餮,此则通体纯素,犹有夏后尚质之意,殆商周以前物欤。近好古家所收尊彝皆无盖,得此可补礼器图之阙。形微似豆,但豆无侧环。

 质甚厚,磨鑢精致,无花纹,高黍尺六寸,腹围二尺三寸,口径六寸,闻有盖,未之间。按:古鼎多矣,此独异者耳之下腹之中有平檐匝出,宽径寸,厚分许,在古鼎中殊属仅见,虽无铭文志之亦足存古制之变也。光绪十五年城东五十五里贺庄村洙河东岸水冲出土。

汉铜尺  尺有文,共十四字,曰”虑虒铜尺 建初元年八月十五日造“。按:虑虒,今山西五台县;建初,东汉章帝年号。章帝时冷道舜祠下得古玉律,以为必周尺之准,因仿造铜尺颁发郡国,此其遗欤?曰“虑虒”者,记尺之所自铸也,周尺之说众喙纷如,惟何休与《律历志》二说近之。休曰“按指知寸,布手知尺”,《志》曰“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今以二说度此尺,虽不无小差,盖黍有大小、指有长短,未可胶执,二说亦不过举其大凡耳,然则谓建初尺即周尺可也。以今裁尺量之,正六寸六分,强考古者执此为准,庶于律吕井疆之制可以无所惑矣。——承雘志

诸葛铜鼓  诸葛鼓见于交趾、上南等志,旧传渡泸后所铸。吾乡冯大木、赵秋谷两先生有《诸葛铜鼓歌》,今所存惟赵作四十韵。考马伏波征交趾时铸铜为鼓,鼓之制前此矣,粤、蜀、黔、滇诸省以铜鼓为地名所在多有,收藏之家但名为汉铜鼓,而不执言其人。滋阳仙君湘南(兖州人仙鹤林)官广西隆林得此鼓,询之土人谓“鼓设水中,武侯用为疑军”。至今苗俗宝之,吉凶大事陈设于庭,循声占验,有奇应,故奉之若神。壬戌十月湘南将赴关,诒此为别,因志其所由。——王家榕

行军都统之印  右铜印得于县东十里野塘,重十三两有奇,厚可汉尺七分,背记“武成二年行军都统之印”。按:武成纪年有二,一为后周宇文毓,一为蜀主王建,都统之官自晋孝武以及唐宋间设之,北辽亦设此官,周、蜀行军都统无据,此印未审所属,谨俟博雅鉴定焉。——嘉庆二年夏五 泗水王家榕识

麃孝禹碑  碑圆首上刻二鸟相对状,文十三字 共二行 曰“河平三年二月丁亥 平邑麃孝禹”。平邑今属费,似与泗无涉矣,然碑不知圮于何年,经中古人移作墓圹,圹塌而碑复出,则在吾泗境也。同治八年宫子行明府宰吾泗,闻之舁(yú,抬)至学宫。按:麃孝禹不知何如人,今曲阜南有古石二,其一胸镌“汉乐安太守麃君亭长”九字,见元·杨奂东《游记》。所谓太守未审是否即孝禹,要之麃之在汉为东鲁著姓可知也,或以泗有廉姓释”麃“为”廉“则误已。《欧阳集古录》以生平未见西汉时刻为憾,此曰“河平”乃汉成帝年号,在汉碑中可谓空前绝后之品矣。后复辇致省垣,今闻在李山农观察园中,子行明府摄篆即墨为余言之,并示以图,特录于志,俾考古者知碑所自出云尔。——承雘志

隽修罗孝义碑  北齐皇建元年立,国朝乾隆间出自城东五十里韩家村天明寺土中。碑首镌石龛,中嵌佛像,下勒《维摩诘经》,碑阴书隽修罗孝义事。嘉庆七年知县郭绶光、校官杨潾、邑举人王家榕移置学宫。

寺台碑  城东北八里有建兴寺,今已废,因呼其地曰寺台。上有碑,高三尺余,宽尺余,厚如之,四面镌石龛二层,中嵌佛像,碑文亦四面环匝,剥蚀不可辨识,谛视之,有“造金像二十躯,石像二十躯”之语,年号已失,惟有“岁在戊寅”字,若以为北齐碑则戊寅乃文宣帝天保八年也,书法烦减任意,颇有六朝风习。

东岳庙幡杆石座  在东南关东岳庙前,宋宣和时承信郎杜献幡,置悬幡杆,杆用两石夹立,此其左一石也,侧面有字数行,多模糊,末书“宣和二年十月初三日建”,俗名“幡杆夹石”。

释迦禅院碑  在中册村南,赑屃座,金大定二十一年立。

伏羲庙碑  俗名“爷娘庙”,在城东卞桥村北石屋山,一系金大定二十九年立,一系元延祐五年立。

庙门枕石刻  在城东五十里天齐庙,上书“承安四年”字。

李将军墓碑  在北百丁村前,将军名就,仕元太宗时,时元犹未建国号,只称大朝也。碑中述□帅□赟之叛、潍州豪族抗拒及怨宋人不救青州之急皆《元史》所不载,金石之有益于史书如此,读之可以知元初开国时事。——承雘志

永胜寺碑  元至元十九年建。

杨公神道碑  在城西北八里杨氏旧茔,元至元十五年立。

东岳庙碑  一为至元二十年建,一为至顺二年建。

卞桥火神阁碑  元至元二十八年立。

乔氏衣锦碑  在南临泗村后乔氏家祠旧址,元大德十五年建。

鹿氏墓表  在穆家庄村南,元至治二年建。

城隍庙碑  元天历三年建。

重修三皇庙碑  在东门外,元致和二年建。

务本园记碑  在县署大门里东偏,元至元五年建。

达鲁花赤泰富墓碑  在城西一里许,元至元时建。

苏氏墓碣  在城西里许,元至元二年建。

西高里庙碑  元至正二年建。

砚山摩崖字  山见方舆志,石崖上有墨精,字大盈尺,无年月。

谷垛山摩崖诗  山见方舆志,俗名“孤突山”,石壁高丈余,上有周玉年题七律一首,第三韵残,周亦不知何时人,此壁当中横裂,诗跨石罅,上下错落,书之字迹又多剥蚀,未能尽辨,末有“三月”字。

按:尤志无金石,此之志也则出自明经王界南先生所辑,曾商去取于余,愚谓”潘吾之勒著异《韩非》,蜀镜之辨见称《宋史》,盖读书博物,古今所以尚通儒也。况历朝之典制攸关,一县之遗文毕在,编而志之,谁曰不宜?如第以为博好古之名、适观玩之情,则浅之乎其所见也。“——承雘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