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观胫骨平台骨折的“前世今生”——骨折分型大盘点

 何东生 2021-12-26

胫骨平台骨折较为常见,尤其随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普及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波及负重关节面,还可合并有半月板及关节韧带的损伤。所以,在治疗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正确的骨折分型既可以反映骨折的部位和受损程度,也可以为治疗提供可靠的根据。本文将详细盘点胫骨平台骨折的十二种分型方法。

01
HohlLuck分型

1956年,Hohl和Luck首先提出了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

  • 无移位型骨折;

  • 伴关节面粉碎的局部压缩型骨折;

  • 完全压缩型骨折;

  • 不伴压缩的单纯劈裂骨折。

该分型方法过于简单,未区分骨折的内外髁,故应用不多。

02

Hohl分型


单1967年,Hohl改进了骨折的分类,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个类型:

  • 原位骨折,即骨折无移位;
  • 关节面部分的压缩骨折;
  • 胫骨平台髁部分劈裂 伴压缩骨折;
  • 胫骨平台全髁压缩骨折;
  • 劈裂骨折;
  • 粉碎骨折。
这种分型方法也未能区分胫骨内外侧平台骨折,故参考意义有限。
03
 Schatzker分型

Schatzker等于1979年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型,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也是临床工作中应用最广的分类方法之一

  • I型:外侧平台单纯楔形或纵向劈裂骨折

  • 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压缩骨折

  • Ⅲ型:外侧平台单纯压缩骨折

  • Ⅳ型:内侧平台骨折(骨折/膝关节半脱位);

  • Ⅴ型:内、外侧平台劈裂的双髁骨折

  • Ⅵ型:平台骨折联合干骺端与骨干间骨折,致胫骨髁部与骨干部分离

图片

胫骨平台骨折的Schatzker分型

但Schatzker分型也有局限性,因为Schatzker分型是基于膝关节X线的分类方法,后侧髁难以显影清楚。伴随着CT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单纯依靠X线诊断分型的局限性。

04
Moore分型

Moore川在1981年将Hohl分型改良后分为5型,区分了内外髁骨折:

  • I型:内侧髁冠状面劈裂骨折;

  • Ⅱ型:内、外侧髁同时骨折,骨折线穿过胫骨髁间嵴,起始于对侧平台问室;

  • Ⅲ型:内外髁的边缘发生撕脱骨折,此型容易出现血管神经的损伤;

  • Ⅳ型:胫骨平台的边缘压缩,骨折的对侧韧带往往有损伤;

  • V型:包括内侧平台、外侧平台、胫骨平台髁问嵴、胫骨干骨折在内的四部分同时骨折。 

05
AO/ATO分型

4代表胫腓骨,1代表近端,胫腓骨骨折的每个节段均可以分为A、B、C 型:

  • A型:关节外骨折;

  • 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

  • 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

由于A型为关节外骨折,即骨折累及干骺端或骨干部分,故胫骨平台骨折主要指AO/OTA分型系统中的B型和C型骨折。

图片

胫骨平台骨折AO/ATO分型

Schatzker和AO/ATO分型主要依靠X线片判断,而X线是二维成像的影像图片,由于前侧平台图像的影响,临床上易忽视对后髁平台骨折的评估与判断。因此,以上分型系统无法指导后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而且AO/ATO分型也有自身的缺点,整个分型系统太过繁杂,难以记忆,使得其在临床中应用时困难重重。

06

侯筱魁依据关节镜的分型

2001年,侯筱魁等在关节镜监视下,对8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重点进行了关节镜下的胫骨平台的骨与软组织损伤的分类,共分为8型:

  • 裂纹型:细小的裂缝骨折,骨折块无明显移位,也不需要复位,关节镜探针很难深入骨折间隙内,偶尔骨折间隙可见少量血性物质覆盖,一般为纤维素样,导致观察困难,此类骨折可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

  • 边缘型:骨折线一般位于被膝关节半月板遮盖的胫骨平台边缘,需用关节镜探针方能看到,由于是边缘型骨折,对胫骨平台承重影响不大,且骨折块一般较小,不需固定,在x线片上难以发现;

  • 裂隙型:骨折线往往较为宽大,深至松质骨层,常常与以往分型中的劈裂骨折相对应,骨折线一般由血凝块填充缝隙,或者有血液流出,关节软骨边缘不整, 两侧高低不齐,偶尔可见小的软骨块,探针容易插入,可在x线确定位置后,沿导针用空心钉固定;

图片

裂隙型胫骨平台骨折

  • 塌陷型:此型往往受到外力较大,容易损伤胫骨平台的负重区,有些骨折的软骨块伴随骨块一起塌陷,有时关节镜的探针也无法触及骨折块最底部,塌陷的软骨块一般保持完整或是轻微碎裂;

图片

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

  • 劈裂塌陷型:上述的裂隙型骨折和塌陷型骨折并存;

  • 粉碎型:此型骨折较为复杂,处理往往相对困难,整个关节面粉碎骨折,松质骨可暴露在外,骨折缝隙中填充有纤维素血凝块,骨折块常常损伤膝关节半月板及韧带等软组织损伤;

  • 胫骨棘骨折:胫骨平台髁间嵴的撕脱骨折,可分为部分撕脱骨折和完全撕脱骨折,膝关节镜可见前交叉韧带充血松弛,胫骨棘附着骨块翻转,撕脱下来的骨块大小、方向各有不同,骨折线处可见有血液渗出;

图片

胫骨棘撕脱骨折

  • 合并骨折型:此型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偶有病例可在关节镜下观察到在骨折的胫骨平台所对应的股骨髁或髌骨侧方较表浅的软骨骨折,一般在X线上不容易发现。

图片

股骨髁合并骨折

07
三柱分型

2009年,罗从风等基于CT提出。

将胫骨平台横断面分割为内侧柱、外侧 柱、后侧柱等三柱,其划分以胫骨嵴中点为中心,两侧沿线分别至腓骨头前缘和胫骨后内侧嵴,向前沿线至胫骨结节前缘。

图片

基于CT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

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

  • 零柱骨折;

  • 单柱骨折;

  • 内侧;

  • 外侧;

  • 后侧柱骨折。

  1. 后内侧柱骨折;

  2. 后外侧柱骨折。

  • 双柱骨折。

  • 内侧和外侧柱骨折;

  • 内侧和后侧柱骨折;

  • 外侧和后侧柱骨折。


08
四柱分型

由上海杨浦医院的张世民教授在2014年提出,在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更重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

  • 前内侧(AM);

  • 前外侧(AL);

  • 后内侧(PM);

  • 后外侧(PL)四柱。

髁间嵴 (ICS),胫骨结节(ATT),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时,可能有单柱或多柱被破坏。

图片

四柱分型

09
毛玉江等依据损伤机制的分型

毛玉江等对2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术前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进行影像学评估,对其骨折形态和受伤机制归类总结,共分为5种类型:

  • 外髁骨折、外翻型损伤,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相当于Schatzker分型前三型骨折的合并,骨折形态为平台外侧的劈裂、关节面塌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损伤机制为膝关节外翻伸直位的轴向暴力;

  • 骨折脱位型损伤,此型主要为Schatzker分型中Ⅳ型损伤或部分合并外侧半脱位的Ⅵ型损伤,骨折形态为平台内侧髁骨折,损伤机制包含内翻、外翻暴力以及旋转和轴向暴力,此类型为胫骨平台骨折最复杂的类型,其治疗相对较难,预后往往不好;

  • 双平台内侧髁、外侧髁同时发生劈裂或是合并塌陷,损伤机制为膝关节伸直位的轴向暴力所致,暴力较大时可能引起干骺端骨折;

  • 后髁骨折,单纯涉及胫骨平台后侧髁的骨折,损伤机制为膝关节屈曲时胫骨平台后侧受到轴向暴力;

根据其骨折形态可分为3种亚型:

  • 单纯后内侧劈裂骨折单;

  • 纯后外侧塌陷骨折;

  • 后内侧劈裂合并后外侧塌陷骨折。

  • 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为较少出现的一种骨折类型,骨折特点为平台前侧髁压缩骨折,后侧无损伤,其损伤机制应为膝关节 过伸位时受到轴向暴力

该分型方法是通过骨折形态特点及受伤机制的分型,能更全面地评估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但其有效性还需通过临床的检验。

10
十柱模型

德国学者Krause等在2016年提出十柱分型,将胫骨平台分为十柱:

水平位前外外柱 (ALL)、前外中柱(ALC)、前中柱(AC)、前内中柱 (AMc)、前内内柱(AMM)、后外外柱(PLL)、后外 中柱(PLC)、后中柱(PC)、后内中柱(PMC)、后内内 柱(PMM)

冠状位每个柱定义为关节软骨下骨3cm以内的骨质。

该分型方法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推广。

图片

十柱分型

11
用于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简易分型方法 

目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已成为主流。2016年,常恒瑞等通过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并对比X线与CT 2种影像学分型方法,提出了新型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主要用于指导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总共分为3型:

  • A型:胫骨平台外侧髁骨折,对应的是后外侧平台骨折及SchatzkerⅠ~Ⅲ型骨折,可以采用胫骨平台外侧切口,单个钢板内固定

  • B型: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对应的是内后侧平台骨折及SchatzkerIV型骨折,可以采用胫骨平台内侧切口,单个钢板内固定;

  • C型:胫骨平台的内、外侧髁合并骨折,对应的为SchatzkerV、VI型骨折,可以采用胫骨平台内侧、外侧双切口,内外侧钢板同时固定。

优点:为能够准确指导微创手术的入路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简单且容易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缺点:分型内容并不完善,没有涉及胫骨平台后侧髁损伤的分型;整体分型只是按照损伤部位进行分型,却没有对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故还有待完善。

12
综合分型

此后在实践中张英泽等不断总结,进一步改良了胫骨平台骨折微创分型,提出了胫骨平台骨折综合分型,共分为6型:

  • Ⅰ型:胫骨平台外侧髁骨,即对应的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Schatzker I~Ⅲ型骨折且不伴有腓骨头骨折;

  • Ⅱ型:伴有腓骨头骨折的胫骨平台外侧髁骨折,对应的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和Schatzker I~Ⅲ型骨折且伴有腓骨头骨折;

  • III型: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对应的为胫骨平台后内侧髁骨折和SchatzkerIV 型胫骨平台骨折;

  • Ⅳ型:胫骨平台内侧、外侧髁合并骨折,对应的为Schatzker V、Ⅵ型的胫骨平台骨折;

  • V型:合并有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平台骨

  • Ⅵ型:合并有胫骨干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

图片

A.I型;B.II型;C.Ill型;D.IV型;E.V型;F.Ⅵ型

同样,综合微创分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①对切开复位的病例指导意义不大,主要用于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②没有单独列出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只是合并于其他分型之中,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胫骨平台后内侧髁、后外侧髁骨折的病例十分常见;

③分型方法只是依据了骨折部位,但却并没有对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还有待在日后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侯筱魁,王友,史定伟等.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镜下分型[J].上海医学,2001.24(9):520—522.

[2]周汇霖.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0.3969/j.issn.1007-3205.2019.09.0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