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道全指·大药过关服食口诀

 wwczczg 2021-12-27
 大药过关服食口诀


  昔伍真人授吉王太和曰:“如是阳光,既到三现之时,纯阳真炁已凝聚于鼎中,但隐不出。采用七日之功,始见鼎中火珠呈象。只内动生,不外复驰,故名真铅内药,又名金丹大药,别名火中金莲,异名水里玄珠。则其喻名虽多,只一真精阳炁,即七日来复之义也”。盖初采而言呼吸之火,须任火而候自然之运,绝不着意于火,亦不驰意于火。此乃先天纯阳之炁,能生后天真息之火,则火与药同根而生,故言其药不言其火,而火只在其中,方合玄机之火。此时用火,当宜入定,而用眸光专视之功。且日间用双眸之光,专视中田;而夜间用双眸之光收留不怠。如是之采,大药自生。《阴符经》曰“机在目”者,即此义也。

图片


  盖采生之理,有四说焉:

  一曰交媾而后生者。心中元神,属无形之火;肾中元炁,属无形之水。盖心中无形之火神,乃因眸光专视得凝于上,则肾中无形之水炁,自然熏蒸上与元神交媾,而无上下间隔矣。且无形之水火,既于上之交媾,则积久纯阳真炁,乃自然团成大药,而形如火珠,发露于下矣,如天地氤氲,而万物化生。盖无形生有形,自然之理也。古云:“玄黄若也无交媾,怎得阳从坎下飞”,即此义也。

  二曰勾引而后生者。双眸之光,乃是神中真意所寄。眸光所至,真意则生。真意属土,即中宫之黄婆,为勾引之媒妁。黄婆勾引于上,则大药自相随,而出现于下矣。古云:“中宫胎息好黄婆”,即此义也。

  三曰静定而后生者。元神因眸光专视,凝归于上之本位而得定机,则元炁亦凝归于下之本位而得定机。神炁俱得定机,由是元炁成形,因定而生动,只动于内,而生于内矣。古云“采真铅于不动之中”,又云“不定而阳不生”,即此义也。

  四曰息定而后生者。此后天自运之火,与先天元神之炁,每得定机也。盖先天元神之炁,乃因眸光专视而定于上之本位,则后天自运之火,亦因神炁伏定而归于下之炁根。则各有所归依,而无上下运行矣。真息一定,大药自然生;真息不定,大药必不生也。古云“定息采真铅”,即此义也。


  此四说者,皆以眸光为招摄,故其生之意,乃尔也。

  昔邱祖传一偈曰:“金丹大药不难求,日视中田夜守留。水火自交无上下,一团生意在双眸”。旨哉此偈也。

  须知大药生时,六根先自震动,只知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之类,皆得药之景也。大率采药至三四日间,真意定未极时,得药六景,次第而现。若是采药至五六日间,真意定已极时,火药自然同根而生。故七日之期者,亦大概之言也。

  佛宗所云“天女献花、龙女献珠、地涌金莲”,合此意也。

  既有六根震动之景象,当宜过关迁入于中田。先明药行之险处,次固六根之不漏。且大药之发生,而不附其外体,只动炁穴之内。而其炁穴之下,即尾闾界地,有四通歧路,上通心位,下通谷道,前通阳关,后通尾闾。前后二窍,实而不通;谷道一窍,虚而且通,是气液所通之熟路,乃平日所有之旧事。尾闾、谷道,一实一虚,故名下鹊桥。至夹脊、玉枕二关,与鼻上印堂一窍,体实俱塞,呼吸不通;鼻下之孔,虚而且通,是气涕出入之门,乃呼吸往来之路。印堂鼻孔,一实一虚,故名上鹊桥。此乃大药过关之窍。

  阻塞险处既明矣,然则防危虑险之功,尤当不可不知也。下鹊桥之谷道,用木座而抵住,所以使身根不漏也;上鹊桥之鼻窍,用木夹而牢封,所以使鼻根不漏也。含两眼之光,勿令外视,所以使眼根不漏也。凝两耳之韵,勿令外听,所以使耳根不漏也。齿唇相合,舌抵上腭,所以使舌根不漏也。一念不生,一意不散,所以使意根不漏也。此为六根不漏之诀,还有外固至严之具。当明大药发生之时,而有流动活泼之机。立定天罡斡运之主,随其自然飞升之势,而上腾心位,心位不贮,转向下田界地,而前冲阳关。阳关已闭,转向下田界地,而后冲尾闾。尾闾不通,转向尾闾界地,而下奔谷道。谷道易开,若无法器制伏,则大药泄出,而前功废却,此为下鹊桥危险之地也,即古圣所谓走丹之处耶。故务用木座,其状如馒头,覆棉取软坐,而抵住谷道。然则阳关虽闭,木座连用抵住,而令其势上耸,不使大药泄漏,斯为外固之具。


  又有内固之秘。夫大药既冲尾闾不透,而其势则从谷道下奔。才见大药下奔谷道之时,即用微意轻撮谷道之禁,斯为内固之至严,能保大药不奔驰。亦有不下奔谷道之理,即不必轻撮谷道之事。惟用过关之正功,而有行住之秘机。只附大药遇阻尾闾不动之时,若用真意导引,则失唱随之机。然绝导引之频急,则总难过关也。故有善引之助功,而自然过关也。才见遇阻不动之处,即用一意不散之守,凝神不动,以待自动。然则动而后引,不可引而后动。待其大药自动冲关,关前三窍,自中窍升,随其自动冲关之元机,而有两情相知之微意。轻轻引上,自然度过尾闾;默默柔行,自然升于夹脊。关前三窍,髓阻不通,大药遇阻不动。于是一念不生,凝神不动,以待自动,随其自动元机之冲关,而有两情相知之微意。轻轻引上,自然度过夹脊;默默柔行,自然升至玉枕。关前三窍,髓阻不通,大药遇阻不动。于是一念不生,凝神不动,以待自动,随其自动元机之冲关,而有两情相知之微意。轻轻引上,自然度过玉枕;徐徐柔升,自然直贯顶门。

  向前引下,至于印堂,乃印堂髓阻之不通,自转动鼻孔之虚窍。若非木夹为之关锁,几何而从此窍泄出,则前功废矣,岂不可痛欤!此为上鹊桥之大危险矣,故须用木夹之为预防也。而预防之有具,则大药不致其外驰。从鼻窍之抵附,则印堂遇阻而不动,惟是一念不生,而且凝神不动,待其自动元机之相随,而有两情相知之微意,轻轻引下,自然度过印堂;默默随之,自然降下重楼。犹如服食,入于神室。急将心目合于大药,左旋右转,四九而定;右旋左转,四六而定。性命盘聚于中宫,斯谓之道胎结成,点化阴中之识神,又为之乾坤交媾。盖通中下之二田,合而为一之照养,此为大药过关服食之正功,又为大周天无火候之法轮耳。

  昔邱老祖作一偈云:“金丹上冲斡天罡,何患阻桥又阻关。一意不生神不动,六根不漏引循环”。旨哉此偈也!佛宗所云“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即此义也。

  采得大药,服食之候,三关九窍,阻塞之处尽已开通。须知此后,惟赖元神寂照二田,虚境不离,方得二炁发生运养,自然不绝。通于正路,升降循环,可知此火不用意引,自运不已,有如斯也。惟是不见有火之形相,方合不有不无之文火,为大周天之火候也。

  夫火既不用意而引,而亦切不着意于火。而神既寂照于二田,亦不可着意于二田。且此二者,而防其滞碍于元神,俱失大圆镜之智用。

  故冲虚真人所云:“初行大周天之火,元神虽居中田,而运兼合下田,以为二炁之妙用,皆是二田之落处。故必须元神寂照中下二田,而相与混融化成虚空大境,使二炁为助神结胎,而二田为结胎之别”。

  二田者,黄庭属中田,炁穴属下田也。二炁者,先天是元炁,后天是呼吸也。

  “元炁为结胎之本,呼吸为养胎之源。中田为结胎之所,下田为滋养之基。故服食于二田之虚境,而培养其元神之阳明。若孤守一田,若着意二田,则元神有滞碍之不灵,岂不失大圆镜之智用”?《慧命经》云:“舍利过关之妙法,以静而照,以柔而用。蹊路险危,防上下之驰散。待动而引,柔护而行。以文火而熏,以二炁而养。以寂照而并修,以双忘而定静。则道胎之法而得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