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用抗血栓药物或溶血栓药物治疗时,血凝指标控制在何时效果最好

 所来所去 2021-12-29
文章图片1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慢性病,一些脑卒中以及静脉血栓的患者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有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那么使用这些药物时,在预防血栓、溶解血栓的同时,也同时伴有出血的风险,医生往往会为患者进行抽血检测血凝指标,那么血凝的指标控制在多少时利大于弊呢?让我慢慢从不同的抗血栓药物为您解读。

一、普通的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使用时,使用普通肝素时,出血发生率7%-10%,血小板减少率0-5%,平时我们的血凝指标控制解读。

文章图片2

1、普通的肝素使用时,检测血凝,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最重要的首选检测指标,维持在正常值的1.5-2.0倍。

2、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时,一般常规剂量,不用反复进行实验室检测。

无论是使用普通肝素还是低分子肝素时,血小板低于50*10^9/L时,需要暂停用药,并检查血小板的原因。

二、口服抗凝药物时,出血率7.1%-20.5%,WHO推荐国际正常化比值作为口服抗凝药物的的监测指标,中国人一般维持在2.0-2.5之间,一般不超过3.0,<1.5时说明抗凝无效。

文章图片3

三、溶血栓时,主要的并发症就是出血,轻度出血发生率5%-30%,重度出血发生率1%-2%,一般主要监测指标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作为出血的监测指标。纤维蛋白原(Fg)控制在1.2-1.5g/L,TT控制在正常值的1.5-2.5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在300-400mg/L最佳。

文章图片4

四、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目前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非常普遍,监测指标出血时间(BT)维持在治疗前的1-2倍最佳;血小板维持在50-60*^9/L最佳;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降到患者基础对照值的40-50%最佳。

文章图片5

五、使用降纤药物时(蝮蛇抗栓酶),纤维蛋白原(Fg)控制在1.0-1.5g/L,血小板维持在50-60*^9/L最佳。

以上使用抗血栓药物与溶血栓药物监测指标,均需要进行血凝监测,参考第8版,诊断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上药物使用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