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杂病论》新读笔记·六经体系解构

 风声之家 2022-01-04

《伤寒杂病论》新读笔记·六经体系解构

原创 明梁 明梁醫舍 2021-11-15 11:05

收录于话题

#中医理论7
#中医临床4
#伤寒论2

《伤寒杂病论》在东汉末年成书以后,接踵而来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持续三四百年的大乱世,可想而知,这本书在乱世中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因而《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版本,如收录于《脉经》中王叔和编纂的版本,收录于《千金翼方》中的唐本,以及《金匮玉函经》等等。现在通行的版本是宋代林亿等人校订的宋本,其中将治疗伤寒外感病的部分重订为《伤寒论》,将治疗内伤杂病的部分重订《金匮要略》,同时得益于造纸术的普及,《伤寒杂病论》才在医学界普遍流传,自此之后,研究仲景学术的医家络绎不绝,北宋一朝就有如庞安时、朱肱、许叔微等人。在此之前的七八百年间,《伤寒论杂病》在医学界的普及并不十分广泛,只在少部分医家手里流传,自然研究者寥寥无几,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成书以前没有见过《伤寒论》,后来得到伤寒论以后,如获至宝,如虎添翼,后来才有了《千金翼方》。在与北宋同时代南北并立的金代,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开创了研究《伤寒论》的先河,《伤寒杂病论》在十一世纪开端璀璨绽放,伤寒开始自成一门学派。

最开始接触《伤寒杂病论》,是在方剂学课本中零零散散的片段,当时关注的重点在方剂药物,因而并不觉得有什么神奇之处。到后来是《伤寒论选读》的课程学习,可能是节选的原因,对《伤寒论》的认识总是残缺不全,那种感觉就好像拿到了一套绝世武功的秘籍残本,无头无尾,无从下手。《伤寒杂病论》能在医学史上备受推崇,张仲景因此而遵享医圣的崇高地位,一定不是我们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再到后来开始阅读一些医家注解,虽然对《伤寒杂病论》表面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可能当时水平有限,对于冰山之下的张仲景医学体系总是难窥门径。那种感觉就好像武功秘籍只有外功招式,没有内功心法,总是进入不到张仲景的医学世界中。于是我开始放弃参阅其他医家的注释材料,专心只读仲景原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功夫用到,自然会有所得。刚开始以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为版本参阅,可是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思维中完全没有另一本书的影子,一个“六经辨证体系”,一个“臟腑辨证体系”,完全割裂的两块,怎么都不能参合一处,就算我将两本书订到一起看,也无济于事。后来碰到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虽然至今为止仍有很多人质疑他的真伪,但它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在我潜意识当中有种直觉,伤寒杂病论,应该是有某种东西将外感伤寒和内伤杂病串在一起的,所以这本书不应该是割裂开的,于是开始舍弃宋本,一心只读桂林本,可还是一无所得。正在彷徨不知所向之时,偶然之间同一位许久未谋面的同仁畅聊中医,交谈之间发现他的医学思想相比于从前发生了极大转变,这让我陷入沉思,人的思想是会随着时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在医学史上才形成了这么多的门派体系,那么在中医学之中,不变的是什么呢?人体呀,恍然大悟,医学总归治的是人,不是病,病有千千万万的变化,人体结构生理是不变的啊,都是两个眼睛一张嘴,心肝脾肺肾各安其位,亿万年间的变化微乎其微,所以不论伤寒还是杂病,治的都是人体,表达的也都是人体,包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上古医经,圣人说的是病理,寒热虚实,外感内伤,目的是为了告诉你生理是啥样的。所谓六经辨证、臟腑辨证,气血营卫都是对人体生理结构的认识,因此《伤寒杂病论》的症状、病理、治法、方药,一定要回归到人体认识中,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细节,同时可以将医学史上的各个门派道法添补到伤寒体系中来,这才是如虎添翼(严格说起来《千金翼方》那是给翼添了虎)。自此之后每读一遍《伤寒杂病论》都有一遍不一样的收获,用至于临床诊疗,事半功倍。

下面以桂林本《伤寒杂病论》为参照,解构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第一部分为脉法原理,也就是前两篇的内容,看上去杂乱无章,实际上也是有迹可循的,平脉法一篇主要讲理论,平脉法二篇主要讲应用。在脉法一篇的理论介绍中,对应的生理认识也是有先后次序的,首先是阴阳,也就是气血;然后是三才,天地人和寸关尺,以及人迎寸口趺阳;然后是四时四方脉色,对应五臟。平脉法二篇的具体应用中,就牵扯到了脉象表现与人体病理之间的关系,也在这些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之内,习医者修习脉法,这一部分是捷径。
第二部分为六气篇章,反映的是在人与天地合一的大环境条件下,人体的生理病理随天地环境变化,受天地环境影响,与五运六气内容相关。其中六气寒暑以及温病戾气的病理是介绍重点,六淫并不代表自然环境中真有这样一种邪气像飞剑一样侵袭人体,而是代表生理系统对天地气候变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我们将人体在这种特定气候环境下做出的反应称之为寒暑燥湿风火,这是外生六淫。当然在没有外界环境的前提下,因为饮食情志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人体内的臟腑系统也可能会做出同样的调整,产生相应的病理表现,这被称为内生六淫。六淫的外生与内生,体现的是人体与天地环境的内外关系,因而《黄帝内经》介绍的一定是人体生理中臟腑经络营卫气血的运化之道,而《黄帝外经》则是介绍天地社会中的治国理政平天下之道。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整本书的主要篇章,也是书名来源,第三部分是外感伤寒篇章,第四部分为内伤杂病篇章,这两部分从两个角度认识生理结构。
外感伤寒部分以六经辨证体系为纲,六经的说法最早来源于朱肱《活人书》,准确来说,这个说法有些片面,因为《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不单单只是经络,而是整个生理系统,所以这个六经要以宏观认识。关于这个六,我们也要拆开来看,一个是二,一个是三。二指的是阴阳,从生理整体这个一中分化出来,人体生理中的相对阴阳认识有很多,气血,营卫,臟腑,经络,表里,虚实,寒热等等都可以分化阴阳,那么《伤寒论》的六经中分化阴阳的基础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就是生理系统中相对的内外关系,“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背在外,腹在内,所以背为阳腹为阴;腑在外,臟在内,所以腑为阳臟为阴;身外侧为阳,内侧为阴,所以阳经在外阴经在内,阳经荣腑,阴经荣臟;卫气卫外为固,营血藏精起亟,所以气为阳,血为阴。因而六经中的三阳病代表病理发生在生理结构的浅层,在腑,在阳经,在络,在四肢皮毛九窍,三阴病代表病理发生在生理结构的深层,在臟,在阴经,在脉,在肌肉筋骨内臟。生理系统的阴阳两面之间保持着一种运化联系,协调一致,维持着生理系统的整体性,这也是六经病理在阴阳之间传变的基础。至于六经中的三,就是三才天地人,类比于人体生理中的概念的话,开阖枢的表里关系最接近,太阳为开,为表,与无形天气寒热相应;阳明为阖,为里,与地气水谷饮食相应;少阳为枢,为中介,与人体气机调节相应,个人感觉可以表述为生理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气血生化和营卫运行的三个层次更贴切,太阴和阳明与气血的化生过程有关,厥阴和少阳与气血的疏布过程有关,太阳和少阴与气血的储用过程有关,这是病理在三阳之间或者三阴之间传变的基础。六经辨证就是对人体生理系统的分化认识,如同一棵树,生理系统整体就是这棵树的主干,主干之上是地上部分的枝干,主干之下是地下部分的根茎,此为阴阳分化,在此基础上继续分化,就有了三阴和三阳侧枝分化,这是六经辨证体系的框架。六经的每一枝内部也有相同的分化,以少阳病为例分析,“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就如同树干,而“口苦”“咽干”“目眩”,是这个树干分化出的三个分枝,而分枝各自又会不断进行分化出更小的分枝,分化到每个症候下,如同枝叶,而少阳则与其他分支一起,构成人体三阴三阳系统的整体。在少阳病的概念下,“口苦”、“咽干”、“目眩”三个没有必然联系的症状,可合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因此对少阳病的诊断原则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三阴三阳中的其他分支同样如此。张仲景书中以外感六淫立论,从天气外感的角度认识整个生理系统,故而名为《伤寒杂病论》,以太阳开篇,假如以饮食立论,那就可能叫《伤食杂病论》,以阳明开篇,以七情立论就可能叫《伤情杂病论》,以少阳开篇。

图片

内伤杂病部分以臟腑辨证体系为纲,是有别于六经体系的另一个角度认识人体生理,如果将六经辨证体系从主干到枝干的分化认识看作经系统,那么杂病辨证体系就是纬系统,探寻同等级上树干、树枝之间的不同系统治疗的相互关系,经纬交合编织,构建一个完整的人体生理系统。在内伤杂病部分,每一篇都有一个主题,比如“咳嗽篇”的主题是津液,咳嗽,水,饮,黄汗,历节都是津液代谢失常时产生的病理,发生在臟腑表现为咳嗽,发生在三焦网膜系统表现为水饮,发生在经络表现为营卫失常而黄汗,发生在四肢筋膜则表现在历节。其他如“瘀血篇”的主题是营血,“霍乱篇”的主题是气血源头,“痉阴阳易”篇的主题是阴精亏损,百合篇”的主题是精神失常,“疟病篇”的主题是积聚,“血痹篇”的主题是劳损,“胸痹篇”的主题是营卫失序。这是桂林本《伤寒杂病论》的独到之处,条理清晰,而这种特点在《金匮要略》版本的章节排列中是看不出来的,因此我们只能根据《金匮要略》将杂病部分总结为臟腑辨证,其实严格来说,杂病部分的辩证体系是伤寒六经辩证体系的另外一个角度,单论臟腑是片面的,《伤寒杂病论》中真正臟腑辨证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六气篇章,这与《黄帝内经》的四时五臟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外感伤寒的六经体系,通过三阴三阳分化出病理在络、在经、在腑、在臟的差异,在具体篇章中探寻具体的营卫精神津血阳气的病理。相反内伤杂病的臟腑体系,在每一篇中确立一个主题,营卫精神津血阳气等等,在具体篇章中探讨在络在经在腑在臟的病理,这是经纬互补的两个思维角度。
以上是针对《伤寒杂病论》总体框架结构的分析,欲知其内容后续如何,且听我细细道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