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一起点学速记,后来是怎么差异变大的?一般人视而不见的秘密是什么?

 速读速记 2022-01-05

不知道你发现没,一般当老师的都好为人师,不管别人愿不愿意,上来就咣咣咣一顿说,自己先痛快了。

可能也跟这个职业有关系,天天给学生、家长、同事讲道理,慢慢描述的那些故事就像发生在眼前一样;逻辑也是一环搭着一环,环环相扣,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正确。

其实啊,不一定啊。

不然,老师、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怎么有些孩子,有些时候就是不领情呢?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拿我教的速记课举例子吧。

每次上完课都会有作业,也不多,一般就一页三项。快的话5分钟,慢的话15分钟之内吧,也就完成了。

一周一次上课,再加上每周7天的练习,技能上熟练起来很容易。

不是有句老话嘛,“熟能生巧,巧能生妙”。

不过,我发现,越熟的语言其实,咱一般越不思考,都是凭感觉去用。

比如,什么是巧呢?

巧就是,啊······,好吧,还挺难解释的。

虽然见过很多叫巧儿的女孩,但是什么是巧还真说不清楚。

对啊,咱还得从头倒。

第一个字是什么,对,是熟。既然有熟,那就有不熟吧。咱们练习一定是从不熟开始的,熟了的话就不需要老师了,对吧。

老师或者教练的作用首先是让我们建立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吧,没有兴趣,你讲了也是白讲。

不过,对于小孩子或者一般人来说,即使有兴趣你就不走神儿了吗?

也会有走神儿现象。

所以啊,你还得想办法把学生走的神儿给拉回来。大孩子和成人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会好一点,不过,走神儿也很普遍。

为嘛?

知识密度、难度增加了,很多人的认知水平跟不上了。

说远了,继续说孩子。

小孩子会好很多,一般这个年龄段天赋、认知水平是有差异,但是差异不会大到离谱,你教什么大家都能跟上。

你放成人身上就不行了,他需要前面这么多年的知识累积和认知升级累积的。

比如你开一门哲学课,相信大多数人直接不学了,哲学课说的都是人话吗?为什么每个字我都能听懂,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知道是啥意思?还讲量子物理,太扯了。不学了。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

在小孩子身上就没这么大问题。

你学个跆拳道有问题吗?学围棋、乒乓球、武术有问题吗?学吉他有问题吗?学画画,有问题吗?

没有刚开始,大家都能学。

只不过,学着学着有些人就掉队了。

从哪里呢?

从不熟开始的。

大脑是很耗费能量的一个器官,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依赖的是知觉判断,只有特别的事,我们才愿意耗费更多能量调用理性来处理问题。

而知识或者技能的深入学习,用的最多的是逻辑,逻辑是抽象的,是很耗费大脑能量的,除非你把它变熟了,就像你把一块牛肉煮熟了一样,吃起来更容易,消化起来也更顺畅,营养吸收好,转化的能量也更多,一切简直就是自动化的。

对,没错。

一旦新知识、新技能熟了,就会从很耗费大脑能量的有意注意转化到了几乎自动化的有意后注意。它,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了,只有一点点就行。

举个例子,你刚学英语的时候简直是噩梦,绞尽脑汁,连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说出来的还是一嘴囫囵话,不然的话,新东方也不会发展到现在。可是一旦你用熟了,你会发现,说话几乎都不用怎么费脑子,张嘴就来,几乎可以跟用母语一样了。

另一个例子,你学习开车的技术,科二的时候,难不难,太难了,最夸张的是有的女士考了5次,还没考过,一般只能选自动挡了。

可是一旦考过了呢,不出半年都能发展出一手打电话(危险,会送命的),一手开车的陋习。原因没别的,熟了。

熟了就会怎么样,巧啊。

就能看多以前看不到的那些规律、技巧,就能让你更高效,完成的更好。

这个就是终结了吗?

还远远没有达到,巧到一定程度你才能感受到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速记也是这样的,你先从不熟到熟,从熟到巧,那么你基本已经很难遇到对手了。

至于妙,一起祈祷吧。

快速记忆初级课程线上课的实录视频课程已经上线,这个是去年组织的线上课程,有成功,有不足,不过确实一起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

大家可以拍下来,随时看,慢慢跟着一起练习。

很实惠。

也可以进群交流。对,会专门拉群,答疑,一起探讨。

适合有自学能力的亲子,没有能力的勿扰。

                                         马上识别,了解详情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