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肾系疾病名方——猪苓汤

 水歌的图书馆 2022-01-06

图片

猪苓汤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猪苓、茯 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组成。方中猪苓入肾经淡渗利湿,茯苓健脾利湿而制肾水,泽泻甘咸性寒,泻肝、肾二经之火。主治伤寒之邪传入阳明或少阴,化热伤阴,热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诸证。

尿道综合征


刘某,女,44岁初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自服左氧氟沙星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后好转后停药。后因感冒,前述症状发作,继服前药无效,症状逐渐加重,小便不通畅,尿道口有灼热感,坐立不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曾在多家医院门诊治疗,先后用抗生素口服、静脉滴注,并于外阴涂雌性激素等软膏仍无效。多次尿常检查规均提示正常,中段尿培养阴性,妇科检查无异常,诊断为“尿道综合征”。现症见:尿频,尿急,夜尿4-5次,小腹坠胀,头晕眼花,心烦梦多,口干口苦,纳差,夜寐可,舌体偏胖,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尿常规示:白细胞:0-1/HP;辨证:肾阴亏虚,湿热蕴结,虚中见实;治则: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佐以健脾。方用猪苓汤加味:猪苓20 g,茯苓20 g,通草5g,阿胶(烊)10g,滑石(包)10g,黄精15g,莲子20g,山药20 g,玉米须10g,三七冲3g。7剂。1剂/d,水煎,早晚温服。
诊:尿频、尿急症状明显缓解,夜尿减至2-3次,小腹无坠胀感,纳食好转,但仍感口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尿常规示:正常。嘱继服前方加白茅根15g,7剂。
诊:尿频症状基本消失,夜尿1次,但仍感尿急,怕冷。舌质淡红,苔白略厚,脉缓。尿常规示:正常。1月26日方药加沙苑子10g,麦芽10g,10剂。服5剂,停2 d,疗程共14 d。其后患者连续7次复诊,均以上方加减化裁,共服药80余剂,诸症消除,小便恢复正常。随访1年,疾病无复发。
 
按语:尿道综合征指有下尿路刺激症状,无明显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及菌尿的一组症状群,而非一种疾病。该症多发生于女性,1990年英联邦报道:每年有250万妇女受此症影响,在男性该症称为“前列腺痛”。该患者既往有泌尿系感染病史,部分患者症状好转,临床检验相应病原体阴性后,仍有尿频、尿急等不适感,因此继续予以清利或加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由于湿热之邪居于下焦,热久必伤阴血,且清利之药亦伤人体阴精正气,故过用清利之品则导致阴精正气受损,二则导致疾病更加缠绵。导师认为本案患者由于病程较长,日久伤阴,肾阴亏损,湿热 内生,故重在养阴清热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系气 机升降之枢纽,为生气之源,故加莲子、山药益气健 脾;2诊中患者夜尿次数已减少,但仍感口干,考虑阴 虚湿热内蕴所致,故加白茅根滋阴清热利尿;3诊中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夜尿已减至1次,诉尿急、怕冷,故加沙苑子补肾缩尿;舌苔略厚,考虑食积,故加麦芽消食健胃。全方养阴,清热,利水,健脾,药证相合,诸症悉除。


糖尿病肾病


许某,男,64岁,初诊患者自诉1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至当地医 院测随机血糖为16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自服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降糖药控制血糖(具体用量不详),血糖控制欠佳。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查尿常规示:蛋白质:(+++),潜血:(+);24h蛋白尿定量:1200mg/24h;肾功能:CR:429μmol/L, BUN:13.36mmol/L,UA:321mmol/L,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现症见:双下肢中度水肿(早晨轻,下午重),小便短少,24h尿量约400 mL,腰部酸胀,乏力,纳差,午后两颧潮红,舌体胖大,舌质微红,苔少,脉细数。尿常规:蛋白质(++);肾功能:CR:430μmol/L,BUN:13.2mmol/L,UA:340mmol/L。辨证:阴虚水热互结;治则:滋阴清热利水。方用猪苓汤加味:猪苓15g,茯苓10g,阿胶(烊)10g,滑石(包)10g,白茅根30g,熟地10g,黄精15g,山药30g,莲子30g。7剂,以冬瓜皮10g,藕片10g作药引。1剂/d,水煎,早晚温服。
诊:双下肢水肿较前减轻,小便量较前增多,24h尿量约800 mL,纳食较前好转,感口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尿常规:蛋白质:(+)。嘱继服前方加麦冬10g,天冬10g,7剂。
诊:双下肢轻度水肿,小便量可,24h尿量约1000mL,口干较前好转,纳食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尿常规示:正常。嘱服二诊方,7剂。
其后患者连续8次复诊,均以上方加减化裁,共服药90余剂,双下肢无水肿,24h尿量约1000mL,无明显不适。随访1年,水肿无复发。

按语:中医认为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笔者导师认为本案患者因肾阴不足,肾气不充,水气因而不行而发水肿。《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谓:“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故在猪苓汤原方的基础上,重用白茅根滋阴利水,并以冬瓜皮、藕片为药引引邪下行。本案亦体现了吾师临证注重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学术思想。


尿路感染


陈某,女,25岁,初诊患者自诉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下腹部疼痛,查尿常规示:WBC:8-10/HP,RBC:5-7/HP,NIT:阳性;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 /mL;诊 断 为“尿 路 感 染”。现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口干口苦,心烦梦多,纳食一般,夜寐差,舌体偏胖,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数。尿常规示:WBC:5-7/HP,RBC:4-5/ HP,NIT:阳性。辨证:湿热蕴结下焦;治则:清热利水通淋。方用猪苓汤加味:猪苓20g,茯苓20g,通草5g,阿胶(烊)10g,滑石(包)10g,黄精15g,莲子15g,山药15g,玉米须20g,白茅根20g。7剂。1剂/d,水煎,早晚温服。并嘱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避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诊:尿频、尿急明显缓解,无尿痛,无口苦,纳食好,夜寐安,舌质淡红,苔黄稍腻,脉弦细。尿常规示:WBC:3-5/HP,RBC:0-1/HP,NIT:阴性。嘱继服前方,7剂。

诊: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小腹胀痛,稍感口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尿常规示:WBC:0-2/HP,RBC:0-1/HP,NIT:阴性。嘱患者继续多饮水,勤排尿,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于每周复查尿常规。

按语: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范畴。吾师认为本案患者因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尿频、尿急、尿痛诸症。《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因此清热利湿的同时滋养肾阴,故选用猪苓汤加味,诸药配合,则水湿去,邪热轻,阴血复,诸症自解。


图片

主讲人介绍

孙光荣: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我国著名中医药文献学家和中医临床家,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