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而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类正常血尿酸浓度约5-6mg/dl。持续高尿酸血症形成结晶并沉积于体内,引起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还常伴发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在2021年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年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戴冽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痛风的非药物治疗进展”的专题报告,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精彩内容。日益流行的西方生活方式导致了更多人多吃、吃垃圾食物、少运动。全球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肥胖和合并症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与代谢综合征紧密共存; 死亡率增加,仍未得到改善。 食物中的嘌呤通过增加血尿酸的负荷,导致尿酸盐晶体形成,促进痛风发作,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都是高嘌呤食物。但不同来源的嘌呤对痛风的影响不同:动物性嘌呤较高的食物是导致痛风的危险因素;植物性嘌呤较高的食物(如某些蔬菜)并不使血尿酸升高。此外,一些低嘌呤含量的食品也可能增加痛风风险,如富含果糖的水果及饮料。理想状态下,痛风患者应该坚持低嘌呤饮食,但是低嘌呤饮食并非一本万利。
- 严格的低嘌呤饮食降尿酸效果有限,却不能使血尿酸降至6mg/dl以下;
- 低嘌呤饮食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日常营养需求;
- 低嘌呤饮食会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代谢综合征,从而增加血尿酸和心血管风险。
一般来说,临床上不主张长期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尽管有些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红酒)短期摄入会导致痛风发作,但适量摄入却能给痛风患者带来心血管代谢获益。暂时限制摄入:痛风反复发作或降尿酸治疗(ULT)起始阶段;恢复摄入:已经采取痛风发作预防措施或药物降血尿酸已经较充分。短期内饮用红酒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但红酒并非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高危因素,有研究提示红酒的摄入可能带来心脏代谢的获益。保护因素:低脂酸奶、咖啡、维生素C、DASH饮食、全素食。纳入16760人的Meta分析显示,饮食可以解释血尿酸变异度0.3%,而基因多态性可以解释23.9%。不过,基因和饮食对血尿酸的影响程度至今仍有争议。- 在整体人群中,超重或肥胖对血尿酸变异度(44%)的影响超过任何一种饮食因素。
饮食不当对痛风发病及病情有不利影响,甚至与死亡有关;反之,饮食质量改善则可降低痛风死亡率。最新的理念提倡大家重视膳食模式,膳食与健康的关系从单一营养素或单一食物转向膳食模式与整体健康状况或疾病风险关联的研究;平衡膳食模式是根据营养科学原理和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而设计的。长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是健康长寿和预防膳食相关慢性病的重要基石,并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研究表明,坚持江南地区模式的人群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均较低。- 优选和享用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和饮料,同时考虑个人膳食喜好、文化传统和成本;
- 应特别关注高营养素密度的食物和饮料,以满足食物需求和能量限制;
- 减少添加糖、饱和脂肪酸和钠含量较高的食品和饮料,限制酒精饮品。
痛风的饮食治疗首要目的是心血管获益,而非降低血尿酸。因此,饮食控制的地位需要加强:- 任何针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饮食建议都应同时提供心脏代谢的益处,以减少过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中国2021与美国居民膳食推荐(2020-2025);
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本文作者:杰尼 本文审核:陈新鹏 责任编辑:穆弦 为了优化频道内容,给您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医学界皮肤频道”诚邀您参与读者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