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毫银针有芽头,白牡丹有芽头,那么寿眉有吗?实拍图拿给你看

 小陈茶事 2022-01-1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只看过几期《奇葩说》,知道这是一档“说话达人秀”节目。

参加节目的嘉宾,共同特点是口才出众、七步成章、妙语连珠,甚至是观点清奇。

总之,能上这个节目的人,大概率是一群“很会说话的人”。

名曰“奇葩”,其实藏了不少心机在里面。

就像辩论赛的双方,抽到一个辩题后,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总要找到各种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大众面前,一个人能无理争三分,且自圆其说,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

即便观点奇葩一点,也没关系,综艺嘛,看个开心,不必太认真。

而长期混迹茶圈的人,势必听说过许多的“奇葩说”。

那些理论,实在令人觉得匪夷所思,哭笑不得。

比如有人说,寿眉是把白茶的“针”剥掉以后,剩下来的叶子,说白了就是边角料。

不知这位朋友,只是道听途说,还是自己喝到的寿眉,确实为纯粹的大叶子,不含芽头。

但不管怎么说,有心也好无意也罢,都是对寿眉的曲解。

《2》

对方所说的“针”,指的是芽头。

正如白茶的其中一个品类——白毫银针,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它的白毫密布,芽头鲁直如针。

用“针”来形容芽头,再合适不过了。

但事实上,不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都是有芽头的。

只不过因为采摘的标准不同,导致白茶各个品类的外观形态截然不同。

白毫银针采摘的是单芽,一旗一枪,身上最显眼的部位,便是肥壮饱满的芽头。

白牡丹采摘的是一芽一、二叶,芽头秀挺,叶片细嫩。

虽然等级高的白牡丹,芽头也很饱满结实,但毕竟还是比不上“王者”级别的白毫银针。

芽头托着嫩叶,如同含苞待放,娇滴滴的花骨朵,以牡丹为名,确实更加贴切。

而寿眉的芽头,经常被大家忽略。

不可否认,比起芽头,寿眉身上更抢眼的部分是叶片。

尤其是秋寿眉,更是凭借着“梗粗叶大”的外观,给大家带来了不拘小节的印象。

这里头的原因,主要和寿眉的生长时间有关。

寿眉的采摘,位于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之后,彼时天气愈发热了,茶树的发育也更加快速。

甚至有时候,不过是经历了一个晚上,原来是颗芽头的地方,开芯了,变成了有芽有叶。

所以,寿眉的采摘标准,通常是一芽三、四叶

在品质相当的前提下,寿眉的芽头比银针、牡丹来得更小一些,叶片更宽阔一些。

毋庸置疑的是,寿眉是有芽头的。

尤其是等级高的寿眉,芽头更是十分有必要。

若是遇到一款全是叶片,几乎没有芽头的寿眉,那可就要引起重视了。

或许不是茶叶的错,而是遇到了不靠谱的茶掌柜。

随随便便采点茶树上的叶子,用白茶工艺加工完成后,就以“寿眉”之名售卖。

俗话说,柿子要挑软的捏。

既然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有芽头,是尽人皆知的,只好把目光转移到寿眉身上。

这是人性的弱点使然。

《3》

当然,也有一部分茶友是看了国标来的。

国标中对寿眉的定义是: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按照他们的理解:国标里没说寿眉一定要有芽头,所以寿眉也可以没有芽头。

由此,一个新的强盗理论,就此诞生了。

乍一看,对寿眉的规定,似乎的确没有白毫银针、白牡丹所规定的那么严格。

但不是没有写明,就能肆意妄为。

比如古代的律法,虽然没有现在的成熟,但作奸犯科,依旧是要杀头的罪名。

这是道德,是底线,是不能轻易触碰的。

所以,即使国标里没有强调“寿眉有芽头”,也不等于随便从茶树上采下来的,没有芽头只有叶片和茶梗的茶叶,都能统称为“寿眉”。

另外,茶树的嫩梢不就包含了芽头吗?

当茶树开始叶芽萌动,长出来的嫩梢,便是茶叶采收的主要对象。

而若要进一步说清楚事情的原委,还得从旧国标讲起。

白茶的旧国标,指的是在新国标正式执行之前的那本标准。

从2018年5月1日以后,它就被废止了,而现在新的国标,正是从旧国标改进而来。

从旧到新,最大的改动,就是让贡眉和寿眉分了家。

原本的旧国标里,是没有寿眉的,白茶也只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三个品类。

但现在,贡眉被单独列了出来,专属于群体种菜茶。

而把原先用大白、水仙制作出来的贡眉,重新命名成了寿眉。

也可以理解为,现行国标里的寿眉,是从旧国标里的贡眉那里,演化而来的新品类。

那么,旧国标里对贡眉的要求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后发现,贡眉原本被分为了4个等级,分别是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并且,在这4个等级当中,都有对“芽”的要求。

换言之,旧国标里的贡眉,不管等级是高是低,都要有芽头。

没有芽头,而只有叶片的,不能称为贡眉。

现在,新国标里的寿眉有两个等级,分别是一级和二级,它们延续了旧国标里,二级和三级贡眉的外观要求。

既然原来的贡眉要有芽头,现在的寿眉,自然也要有。

至于为什么新国标里没有具体规定,因为,内行人对新、旧国标,是很熟悉的。

太多的重复,反而会让人眼花缭乱。

无奈被外行看到以后,断章取义,便产生了“寿眉没有芽头”的错误想法,实在尴尬。

《4》

在某些情况下,寿眉确实会“没有”芽头。

之所以要打上引号,是因为这些芽头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脱落了。

是的,它们中的一部分,掉落到了箱子底部,成为了“压箱底”。

原因在于,品质合格的白茶,干度达标,十分干燥。

寿眉本就梗粗叶大,堆在箱子里,茶叶和茶叶间的缝隙较大,再经过包装和运输,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碰。

无意间的碰撞,便会使得干燥的芽头和叶片分离。

故而,当我们喝茶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寿眉的干茶上,是没有芽头的。

此外,随着白茶储存时间的增加,当长期处于干燥的状态,纤维老化,芽头也变得很脆弱

轻轻一碰,就掉了。

从有芽有叶有梗,变成了“没有芽头”。

不过这种情况,只是偶然,不至于全部脱落,更不至于所有干茶都没有芽头。

等级高的寿眉,大多数还是有芽头的。

我们家出品的一级春寿眉,在其他家看来,是妥妥的三级白牡丹。

只用寿眉的价格,却能买到接近白牡丹的等级和风味,也是《花弄影》这些年受人追捧的原因之一。

《5》

这些年来,寿眉身上背的黑锅从来没少过。

从一开始的“寿眉都是劣质茶”、“寿眉是低端茶没人喝”,到如今又被当成是“边角料”。

寿眉只想说,我比六月飞雪的窦娥还冤。

然而列位看官,真的喝过寿眉,喝过来自高山的,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的寿眉吗?

但凡喝过一次,所有的曲解,都会烟消云散。

最后发现,寿眉也是有芽头的,而且很显眼,白毫也很丰富。

寿眉的鲜爽感,稠滑感,丰腴感,对于新人来说,是恰到好处的享受。

它虽然不如银针高贵,不如牡丹精致,可胜在亲民。

在高山寿眉的身上,我们实在挑不出什么缺点。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