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培合:以礼仪之道生活,以君子之道为人,以中庸之道处世!

 情缘半岛 2022-01-16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老夫子是一位被称为“天之木铎”的圣人。他曾经如此地生活示范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个话用现代语言讲就是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如果不行道义,即使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可见孔子的人生幸福观很明确很简单,就是倡导安贫乐道的生活。

孔圣人并不刻意追求吃苦,也不仇视富贵。他的身边既有颜回那样的穷学生,也有子贡那样的富学生。但是,孔子从来不会嫌贫爱富,相反他对颜回的偏爱更多一点,曾经表扬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虽然颜回吃的是一筐干饭,喝的是一瓢凉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一般人根本无法忍受,但是颜回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内心的快乐。

孔子曾经亲切地对穷学生颜回开玩笑说,假如你有钱了,我就去给你当管家。孔子真正有钱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三千弟子里唯一能够与孔子对话并且敢于对话的学生。这位拥有财富又有才干的子贡,世道洞明,人情练达,提的问题深刻又尖锐。《论语》里有关子贡的语录很多,可见这位聪明机智、娴于辞令、做事脚踏实地的学生深得同门师兄弟们的崇拜和喜爱。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的首富学生子贡自恃“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向老师提出这样的人生态度如何?老师引导子贡说追求人生更加崇高的境界,莫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领会了老师的意思,就认真读诗经并用“切磋琢磨”的诗句作答,含蓄隽永,妙不可言,博得孔子由衷的称赏!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想成为像孔子的学生子贡一样的人,喜欢学问,喜欢当智者。孔子最早告诉弟子们应该坚持以礼仪之道生活,以君子之道为人,以中庸之道处世!

图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和传承者张培合先生勇于发扬“天之木铎”精神,致于力对儒家文化做出符合当今社会现实的解读,从人生四十岁开始,自我觉悟的同时,奔走在人世间,疾呼呐喊,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人们认真走好孔子提出的人生三条大道而获得美好幸福生活。

张培合先生经过独立思考和经验总结,认为每个特定的社会阶段的文化都应研究和沉淀出符合当下实践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帮助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社会组织拥有可参照和对比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

图片


文化就是灵魂,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张培合先生身先士卒,在他担任陕西省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会长的岗位上,极力先让中国企业家明白了文化建设就是在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这四大方面,去做好文化,让文化落地,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满足这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企业员工,自觉坚持以礼仪之道生活,以君子之道为,以中庸之道处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和智慧。

这么多年以来,为什么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三角债、出现了专门针对还没有消费能力和判断力的学生阶层的各种套路贷,出现了专拉熟人的传销和集资,这样的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的生产生活现象引起有识之士的警觉,更有不法商家以毒饮料、毒食品、毒烟毒酒、毒鱼毒虾、毒大米毒馒头、包括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药品,居然有人制造毒胶囊,连婴幼儿用的疫苗都出问题。这让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张培合先生痛心疾首,高呼我们的文化出现严重问题了。

图片


人要有敬畏之心,向善向上向阳之心。

张培合先生经常针对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不厌其烦地对身边的朋友们说:“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置身事外”。因为这个社会上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概念,就不知道还有敬畏之心。岂不知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信仰。

中国文化的核心讲善讲良心,善就是怜悯之心、恻隐之心。良心就是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西方社会爆发经济危机,尔虞我诈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大米、食油、大肉,宁可倾倒在大海里,宁可看到穷人饿死,也不会给穷人。这样的西方商业文明过度地自以为是了。其实,中国的老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怜悯之心、恻隐之心,没有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没有这样的文化社会就不是人的社会,还处在禽兽的群体。

图片


数千年以来,东方的智慧给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从未停止和中断过。虽然在满清时代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掠夺了我们的许多物质财富却夺不去我们的精神世界,除非我们自己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张培合先生通过四十年的研究,对中国文化的精髓下功夫领悟之后,发现古代贤圣的哲学思想其实早已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只需要一点点的火花来激活和点燃,就能够迸发出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为此,张培合先生孜孜不倦地对中国古代十二大家学派的哲学思想进行认真地思考和研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终于发现了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思想光芒。他兴奋地奔走相告新时代的每个普通百姓人家,应该如此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这就是古贤先贤的哲学观念里给出为人处世的三大生活宝典:

图片


社会上,坚守礼仪之道的生活方法。
人格上,坚守君子之道的为人态度。
智慧上,坚守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

只要每个人能够坚持这三大核心理念,就可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基本的体悟,就可以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光明正大,昂首挺胸,阔步前进。就可以过上轻松愉快的幸福美好生活。

每天清早,从家里走出来,走向工作单位,走向社会,人与人见了面,首先践行礼仪之道。知礼,懂礼,行礼,礼貌待人,就能受人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孔子说,出门如临大宾。礼者,敬也。荀子说,礼者,养也。儒家学派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一个文明美好的社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秦腔戏里的薛平贵一十八年没有见贤妻王宝钏的面,在长安城南曲江池畔的五典坡遇到了,不敢相认,答话之前,还要说一句:圣人留下周公礼,见人须拿礼当先。

图片


礼的前提是敬,敬以人格平等为前提。

张培合先生指出,敬人不等于阿谀奉承、奴颜婢膝、溜须拍马。故此,务必强调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一定要坚守住这样人格层面的君子之道。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张培合先生说,君子遵守诺言,小人背信弃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贪钱取之无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

儒家经典《周易》的乾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培合先生指出,坚守君子之道的为人准则,就要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这15字做好,这样以来,君子的形象树立起来,就真正地富贵起来了。当一个具备了“仁义礼智信”的高尚品德的人,一个具备了“温良恭俭让”的高尚品性的人,一个具备了“忠孝勇恭廉”的高尚品格的人,就完全具备了君子之道的人格层面基础。

图片


那么,智慧层面的中庸之道该如何修为呢?

张培合先生认为,中庸之道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的处世哲学思想高度的修为,让心灵达到至诚至善的境界。中庸之道的关键不在空谈,而在真诚地自觉地去践行天道。儒家经典《中庸》的开篇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

儒家对于个人的修道专门强调慎其独也,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也要格外谨慎,时刻做到知行合一。并且越是在隐蔽隐晦的地方,因为个人内心的欲念在独处时最越容易显露,所以越是细微的地方就越容易忽视。

中庸之道,要求君子在独处时更要戒慎自守,把持得住自己克制内心的欲念,时时刻刻严格律己,防微杜渐,自觉自省地遵从天道行事。因为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天性,就是中。天性爆发出来却能自我地控制住,达到合乎时宜,符合节度,就是和。这就是儒家的致中和思想,反映出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本性和万物所需遵循的天道。

中庸之道,为了让整个社会达到中和的境界,就必须要求人人各司其位,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由此可见,中庸之道的致中和,就是要有担当敢于肩负重任,并不是从个人自私角度去担责,而是为天下苍生都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图片


儒家的中庸之道的精髓在于内心的“至诚至善”而诚心诚意地遵循天道,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既有原则,又善于变通。由此可见,智慧层面的中庸之道绝,不是让我们做老好人,稀泥抹光墙,逆来顺受,不偏不倚的骑墙主义,更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消沉颓废,而是希望摆脱迷惑、返本归元的终极智慧,真正明了人生的真理,做一个觉悟的、有智慧的人,做一个能够遵循天道自然规律的人,坚守这样的中庸之道的大智慧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幸福生活。

张培合先生总结人生四十年的感悟,提出在社会上以礼仪之道去生活,以君子之道去做人,以中庸之道去处世,归根结底就是让每个中国人认识到并行动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成为活学活用让人变得更好的文化。他就是如此不断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变得很好了,变得彬彬有礼了,变得说话也轻了,走路也轻了,开门也轻了,变得处处学会懂礼知仪,尊重别人了,变得内心善良了。

图片


每个人做到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忍勇廉”这十五字古训为鞭策,坚持以礼仪之道生活、以君子之道为人、以中庸之道处世,同时还要注重如何培养自己的内心承受能力,就要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创立者孔子,怎么看待人生幸福快乐的生活里,像张培合先生一样感悟出对礼仪之道、君子之道和中庸之道的发言权和号召力!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