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迎新年#心脏是身体当中的重要器官之一,位于人的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大约相当于拳头大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使血液运行给各个器官组织,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与功能,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众所周知,心脏有节律的跳动才能证明身体存在生命体征,心跳是心脏本身含有一种特殊的心肌纤维,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心跳的过程是,右心房收纳全身的静脉血,通过右心室从肺动脉泵出,此时肺动脉中流动的静脉血,通过肺中的气体交换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送至左心房,再通过左心室的主动脉泵向全身各个器官,以满足正常的生理活动所需。
心脏跳动的次数也被称为心率,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率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次数在60-100次/分钟,由于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影响,也会产生个体差异。
医学临床发现,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正常成年人心率标准在60-100次/分钟,如果按照心脏平均每分钟跳动70次,寿命70岁来计算,人的一生当中心跳要将近26亿次。
心率越慢,活得越久,到底是科学还是谣言呢?最新研究结果公布
心率快慢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年轻人心率要比老年人心率快,人一生当中心跳次数大约在30亿次左右,随着心跳次数的增加,人的寿命也会相应缩短。
有研究发现,在心跳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分钟心跳越快寿命也会相应缩短,因此很多人认为心率越慢活得越久。
以上这种说法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专家对此说法进行了专项研究,结果证明如下:
中国医科大学教授温启邦,对该说法进行了长时间的专项研究,通过近200万份体检数据分析发现,心率过快是缩短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过程中发现,正常成年健康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次数在60次左右,当心跳次数超过70次的人属于心率偏快,心跳每增加1次,预期寿命大约会减少4个月左右。
每分钟心跳70-89次的人,预期寿命约可能缩短3年6个月左右;每分钟心跳在90-99次的人,预期寿命越可能缩短8年左右。
以上结果证明,心率过快会导致寿命缩短,除此之外,心率过慢也不是一件好事,心率每分钟在500-60次左右,属于心率过慢现象,如果出现低于50次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很有可能是疾病所造成的。
影响心率的因素有哪些?
▲环境因素
心率快慢也受环境因素影响,比如在寒冷条件下,心脏需要不停跳动来为身体输送血液给各个器官,因此心率会随之加快。
除此之外,很多人具有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氧气不足,心脏也会因为供氧不足而出现心率过快的现象。
▲疾病因素
当心脏出现功能下降或疾病时,也会引起心率过快或心率过慢的现象,心脏病的种类非常多,能够引起心率跳动异常的疾病有心肌梗塞、冠心病等等。
是由于身患心脏病而经常出现心率跳动异常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根据科学就医的方法来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