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兵赞新兵 新兵学老兵 弘扬好传统 再唱军人风——抗美援朝老战士岳宜贤续创《青春献国防赞歌》

 戏剧传媒 2022-01-24
抗美援朝老战士岳宜贤先生虽然年逾九旬,却宝刀不老、笔耕不辍、思维敏捷、文思泉涌、学习力创作力极强。把陈步峰赠送的《西河神韵服务文化》杂志的数十篇文章逐篇读完,尤其是反复翻看《乡愁难忘》板块的陈步峰系列回忆录。刚刚创作完《公社广播员赞歌》(点赞陈步峰《1972年我光荣的担任公社广播员》)之后,随即发来了他用心用情创作的《青春献国防赞歌——点赞陈步峰回忆录<我把青春献国防、军营学校炼真金>》。而且又是用诗情画意的方式,用朗朗上口合辙押韵,艺术地再现点赞了新兵陈步峰17年的军旅生涯。令陈步峰和他的战友们十分感动,对德高望重的抗美援朝老兵的勤勉不息创作不止的精神,对他这位老首长对新兵的点赞激励表示由衷的钦佩。
军龄26年的岳宜贤老班长老首长老前辈,精神矍铄、思路敏捷、诗兴大发,洋洋洒洒,一首长诗合辙押韵、一气呵成、一挥而就、用艺术的形式概览全篇,对我的军旅生涯做了精彩形象的再现。这是对我最大的激励鞭策,是一份十分厚重的新年礼物。我当倍加努力,不负韶华、向他学习,向老前辈老兵老党员学习,“充分发挥余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组织更多文化活动为社会增加温度,写更多的文章与大家共享共乐,竭尽全力为新时代助力增色。
《我把青春献国防、军营学校炼真金——老兵陈步峰17年军旅生涯回眸》写于2021年春节。是继《1972年我光荣的担任公社广播员》回忆录之后的续篇。全文分五部分即五个阶段:
1、我光荣的穿上了绿军装,走进北京卫戍区警卫四师炮团。1974年12月,我荣幸的被条件严苛的北京卫戍区录取。12月22日我们跟随带兵指导员常国华乘坐公社最高级的“轿车”——东方红拖拉机,一路颠簸到了冀县,随后到衡水乘坐绿皮火车(第一次),24日夜晚到达北京东营房,开始新兵生活。
2、调到电影组,放电影军号响,学习工作忙,快乐好时光。经历了1976年痛悼伟人、抗震救灾和粉碎四人帮。1977年部队自建营房、战士施工忙,我等文化慰问到前方。1978年提干,担任电影组长。
3、1979年起担任保卫干事5年的时光,开始理论研究写文章,部队调研培训忙。1983年参加自学考试,成为领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第一人,感到很荣光。
4、1984年担任宣传股长,策划了炮团春晚(邀请八一厂演员联谊);编简报、为部队移防山西助力增辉,为全团干部战士照彩照驻京留影。移防山西临汾后,被北京军区转发三个典型材料。
5、1986年担任四营教导员,推动了部队文化建设。与冯春旺合作,录制部队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系列讲座,被评为全师优秀理论学习干部,部队文体活动活跃士气很高涨。
屈指算来,自打第一次穿上绿军装、走进绿色军营的那一刻起,到如今已四十多年了。遥想当年那沸腾火热的军营生活,那亲如兄弟的革命战友,那亲密无间的首长同志,那令人难忘的故事,无不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美好记忆。虽然随着时空的久远、岁月的流失,当年的一些情景片断,如今逐渐变得暗淡和模糊起来;但是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里,磨炼出来的一种意志、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和追求,以及被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感召和熏陶的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不屈不饶、创新不止担当贡献服务他人的军人禀性,却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永不磨灭;这种难能可贵的军人秉性,既是人民军队的军魂!无论身在部队还是走向地方,都激励我奋勇前进。我1974年19岁当兵,1990年35岁转业,可以说把美好的青春献给国防事业,但最大的受益者是我自己,我从当兵到担任一定的职务为更多的人服务,从农村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在这大学校里拿到了军人毕业证,为我第二次创业“献身建行事业、创建传播服务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部队练就的作风习惯能力使我终身受益厚积喷发,为我日后成为服务文化新科学的创始人、走遍大江南北,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文化使者与文化伯乐积蓄了力量。
《我把青春献国防、军营学校炼真金——老兵陈步峰17年军旅生涯回眸》刊发后,在战友中产生强烈反响,勾起了他们的更多回忆,纷纷发表感言感悟。八十多岁的老首长姚凯璞(我当新兵时的团政治处主任)连看数遍给予指点赞扬。1972年入伍的陆军指挥学院(高级步校)博导、军史专家刘战教授看后告我,虽然不在一个部队,但经历收获大致相似,他也想动笔回顾一下青春时光。
令我没想到的是,兵长我21岁、年龄长我2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岳宜贤竟然反复阅读我的从军回忆录,并创作诗歌点赞,令我这个新兵受宠若惊诚惶诚恐。
再次感谢感恩岳宜贤老首长的错爱与激励。向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老党员老战士致敬。真可谓:“老兵赞新兵,新兵学老兵;弘扬好传统,再现军人风”。

(2020年12月6日岳宜贤应邀参加服务文化26年联谊会,向大会赠送佳作。组委会向岳宜贤等服务文化模范赠送服务文化专著和纪念品。一身戎装佩戴纪念章的岳宜贤成为大会明星,大家争相与其合影留念。右起:保定市文旅局付调研员、保定军校纪念馆长、京剧名家马永祥、京剧名家吕金玲。中国老教授协会副长刘绍本。左一:服务文化开创者陈步峰、岳宜贤、赋生堂健康产业集团总经理扬志民、书画家张良占)



小贴士:《抗美援朝老兵岳宜贤:雷达兵千里眼显身手助志愿军击落架架敌机》


1953年1月,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雷达兵,岳宜贤和战友们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奔赴三八线以北的新溪雷达站参战。他们是志愿军的“千里眼”,在与敌机无数次的斗智斗勇中将雷达探测到的情报及时而准确地报告。于是,架架敌机被击落……
岳宜贤,1933年4月18日出生,1950年12月入伍,为新中国第一批雷达兵。1953年1月,他入朝参战,执行雷达兵作战任务,半年后回国。1961年12月入党,高中文化。历任某部雷达操纵员、班长、排长、技术副连长、副营长、作训股股长。1976年,他复员到石家庄第二纺织机械厂任政治部副主任。1981年、198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石家庄市劳动模范。河北省军区曾授予其“先进武装干部”称号。


朝鲜战场建立雷达站雷达网扩展约百公里


1950年8月,当时的东北防空司令部为加强雷达防空力量,命某部雷达一〇一营在安东市(现丹东市)浪头建立雷达连。该连配备了一部日制四式警戒雷达及一部美制602雷达。从此,雷达兵投入了抗美援朝的战斗。1950年12月,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有着高中文化17岁的岳宜贤参军入伍,并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雷达兵。
1950年11月6日、8日、10日及1951年2月4日夜,3月30日、4月7日和12日,美军B-29等飞机先后7次轰炸安东市鸭绿江桥和水丰发电站等重要设施及沿江居民区。1951年7月21日,美军F-94型飞机8架入侵沈阳,岳宜贤所在的雷达部队及时提供了可靠的空中情报,保障了苏军驻沈阳防空师起飞拦截敌机并成功击落敌机7架。随后,东北防空司令部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雷达部队入朝参战的命令,开始在朝鲜北部陆续组建雷达站。1951年9月28日,雷达连入朝参战,10月,在朝鲜咸兴建立起第一个雷达站。此后,东北防空司令部根据有关指示,于1952年至1953年,先后在朝鲜江界、载宁、新溪、元山、清津、端川等地建立起雷达站。至此,朝鲜战场的雷达网扩展了约100公里。

冒着敌机轰炸夜间行军至战斗岗位

1952年11月,时任北京某部雷达团三连操纵班班长的岳宜贤接到连长刘树森通知,根据上级指示,调他去团部报到,准备作为雷达兵赴朝作战。“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完成保家卫国的使命就是我的想法。”为此,当时的岳宜贤激动而又充满着斗志。同年底,由1名带队的通讯营长、2名通讯参谋、8名雷达操纵员等12人组成了一个雷达兵赴朝轮战组。随后,他们到位于丹东市的东北防空司令部的一个情报站进行实习,经过细致工作,他们直接掌握了朝鲜境内的敌情及空战等情况,为入朝作战做足了准备。
1953年1月的一天傍晚,因战事紧张,战斗任务紧而艰巨,也为了利于隐蔽掩护等原因,他们赴朝轮战小组的12人均未穿军装,只是穿着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就乘坐着一辆大卡车从丹东市出发向三八线以北约60公里的新溪雷达站进军。由于白天敌机狂轰滥炸,妄图切断中朝军队的运输线,他们只能在夜间行军。当他们通过鸭绿江桥后,进入朝鲜境内时,一个个的弹坑、一处处的残墙断壁、一辆辆被炸毁的车辆等映入眼帘,顿时感觉到了浓浓的火药味。“我们没有一个害怕的,更加坚定了我们英勇作战的决心。”
夜晚,大卡车在公路上行驶,车上专设防空哨兵,由侯廉仁担任。只见,他手持步枪、子弹上膛,只要听到越来越近的飞机声就立即鸣枪,司机听到枪声后就立刻关掉车灯,摸黑开车前行。途中,他们之前的一辆车因未及时灭灯,惹来了敌机俯冲投弹。幸好夜晚视线不好,敌机投弹不准,炸弹只是投向了路旁的山坡上,虽山坡上炸飞的乱石击中了他们轮战小组的车,但无大碍,仍可顺利前行。就这样,在敌机的不间断地盘旋巡逻下,他们多数时候是在坑坑洼洼、弯弯曲曲的路上摸黑前进。拂晓前,他们终于到达了平壤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因此处的制空权仍被美军控制。于是,岳宜贤和战友们就在该村的农户中隐藏着休息。待到傍晚时分,他们再次出发,一路上与敌机斗智斗勇、躲躲闪闪地打游击,突破层层封锁后,终于安全到达了目的地——新溪雷达站。

“千里眼”显威助志愿军击落敌机

三八线以北的新溪、载宁雷达站,可及时发现并监视距其140公里-160公里的金浦、水源两个敌空军基地的飞机起飞等情况,能有力保障中朝军队有效打击敌机。为了隐藏而躲避敌机不间断地轰炸,岳宜贤所在的新溪雷达站将雷达车及其相关设备隐藏在了防空洞中,外露的天线则盖上了防空网,再在防空网上盖上一层树枝及树叶等做进一步伪装。敌机经常性地从他们头顶飞过,只要一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在外面做饭等执行任务的他们就会迅速躲进防空洞中。面对着炸弹经常在他们周边爆炸的危险,他们也早已习以为常。
“只要敌机从基地起飞,我们就能很快地通过雷达监测到飞机的数量、方位、飞行高度、距离等数据,并将此情况及时向东北防空司令部报告,司令部再迅速下达相关作战命令。”岳宜贤回忆,他们每个人都紧绷着一根弦,没有一个人懈怠,随时保持着战斗状态。在他们新溪雷达站和载宁雷达站战士们舍生忘死的战斗下,成功为志愿军航空兵打造的“米格走廊”而保驾护航。“最后,美军的B-29轰炸机只敢在夜里来进行轰炸,这样一来,他们的准头就下降了很多,志愿军的伤亡也减少了一些。”此时的岳宜贤露出了微笑。
“在入朝作战的这半年中,我们这一雷达站很好地完成了作战任务,每次都能将敌机的有关情况迅速上报,每天可监测出数百架敌机。在我们的帮助下,志愿军其他兄弟部队击落了很多架飞机,至于具体击落了多少架,我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每当听到志愿军击落敌机的消息后,他们就会在防空洞中站起来欢呼雀跃来庆祝,短暂的庆祝后,他们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中。


发挥老兵余热常为学校等单位讲述战斗故事

如今的岳宜贤老年生活丰富多彩,他酷爱书法且经常练习,多幅书法作品在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此外,他还应学校、部队等单位之邀积极参加一些红色教育等公益活动,多次讲述那段他记忆犹新的峥嵘岁月。
“我永远忘不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教育孩子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战士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责任。大家应该不忘过去、珍惜今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穿上志愿军的军装,戴上多枚纪念章,岳宜贤精神抖擞。他猛地敬了一个军礼,同时拿出了自己精心书写的书法作品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