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病怎么防治,老中医有话说

 新用户5616Y0eR 2022-01-25

导读:米伯让先生是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和理论家,对伤寒、温病学说研究有独到之处,擅长运用经典方剂治疗内科杂病,用药轻灵,每每数剂即可获得良好效果。

以肝失疏泄为基本病机的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证,中医泛称为肝病。其中包括西医学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昏迷等病,病情复杂,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米伯让先生对本病的治疗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结合大量的临床治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肝病辨证论治规律。

图片
1. 黄疸型肝炎的证治
图片

本型初期,一般呈现外感证候,如恶寒发热,纳差,口苦,厌油腻,恶心,胁痛腹胀,身困乏力,舌苔薄白略腻或略黄,脉浮弦而数。继之出现两目发黄,皮肤黄染,小便深黄等症。

本病在未出现黄疸以前,称为黄疸前期,中医辨证按外感湿热郁滞、肝胃不和论治,法当和解表里,清热化湿,避秽解毒,方用柴胡温胆汤加藿香、茵陈、白茅根。

出现黄疸则称黄疸期,中医对黄疸的辨证,有热胜于湿,湿胜于热,热毒炽盛、内陷营血,湿化寒、脾阳不振之分。一般临床最常见热胜于湿、湿胜于热两种类型。湿热表现明显者,中医称之为阳黄;热毒炽盛,内陷营血,神昏肢厥者,为阳黄之重病,中医名为急黄;湿郁化寒,脾阳不振,表现为寒湿为病,中医名为阴黄,此为湿胜于热,郁久化寒之变证。

对于黄疸热胜于湿证,法当清热利胆通便。方以茵陈蒿汤为主加枳实、泽泻、甘草、郁金、茯苓、焦三仙。如高热不退,口大渴者,方用柴胡白虎茵陈蒿汤加郁金、茯苓。

对湿胜于热证,法当祛湿利胆,方以茵陈五苓散为主,去栀子、大黄,加薏苡仁、郁金、泽泻、厚朴。

对热毒炽盛、内陷营血之急黄,法当凉血解毒,清热退黄,方用清瘟败毒饮加茵陈,配服安宫牛黄丸急救治疗。如大便燥结不通,加生大黄。

米老特别指出,运用本方时无须急黄诸症全备,只要见衄血便血、斑疹透露这两个主症即可紧抓病机,大胆应用,切勿迟疑。本方要点是重用生石膏大清阳明燥热,石膏用量为70~140g,少则难济于事,配伍犀角(现水牛角代),方可奏效。

对湿郁化寒、脾阳不振之阴黄,法当健脾和胃,温化寒湿,方用茵陈术附汤加茯苓、泽泻治疗。对于黄疸后期,法当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

如腹微胀者,可用越鞠丸或保和丸,服1~3个月,并注意饮食、情志之调养。

图片
2. 无黄疸型肝炎的证治
图片

本型大多起病缓慢,早期呈现外感症状,与黄疸型早期外感证相同。本症往往外感证候虽已解除,但纳差、腹胀、胁痛、乏力缠绵不愈,兼见肝脏肿大或肝脾均大,中医辨证则按“肝郁胁癖”证治。本病临床表现在此期不外为湿热郁滞、肝胃不和证,法当清热除湿,疏肝和胃,消食解郁,方用柴平饮加茵陈、郁金、山楂、神曲、炒麦芽。

对于湿热郁滞、脾虚湿盛证,法当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薏米茅根汤(米老自拟方,由茵陈、薏苡仁、白茅根组成),配服越鞠保和丸以消积解郁。

本病若迁延日久,则变证百出。在临床上常见证候有:

①湿困脾阳证,法当健脾助阳利湿,方以茵陈胃苓汤为主治疗,并以健脾益气、和胃除湿之香砂六君子汤调理。

②血虚肝郁证,当补血清肝,理气解郁,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制香附、郁金、枳实,或补血清肝汤治疗。

③肝肾阴虚证,法当滋肾补血,清肝泻火,方用滋肾清肝饮。若有出血倾向用知柏地黄汤加麦冬、阿胶、焦栀子、黄芩。

④气血双亏证,法当补养气血,方用归脾汤加制香附、郁金,十全大补汤,归芍六君子汤调治。若见烦热者加焦栀子、牡丹皮。

⑤血瘀肠燥证,法当活血祛瘀,缓中补虚,方用血府逐瘀汤加青皮、鳖甲、制香附、郁金,配服大黄䗪虫丸调治。以上证候在临床中往往交替出现,或同时出现,米老强调治疗必须辨证求因,审因立法,分清主次,依法定方。

本病往往因调养失宜,情志不舒,易怒易悲,营养不良,精神极度疲劳,房事不节等因素而使机体精血过度耗损,以致精不能养气,气不能生精,精气失养而导致脾肾气衰,运化失权,水湿积聚不化而成臌胀,西医学称为肝硬化腹水。此时补血养肝,健脾行水是其关键。

健脾行水,方用胃苓汤加牛膝、车前子。若舌苔黄腻或黄干,潮热者加黄连、黄芩;若舌苔腻或白滑,肢冷便溏,畏寒者加人参、附子;若反酸者加吴茱萸。

本证如用上方不能达到消胀行水之目的,必要时可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配服舟车神佑丸泄水消胀,连服3天后,停3天再服,至腹水消退为度。

本证如伴腹水不下兼有胸腔积液、气喘不能平卧者,可急服十枣汤,消其大半即可停药。因本药对胃有刺激,不宜连续服用,可间隔服用。治宜补血养肝,方用人参养荣汤,或济生肾气汤调治。

本病发展至严重阶段,可见呕血或谵妄、昏迷、抽搐症状。呕血,可按三焦相火亢极,迫血妄行证治,方用犀角地黄汤、滋肾清肝饮合剂治疗,亦可加三七粉冲服。如有便血,可用黄土汤加减治疗。谵妄、昏迷、抽搐可按肝肾精竭,血不养肝,阴血亏虚,肝风内动,热扰神明所致的内闭外脱证治,法当固养气阴,消胀行水,方用参麦地黄汤加牛膝、车前子,并配服安宫牛黄丸以清热解毒,通窍息风,挽救危急。

图片
3. 药物预防
图片

中医学几千年来在与疾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现介绍几种既有营养,又有功效,普、简、验、廉的药物煎汤服用,可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作用。药物及用法如下。

①茵陈绿豆汤:茵陈蒿35g,绿豆35g或赤小豆35g。加水煎,每饮1碗,每日2次,连服3天,每周服用1次。

②茵陈茅根汤:茵陈蒿35g,白茅根35g。加水煎,每饮1碗,每日2次,或当茶饮。

③马齿苋馍:采鲜马齿苋,不拘多少,切碎用小麦面拌和,做成馍状,蒸熟可吃。本品既可解毒,又能充饥。

④茵陈六一解毒汤:茵陈蒿35g,滑石21g,生甘草35g,蒲公英35g,大青叶10.5g。加水煎出400mL,每日分2次,早晚饭前温服,连服3天,每周服用1次,连服3周。本方既可防治肝炎,又可防暑。

本文节选自《米伯让医案》。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