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常规正常值

 佟工 2022-01-27

血常规正常值是表示人体最健康状态的一个参数,如果自己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跟正常值有出入,那就意味着人体的某些地方出问题了。通过这个检查结果就能判断出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能够很好的对症下药。血常规正常值临床意义

1、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10/L。大于正常值,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小于正常值,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化疗后普遍会引起白细胞降低,这是因为:一是白细胞被破坏增多:化疗药物又称细胞毒性药物,由于化疗药物在人体内识别能力比较弱,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患者正常细胞。长此以往下去,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逐渐降低。二是骨髓抑制,也就是骨髓的作用被抑制了而抑制的原因就在与化疗的药物。骨髓的作用是造血,诸如白细胞、红细胞还有血小板都是源自这里。这些细胞分别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包括凝血和免疫作用,对人体系统的稳定运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骨髓中的干细胞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分裂分化以补充很快丧失活性的红细胞以及因为起到免疫作用而死去的白细胞。由于骨髓抑制有一定延迟性,一般在化疗后十天左右骨髓抑制最严重,然后造血功能开始恢复。

当白细胞数降到0.5×109/升,这时就被为粒细胞缺乏期,这样的时期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可能继发肺部、肠道、口腔、肛周粘膜等部位感染,是化疗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毒副作用。为了尽快恢复骨髓造血功能,临床上应用骨髓造血集刺激因子(G-CSF)来刺激骨髓快速造血,其中提升白细胞针剂应用比较普遍。

升白的原理是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加快速度生成白细胞,以维持机体的免疫。打了升白针后,会造成白细胞急剧增高,这仅仅是一个调动骨髓后产生的现象,停药后会逐渐降至正常,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要记得在下次打升白针的过程中要监测血象。如果病人长期应用升白针,会很容易造成骨髓造血细胞的“疲劳”,一旦停止升白针,反而无法维持正常的免疫力。

在初始使用升白针(每次300微克)时没有什么感觉,连续几天打针后,这时骨髓造血加速,由于细胞快速增长,病人可以明显感觉不适,主要表现为整个脊柱,特别是腰骶部(臀部上缘水平面的脊椎及以下的所有脊椎骨)胀痛,有时是搏动性的抽痛,这种感觉是非常明显而且难以承受的,仿佛里面有锥子在钻一样,直起腰都很困难。疼痛也常发生在双髋部(躯干与腿相连接的部位)、双肩部等骨髓造血活跃的部位。一般会持续2到3天,停止打升白针一段时间后会缓解。

白细胞避免焦虑紧张情绪剧烈活动,在医师的指导下口服利血生,维生素B4以及鲨肝醇等升白药物。在这方面灵芝孢子粉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孢子粉的有一项功能就是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同时还能够协同药物杀死癌细胞,对化疗造成的其他副作用也有改善作用,第三代的孢子粉在经过去壁之后,有效含量提升十倍左右,效果更好,满足了化疗人群的特殊需求。

在饮食上多食些能提升白细胞的食物,比如大枣,人参,蜂王蜜奶类、瘦肉、鱼、动物肝脏、赤豆等,都是很好的,也需要口服硒维康口嚼片,给予自身补充足量的硒,硒能调节患者的免疫机能,刺激免疫球蛋白的形成,有效的提升并稳定白细胞值。饮食要注意:(1)少吃多餐想吃就吃;(2)多酸甜少苦辣,因为放化疗病人对甜味和酸味的感觉弱对苦味较为敏感所以应该适当增强酸甜食物;(3)宜清淡;(4)适当口服小分子的营养品由于放化疗病人肠道消化能力降低,吃得很营养也未必能被肠道吸收所以适当口服小分子营养更适合放化疗病人

注意如骨髓抑制得不到有效改善减轻,白细胞容易出现升降反复的情况,因此患者需在进行升白治疗的同时配合进行补硒,做生物补硒调理用,硒可修复患者受损细胞,活化患者免疫机能,降解化疗产生的脱发,骨髓抑制,免疫力下降,食欲不振等副作用,进而有效维持患者白细胞稳定,正常情况下,补硒3-6个月,即可辅助升白治疗把白细胞数量提升并维持在4000左右,且对患者预后恢复也有积极影响。

名词解释:

小分子营养凡分子量小于500的分子称之为小分子,小分子一般为简单的单体物质。从营养角度上说,如果把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称为“第一代营养素”,小分子是营养元素的“第二代”,简称之为“二代营养素”。

2、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携带氧气,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意味着有贫血的存在,而且组织可能有缺氧的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不过红细胞增多也不是好事。红细胞正常值,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许多化疗药可以引起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是骨髓产生的,放疗产生的射线对骨髓的抑制,影响血红蛋白生成。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携带氧气,意味着有贫血的存在,而且组织可能有缺氧的表现。如果红细胞持续偏低,则会造成贫血,贫血会引起头晕心慌乏力,免疫力降低,面色苍白等症状。

红细胞减少后,一般要给与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常见的补血食品有黑豆、芝麻发菜、香菇、胡萝卜、面筋、菠菜、金针菜山药猪肝等水果有苹果、大枣、龙眼肉荔枝、香蕉等。药物有:复方阿胶浆,叶酸,甲钴胺,硫酸亚铁等

补血饮食有炒猪肝、猪肝红枣羹、姜枣红糖水、山楂桂枝红糖汤、姜汁薏苡仁粥、黑木耳红枣饮料等。

红枣水20来颗红枣煲水喝,一天喝很多次也没关系

3、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压积正常值,40~50%,女:36~45%,新生儿:36~50%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值,成人80~100FL,新生儿:97~109FL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5、红细胞分布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值,成人10~16%,新生儿:10~18%大于正常值,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小于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6、血红蛋白浓度(HGB)

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值,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8、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值,成人26~38pg,新生儿:26~38pg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9、单核细胞计数(MONO)

单核细胞计数正常值,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儿:0.3~0.8×109/L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

单核细胞比例正常值为3~10%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monocytes)是人体内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也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发育,当它们从骨髓进入血液时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性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与其他血细胞比较,单核细胞内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当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单核细胞总数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单核细胞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单核细胞比例正常值为3~10%单核细胞的数量变化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单核细胞比例大于正常值,提示有慢性炎症,有发烧的话有细菌感染,在有持续性感染的情况下单核细胞增多是正常的生理性单核细胞比例增多多见于婴儿及儿童病理性单核细胞比例增多有三种情况:一是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等;二是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病等;三是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单核细胞比例小于正常值,一种说法是:无重要临床意义,因为单核细胞本身在人体内的含量就很少。另一种说法是:说明机体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但偶尔降低属于正常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得到复。平时多加强运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即可。

在发烧时单核细胞比率也会偏高,但是不必太过担心,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平时多加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多喝点开水和补充维生素C就可以了。人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体温不超过38.5度,建议不必急于服用退烧药。

名词解释:抗原,凡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皆可称为抗原。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11、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值为2.0~7.5×109/L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2、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值为50~70%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具有吞噬杀菌功能,与机体防御和抗感染过程有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就是指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相对增加。如当白细胞增多,特别是伴有中性粒细胞的明显增多时,多表明机体有炎症表现,多是急性细菌感染的表现。但如白细胞不增多,单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增高,则多无明显意义

13、淋巴细胞计数(LY)

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值为0.8~4.0×109/L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14、淋巴细胞比值(LY%)

淋巴细胞比值正常值为17~50%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白细胞可分为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即是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计数的百分比。正常生理情况下,淋巴细胞比率为20%50%。临床上异常的淋巴细胞比率:

1)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且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此外,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后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放射线损、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淋巴细胞减少分为遗传性淋巴细胞减少、医源性淋巴细胞减少、获得性淋巴细胞减少等。其原因也都不一样。

1)遗传性淋巴细胞减少症:可伴有遗传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干细胞质量与数量的异常导致淋巴系无效造血。

2)医源性淋巴细胞减少:是由于细胞毒化疗,放疗和注射淋巴细胞球蛋白而引起。牛皮癣患者长期使用去斑素及超声辐射均可损害T细胞。糖皮质激素通过诱导细胞损坏而造成淋巴细胞减少。

3)获得性淋巴细胞减少:是一种伴随非继发于遗传性疾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丢失的综合症。

对于淋巴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应服用类固醇。化疗或放疗相关的淋巴细胞减少,在停止化疗放疗后常可改善有效地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的基础疾病(如炎症,感染和癌肿)常可使白细胞数增高

15、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没有它,可能会因为流血过多产生生命危险。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300×109/L大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小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分为4级:一级:血小板为75×109/L~100×109/L,一般无出血倾向,可以不予治疗;二级:血小板为50×109/L~74×109/L,有出血倾向,不能进行任何手术;三级:血小板为20×109/L~49×109/L,明显失血,密切观察,如有出血征兆输血小板,但对于ITP患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出血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应慎输血小板;四级:<25×109/L,严重失血,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没有它,可能会因为流血过多产生生命危险。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应加强观察,一般化疗结束后2~3天检查血象。当血小板降低达二级或以下时,应该及时动态了解血象情况,每天检查血象必要时停用化疗或可能引血小板减少的各种药物及治疗。当血小板降低达三级或以下时,应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升高血小板水平。当血小板降低达四级时,应考虑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同时应绝对卧床。

血小板减少后,日常活动时,动作尽量轻柔,如刷牙等。也要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肢体与硬物碰撞,预防跌倒。病人应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紧张,保持愉快心情。尽量避免使腹部压力增加的活动,如手拎重物、咳嗽、喷嚏、下蹲、弯腰搬重物等,大便不顺畅时,不要用力排便。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忌肥甘厚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便秘。

中药黄芪、灵芝、人参皂苷rg3针对性辅助调理可以促进血小板上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其实中药在辅助化疗的过程中并非单纯的起到调理的作用,因为化疗导致的副作用在必要的情况下必须停止化疗,而此时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g3所起到的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接替了化疗的工作。更有效的控制病人发展,真正的做到中药增效减毒的作用。

饮食升血小板的食谱

1)花生衣汤:花生衣(花生红皮)煮汤喝对血小板降低有一定预防作用。

2)升血汤:太子参、茯苓、白术、益气健脾取其四君子汤之义,配合当归、山甲、鸡血藤行血、补血、通络舒筋、推陈出新。

3)五红汤:由枸杞、红枣、红豆、红皮花生米、红糖组成。既可补虚,又能止血,提升血小板,如果患者伴恶心、呕吐等化疗后的副反应,还可以在五红汤里加入生姜,因为生姜是“呕家圣药”,可以明显减轻呕吐的反应。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正常值为10~18%大于正常值,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小于正常值,提示血小板减少。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正常值为7~13fL大于正常值,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等。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症;小于正常值,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18、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大型血小板比例正常值为10~50%大于正常值,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小于正常值,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

19、血小板压积(PCT)

血小板压积正常值为0.10~0.35%大于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高;小于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低。

血常规检查报告分析

序号

项目名称

检测结果

结果标识

正常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数(WBC)

2.87

3.5~9.5

109/L

2

红细胞计数(RBC)

3.47

3.8~5.1

1012/L

3

血红蛋白浓度(HGB)

117.8

正常

115~150

g/L

4

血小板计数(PLT)

101

125~350

109/L

5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78.9

40~75

6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7.1

20~50

7

单核细胞比例(MONO)

12.3

3~10

8

啫酸细胞百分比EO

1.5

正常

0.4~8

9

啫碱细胞百分比BASO

0.1

正常

0~1

10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

2.26

正常

1.8~6.3

109/L

11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

0.2

1.1~3.2

109/L

12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

0.35

正常

0.1~0.6

109/L

13

啫酸细胞绝对值EO#

0.04

正常

0.02~0.52

109/L

14

啫碱细胞绝对值BASO#

0.00

正常

0~0.06

109/L

15

红细胞压积(HCT)

35

正常

35~45

1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93.6

正常

82~100

fl

保养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内涵,是一种幸福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