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大年三十了。除了蒸包子,炸油饼炸麻叶也是家家户户都喜欢做的事情。 跟包子油饼比较起来,我对麻叶更赶兴趣。一个原因是麻叶的形状很吸引人,还有就是麻叶里不只是油的脆香,还是糖的甜。——其他味道的麻叶,比如咸的和麻辣的,我不喜欢吃。 如果说吃麻叶是个很享受的过程,那么炸麻叶真是个很有趣的过程。 在盆子里盛300克面粉,倒入一点点食用油,手揉搓几分钟。然后再往里面打一个鸡蛋,一点油,撒些芝麻(有人用黑芝麻,也行),撒点白糖(咸的就撒点盐),搅匀,用手使劲揉抓。等到面粉稍微有点型的时候,适度加水约100克,不停地搅拌,让面能结在一起。放在案板上像蒸馍的时候一样使大劲儿揉十多分钟,然后把发硬的面团捂在盆子里或者小锅里。过十几分钟,面团就软和了下来,用手指头摁一下,就是深窝。把面团拿出来再发力揉七八分钟,然后用擀面杖把面擀开成圆形,直到比饺子皮儿还能薄一点点儿为止。 现在,要开始给麻叶造型啦:把面对折叠成两半成半圆,用刀子把半圆均匀地切割成四五个长条,去掉长条的两端不规则部分,把长条子按照两指略宽的标准切分。 麻叶的形状大致可以做成这样几样:一个是把折叠的一小块儿对折,在折叠轴部分留一指左右的距离,然后从另一端用刀切三道口子,然后展开,原先的小块就成了一个两端连接中间是五个细条的小网状的面片。把中间两个细条儿掏一下翻出来,就是一个拧巴的麻叶啦。同理,可以切五刀十刀,细条更细,花形更多。十刀的是把面片像包饺子一样两角捏起来,所有细条就会像大丽菊一样展开,成为一个新的麻叶造型。 当然啦,还有一种懒麻叶的形状,就是把面条子不切,直接拧巴一下,成两个或者四个黏连的面皮子 现在,手工艺品完成了的麻叶,静等入油锅炸麻叶了。油锅的油七八分熟的时候,把麻叶倒进去,最好用笊篱兜住,因为麻叶比较薄,稍微一过就容易焦。用笊篱兜着在油锅里翻腾,看到颜色发黄,赶快捞出来,色气和酥脆刚好。 俗话说:“要得可口,自己动手。”以前吃现成的麻叶,觉得很香。其实,吃自己亲手做出来的麻叶,更香,因为那里面包含着自己辛苦劳作的成份。 有人说,爱养花的男人有品味,爱做饭的男人有情趣。比如,汪曾祺先生就是这样有品味又有情趣的人。 自己做,自己吃,别人也吃,那种感觉啊。难怪他老先生会写出这样有情调的句子来:“家人围坐,灯火可亲。” 尤其在大过年的时候,炸麻叶这样的事情,就更有了不一样的味道了。 虽然现在超市里可以很方便的买到各种各样各种味道的油炸麻叶,但是,总是少了点什么。现在终于明白了,少了自己动手制作过程中才有的劳动乐趣。原来,最香的味道,是裹在炸麻叶的过程里的。 ——有没有发现,听一个不会做饭的人讲如何做饭,是不是也挺有意思的啊?没什么,这就跟你看不会一点儿武功的金庸写的武侠小说一样,不是同样也美着嘛! ![]() |
|
来自: 新用户3134eDv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