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观察舌苔润燥,主要是了解津液的盛亏和输布情况。 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是属“润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滑,是属“滑苔”;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是属“燥苔”; 苔质粗糙,望之枯涸,扪之碍手,是属“糙苔”。 观察苔的润燥度,结合象思维会更加便于理解。例如,最近天气多潮湿,就像最近这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都有露水或是有雾,天阴沉沉的,感觉湿冷。所以,如果见苔过于湿润,明显是水分多了。空气潮湿,是空气中的水分过多的缘故,在体内也是这样,因为体内的湿气过大,运化不出去。所以舌头也会相应地显得湿润。如果湿润到可见水分,或者有口水流出,证明体内的水湿相当严重。湿润度太大,可见体内的阴相对过盛,要不就是阴盛阳虚,要不就是湿邪阻滞或水饮内停。相反,如果苔从润苔变成干燥,则证明体内的热相对偏盛,要不是阴虚阳亢,要不就是火邪入里呀。 在治病或接受调理时,如果患者的苔从润往滑发展,或者从润往燥发展,基本说明药用错了。用药的目的总是往“中”往“正常”方向发展才对,如果越治越离润苔、薄白苔远去,则证明药物是有问题的。正如我们的空气湿度一样,如果湿度达到80%,人会感觉难受,而且湿是非常难搞的邪气,可以与风、热、寒、暑等结合,不只一个结合,有时还可以两个、三个捆绑在一起。如果空气太干燥,人也觉得难受,所以适中、中庸,都是一个度,一个平衡,失去平衡总是不对的。如果治病不是朝平衡这方向走,那大致是错了。 (1)润苔:属正常舌苔,布露于舌面的具体表现。若病中见及润苔,说明体内津液未伤,多见于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 如果苔湿润,舌质比平时略淡了,基本可以判断为风寒表证,有可能人身体还没反应过来,或者过一会儿,正气自动修复好了。但很多风寒表证的人,常见舌质淡或淡白、苔润滑。 如果苔湿润,舌质比平时略红,并有些许小红点,基本会湿与热结合,形成湿热。 苔湿润也见于多食多饮之人,因为所摄取的超过身体机能所能运化的,也会出现润苔。 (2)滑苔:是水湿之邪内聚的具体表现,主痰饮,主水湿。 如寒湿内侵,或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液,寒湿、痰饮内生,便出现水湿过剩的滑苔。 (3)燥苔:体内津液已伤的具体表现。 如高热、大汗、吐泻之后,或过服温燥中药,导致津液不足,舌苔失于滋润而干燥; 津液输布障碍的具体表现,如痰饮、瘀血内阻,阳气为阴邪所遏,不能蒸腾津液濡润舌苔而见燥苔。 (4)糙苔:常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同时舌体往往也偏干,此属热盛伤津之征兆;舌苔由燥转润,是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病情好转之征象;舌苔由润而变燥,表明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或邪从火化。但当湿邪传里,阴邪遏阳,气不化津时,可见苔反干燥,热邪传入血分,蒸动阴液,或虽病热但夹有痰湿的,可见苔反而润的表现,临床上须结合其他症状加以辨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