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梗死 抗磷脂综合征并不罕见,如何诊治?

 昵称31490947 2022-02-11
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至少1项下列临床标准,以及至少1项下列实验室标准

临床标准–存在以下1项或多项

  • 血管血栓形成–任何组织或器官出现1次或多次静脉、动脉或小血管血栓形成发作,伴明确的血栓形成影像学或组织学证据。浅表静脉血栓形成不符合血栓形成标准。

  • 病理妊娠–存在1次或多次形态正常的胎儿在≥10孕周时不明原因死亡,或者因子痫、子痫前期或胎盘功能不全而发生1次或多次形态正常的胎儿在34孕周之前早产,或者连续3次或多次在<10孕周时自发性妊娠丢失,且无法用染色体异常或母亲解剖结构或激素原因来解释。

实验室标准–至少相距12周的2次或更多次检测发现1种或多种下列抗磷脂抗体

  • 根据国际血栓形成与止血学会的指南,狼疮抗凝物质检测阳性。

  • IgG或IgM型抗心磷脂抗体,滴度>40U。

  • IgG或IgM型抗β2糖蛋白1抗体,滴度>40U。

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如果合并抗磷脂综合征,如何进行二级预防?2021年AHA/ASA美国脑梗死和TIA二级预防指南中,第54页做出了4条推荐:

  1. 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单次抗磷脂抗体检测阳性,且不符合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推荐单纯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卒中的复发。

  2. 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符合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使用华法林减少卒中复发的风险是合理的。

  3. 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确诊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将INR维持在2-3比INR维持在3以上更为合理,因为INR 2-3更好的平衡了出血和血栓的风险。

  4. 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既往有血栓病史,且3种抗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质、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均为阳性。不推荐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因为与华法林相比,利伐沙班治疗的血栓风险更高。

吴川杰说

对于脑梗死患者,脑梗死本身就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临床标准中的1次血栓事件。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如果间隔12周发现3抗磷脂抗体任何一种持续阳性,就可以诊断为脑梗死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指南原文是: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persistent seropositivity for any of the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may be classified as having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脑梗死或TIA患者,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或者符合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的并不罕见。一旦诊断为合并抗磷脂综合征,其二级预防以华法林抗凝治疗为主,这和一般的脑梗死的抗血小板治疗明显不同。因此,识别抗磷脂抗体十分重要。

WARSS研究显示,30岁至85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30天内检测抗磷脂抗体1次,结果显示41% (720/1770) 的患者至少1种抗磷脂抗体阳性。

有研究表明,13%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会以脑卒中为首发临床症状而就诊。

最后,来自灵魂的拷问——您在临床中一定治疗过许多的脑梗死患者;那么,您诊断过多少脑梗死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的患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