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三会集之总括

 新用户43103589 2022-02-11

张宗道先生《地理三会集》原序

明◎九华蓉城子张亘宗道著

后学余杭汪应恭槑村较正

九华山人刘含芳薌林重梓

司马氏曰:“察地者有三会:理会、意会、神会。理会者,究二气中和之妙,察五行制化之微;意会者,山川背向、来止、聚散之情性;神会者,精神妙于意表,而契于理先,其心目自与人别耳。”

廖公云:“审地之法,法旨欲熟于心,法巧欲存乎智,用欲精于敬。否则,以昏惰之气,临渺茫之地,惟见其纷乱而已。一失之始,遂溃其终。”而犹曰:“能法哉?”

此所贵于法者三,亦三会之所以神其用也。虽然,神乃妙万物者也,虚以通变,寂而通感,环中以应,固无尽藏。一任穷至大之域,极至细之倪,而何不可会,奚有于三。兹必曰:“三会者”,夫亦为《地学》开正法眼藏云。

明◎张宗道先生三会集序

地理之学,家数至繁,著为成书,往往瑜瑕互见。惟卜公之《雪心赋》,萧公之《堪与经》,张公之《三会集》,为最精。而张公之集,尤能阐前人所未发,为后学之指南。如论分金,在于破土开圹。故名“金井”。始符乘金之义。辨晕纹、认生气以定穴场,不移尺咫;翻五害之有吉有凶,不欲概弃;审九气以分美恶,专论山川之形势情性,一洗卦例之偏。精理名言,皆由剏见。顾萧、卜二书,既脍炙人口,而张公之书独未梓行,余深惧是书之沉没,而又恥什袭之藏,未获公诸同好也。是以,不揣固陋,妄加删订。同邑邵子石平见而珍之。遂勷付剞劂氏,庶几有奇,共赏而寿世,无穷已时。

道光甲午午中秋月禹航后学汪应恭梅村氏识。

家君素嗜地理,蓄古人书不下数十百种,而于张宗道先生三会集,尤心折焉。甲申冬,命仿手录一过行,将订正梓传,历年未果。今秋郵序命书,并示删校已峻,即可为前人寿世快慰之情于楮墨仿。既乐闻是集之传,尤喜家君之寿康,十年如一日也。录序既成,谨缀言于卷末。甲午冬日,啸盫汪元方书于京寓。

地理三会集目录

明◎九华蓉城子张亘宗道著

后学余杭汪应恭槑村校正

九华山人刘含芳薌林重梓

卷上

总括,原气,察脉,辨体,认主,穴向,圔赞,明堂,砂诀,水法,罗城。

卷中

机括,天清,三奇,二格,五独,张敛。顺逆,星曜,象喻,决断,裁剪,翻案,定指,品量。

卷下

葬义,晕土,倒杖,缓急,浅深,合辟,和过,救偏,化气,运气,望气,卜居。五星正形图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地理三会集上卷

明◎九华蓉城子张亘宗道著

后学余杭汪应恭槑村较正

九华山人刘含芳薌林重梓

总括

三会集曰:“未有天地,此圈为之始;既有天地,此圈为之终。”

然。此圈者,无终无始,团团循环,天地之母,阴阳于此立,五行于此生,成象成形,靡不肖焉。

观之日月星辰,往来拱旋,体用俱团微垣自圈。观天之道如是,察地之仪亦如是。然而圣人出,仰象循法,神妙于象先,理原于法表,显微阙幽,为万世规。

故。堪与家,因以契悟神理,乃拟山为龙,取变化之义,潜见飞跃,倏忽委蛇,擬其上失之下,擬其大失之小,或隐或现,莫得而方体之,殆神物乎。若可以罗经拘格,龙驯能蓄,是为常物,非龙也。

夫山欲成龙,气象轩昂,卓成星体。山既成星体,自是英华发露,而正变体格,于是出矣。如禄星(火星)突尔焰天,列为楼殿;文星(木星)卓尔钻天,变为冠冕;秀星(水星)漫然涨天,坠以千系;武星(金星)耸然献天,变为钟釜;土星正中凑天,崛起御屏。集众星之美,各位生旺,是谓“五气朝元”。由五星变出九星,或聚为五九全讲,或错为十二变讲,而讲讲起顶,开嶂之下,从心腰、阴间,隐隐偷出阳脉,抽袅摆折,起伏迎送,变换气候而去者,此非为夹炤,则作城垣而已。

夫脉之精气露处,名曰“阳星”;而裂断过处,名曰“峡星”。是元阳度峡,而别生支派也。

欲断处必俯而就,欲缠处必仰而迎。于是前雌后雄,二气交通,而胚胎已形未形之间也。于焉积气,以厚其主星,复束气以清其穴星,是为吉体凝,而灵光自现也。故曰:“一星成体,万灵攸钟。”

钟灵之处,穴斯立矣。穴露于恍惚,灵验于微茫。是即隐躍于一圈之妙也。至今论乎聚讲开嶂,出脉过峡,势来形止之理,总妙在阴阳变化,而生和自在其中矣。

《阴阳论》曰:“大抵星峰有立、坐、卧三体。”

其立体,高耸为阴,平落为阳;其坐体,覆来为阴,仰承为阳;其卧体,尖束为阴,放开为阳。如立无耸落,坐无覆仰,卧无束放。是其体不阴阳矣。龙无阴阳二气,不可以言龙;穴无阴阳二纹,不可言穴。此宜详察也。

以动静之理言之:水动为阳,山静为阴。动而求静,为阳变阴;静而求动,为阴变阳也。

以形势之理言之:崇峻为阴,坦夷为阳;局促为阴,开爽为阳;硬直为阴,抽袅为阳;背负为阴,面豁为阳;急直为阴,缓漫为阳。

缓其所急,急其所缓。是阴用阳而成,阳用阴而蓄也。

其星体有显而为阴者,突与乳形是也;有隐而为阳者,窝与钳形是也。

窝钳出面,中气不足。故贵有肉地,多求其弦。倘陷窟而气流左右,是阳脉之转为阴受者。真也。

乳突出面,中气有余。故贵有坠蓄,或乘其褥。倘锐突而界畔逼削,是阴硬之不以阳化者。假也。

亦有既窝而突,既突而窝,而又有窝外之窝,突外之突。形变万殊,总一阴阳之妙耳。

至若晕星微起为阳,晕星微陷为阴。此又为太极之微露其形,非窝突之粗大也。然窝突真假,切于此处决之。而阴阳元妙,正于此处见之。

故。穴体如外阳内阴,其晕气必浮;穴体如外阴内阳,其晕气必沉;如内外俱阳,其晕气可浮可沉。浮则浅以乘之,合以固之;沉则深以取之,辟以通之。此一合一辟,又古人妙其法于阴阳矣。

更有诀云:“火、木、金,属阳;水、土,属阴。”火、木、金星行龙,要水土二星为化气。苟行龙未有水土星配,而火木金虽杂合以成体,偏驳之气不免矣。故山之成体,俱要看何星面,施行作用,可龙则龙之,可穴则穴之,吉气则全之,凶体则窍(人工打开化阳)之。不完于天,而相以人。此亦化气之妙也。果于化气之妙,达而用之,便是体用合一,即为真理气,何必多求。欲求理气而究其全,孰若先峦头而知其的。

夫嵯峨星峰,忽变嫩小星体,为峦头;血脉流行活泼,为峦腰;桡棹伸缩摆布,为峦脚。头端金凝,腰妙水化,脚带木星贵矅,而四应齐到,为上地也。或于头而穴之,或于腰而穴之。固然矣。脚不可穴,若支分节解去处,有气即可乘耳,亦要四兽会聚,朝对分明者为的。

乃若究穴星于诸体之变化,自五而九,自九九至变通,三百六十余穴,不可胜穷。要不出乎此圈,为之【总括】也。

一山一水,隐隆分合,内气既聚为“圈”矣;山山水水,回环交会,外气又聚为“圈”矣。因而推之,至于层峦叠嶂,团护缜密,皆所以完其圈者也。推而大之,至于湖海口门,辰罗捍禦,亦何莫非固其圈者乎。维彼北辰、罗星屹然砥柱中流,真如万里列长城之势,一丸塞函谷之力,斯为关之最完固者。

夫自内气、外气,始乎微,卒乎巨,而重重环会,关关交锁,总成一圈团之局耳。故曰:“识得此圈,处处皆圈。”

先贤有言曰:“阴阳何处无之?”横看左阳而右阴,竖看上阳而下阴,仰阳阴覆,面阳背阴,总一太极而中露二纹,俱于五行妙其机耳。五行之变,至于不可穷,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凝聚,则为阴。非真有二物相对也。

凡龙变应成形,只微茫一圈之中,独有生气?自圈之外,皆死绝也。可以毫厘差错乎?太极分阴阳,二纹在隐显间。认得清切,不必步量宫国,自然立穴不错。然于众死中求一生,是必详究核实,真知其的,斯于生死之别,始不漏耳。

龙势迢递而来,叠峰端凝而秀,入首自有隐隆分合,是谓“内聚”;四山面内,四水交融,是谓“外聚”。内外交聚,团团回环,即重重皆“圈”也。故曰:“山之耸祖者,谓之“要领”;水之团环者,谓之“纲维”之谓也。”

龙得水而神通变化,山得水而血脉活泼。其义一也。

星丽天而精光聿新,穴丽地而灵气攸钟。无二理也。

故。山不成龙,即无变化。无变化决无血脉。是谓“顽块”。奚取于龙。

穴不成星,即无精彩。无精彩决无灵气。是谓“死土”。何名于穴?

顾名思义,循理责实,卓有妙于山水之间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