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管理者需具备的思维与行为习惯

 小挢流水人家 2022-02-14

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在他的书中写道:企业的发展适用于S曲线,最开始是投入期,投入大于产出,曲线向下;当产出比投入多时,随着产出的增长,曲线会向上,如果一切运转正常,曲线会持续向上,但到某个时刻,曲线将不可避免地到达巅峰并开始下降,这种下降通常可以被延迟,但不可逆转。为了让企业能够持续保持增长,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之前,要找到能驱动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之前开始增长。

图片

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而言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如何打造第二曲线,并实现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的自然过渡?企业需具备两种能力,一种是业务增长能力,另一种是要发展与第二曲线相匹配的组织能力,而且组织能力要优先于业务增长能力,这种过渡才可能实现。如上图,创业酵母合伙人张丽俊把业务增长曲线称之为显性曲线,把组织能力增长曲线称之为隐性曲线。

大家都知道,企业组织能力的决定因素不是人才,而是人才梯队。人才梯队里最核心的是管理者梯队,另一位管理大师拉姆·查兰为此还写了《领导梯队》这本书,可见它的重要性。

一、各级管理者职责

我们把管理者分为三个层级。

1.     高层管理者:独立事业部(或分子公司或业务线)负责人及以上职务。主要职责是战略决策与规划,完成“面”的工作,指明企业发展方向或单个业务线的竞争战略。

2.     中层管理者:某个模块负责人,类似于总监职位。主要职责是策划,完成“线”的工作,理解战略并把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分解到下属部门负责落地执行。

3.     基层管理者:直接带领一线员工的主管或经理。主要职责是执行,完成“点”的工作,就是按照可执行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去执行,通过团队拿结果,完成组织目标。

图片

这里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管理者错位现象。由于意识、能力及行为习惯都没转变过来,晋升的管理者仍然按老的方式开展工作。“总经理干副总的话,副总干总监的活,总监干经理的活,经理干员工的活,员工考虑公司的战略”虽然是一个段子,但也在不少程度上反应了中小企业的一些现状。另一个是不少企业过于重视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忽略他们带团队的能力,要知道管理就是通过团队拿结果不少管理者即使担任了管理职务,仍然是“业务员思维”,凡事亲力亲为,不善于识人用人、授权赋能、激励人心,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下属,只能靠自己个人贡献业绩,不能贡献人才。

二、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3大思维

那么管理者要很好地承担以上职责,成为优秀管理者,产生卓越绩效,需要具备以下3大思维。

1.     营销思维

营销思维主要是指客户导向思维与结果导向思维。

客户导向思维是指以客户为中心,全力满足客户需求,创造客户价值。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满足客户需求。企业小的时候,企业不得不以客户为中心,全力创造客户价值,帮助客户商业成功,否则客户就不会买小企业的产品。但企业并不一定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它是唯一的原则。公司发展壮大后,很容易自我膨胀,以自我为中心,失去了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根基。因此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有没有价值,就看它是否在为客户创造价值,或者为了创造客户价值而做的努力。

管理就是通过团队拿结果。什么是结果?结果就是出色完成团队或组织的目标。结果导向就是以终为始,高度关注和聚焦目标和结果,将团队或组织的核心资源、策略都指向目标的达成,所有行动都必须是为目标达成服务。这种管理者给外部的印象就是目标清晰、执行力很强。不能拿结果的管理者绝对不是合格的管理者。

2.     结构化思维

我们能够穿透事物的表象抓到事物的本质,并且可以按一定的规则把这种本质拆解成为一种框架,这种框架就是结构。当我们在解决问题、与人沟通、输出文章的过程中使用这些结构,将零散信息放进去加以整合与分析,然后就能得出方法和结论。这就是结构化思维。我们常用的SWOT分析法其实就是一种结构化思考方法。写文章的“总分总”也是一种结构。

作为企业管理者,工作中处处都需要结构化思维。怎么开展战略规划?怎么进行战略解码?怎么开展新业务?怎么分析一个问题?怎么写一份报告?怎么开经营分析会?怎么开周会?怎么向领导汇报工作?怎么和同事进行沟通?这些都是要有结构化思维。因此无论你是哪个层级管理者,你都需要结构化思维。企业内部效率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级管理者缺乏结构化思维所致。麦肯锡传家之宝《金字塔原理》是专门介绍结构化思维的一本书,建议大家读读,但这本书比较枯燥难懂,可以看看国内的《结构思考力》这本书,可以把它看成中国版《金字塔原理》。

3.     系统化思维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写系统化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也可以称为整体观、全局观。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只有具备系统化思维,才能抓住事物本质,才能洞察出事物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才能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具备系统化思维,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作才有主次、才有针对性。不少管理者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工作缺乏整体筹划,整天打乱仗,个人苦不堪言,团队和组织工作效率低下。

缺少系统化思维是很多从大企业空降的高管在小企业活不下去的原因。虽然ta在大企业工作过,主管了很大的业务,但这些大企业的管理体系、组织架构等都不是他设计的,他只是这些体系里面的一个执行者。他是见过好体系,而没有建过好体系,对这些体系背后的底层逻辑及当时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深刻了解。把这些体系引进到这些小企业,由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土不服”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在工作中,你经常会碰到你的下属、你的同事、甚至是你的上司在解决问题时抓不住重点、汇报问题思路不清、写的报告不知所云、沟通时不知ta想说啥,等等,这些都是缺少系统化思维与结构化思维的表现。没有系统化思维与结构化思维,既使你有客户导向思维,你也不能在纷繁复杂的商业环境里取得好的结果。

我曾在一家非标设备企业任职,这个行业存在的意义在于利用技术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商业成功。技术只是手段,核心是满足客户需求。这是通过系统化思考总结出的这个行业的本质。这个行业的产品技术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新产品出来后3到6个月竞争对手就能模仿出来。如果不了解这个本质,一家企业只追求技术创新,在企业业务规模快速放大的过程中,逐步丢弃了满足客户现场需求的能力,就会被竞争对手通过技术模仿及强大的现场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所击败,自己所谓的创新只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三、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7种行为习惯

优秀管理者要产生卓越绩效,除了要具备以上3大共性思维外,也要具备共同的行为习惯。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要在组织中创造卓越绩效,管理者应当展现出7种行为习惯:以身作则、共启愿景、实事求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自我批评。

1.     以身作则

员工不是听管理者怎么说,而是看管理者怎么做。以身作则是形象化的教育,像无声的命令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成为值得信赖的管理者,管理者自身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及行为标准。在工作当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团队树立榜样,并带领大家确立一套共同坚守的目标价值观。

2.     共启愿景

在组织中,愿景的最大作用是聚集团队的能量,让每个人看清自己前方的道路。管理者必须向大家描绘和传递一个激动人心的、崇高的未来愿景,感召他人为共同愿景而奋斗。1994年,任正非就给员工描绘华为的愿景:十年后,全球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占其一。作为管理者还必须sell你的愿景,当愿景被大家认同,就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给予大家更高层次的激励,使大家能克服更大的困难。马云曾说,他去看一家公司的时候,无论创始人讲的多好,他比较关心的是,创始人身边的人,到底相不相信他讲的东西。

共启愿景似乎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其实不然,每个层级管理者都可以找到激动人心和富有吸引力的奋斗目标,生动描绘那个成功的画面,让自己的团队成员心驰神往、全情投入,形成强烈的共识和共鸣。

3.     实事求是

我觉得“实事求是,敢说真话”在职业化程度低的中小民企里特别重要。一方面企业要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要有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敢说真话的品质。

由于中小民企在创业时要对市场机会、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由于团队能力低,加之老板对整体情况十分了解,为了快速决策,老板“一言堂”现象就十分普遍,甚至无论下属讲的是真话还是假话都给予打击,形成了不实事求是,不敢说真话的文化习惯。随着企业发展,业务越来越复杂、组织越来越庞大,老板对业务与人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彻底了解,同时团队能力也有所提升,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此时就应该鼓励大家实事求是,坚持说真话。否则就有可能到处弄虚作假,企业看起来一片繁荣,实际暗藏巨大危机。另一方面,最高决策层不能获取企业运营真实信息,不能汇聚众人的智慧做出最有效的决策,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4.     挑战现状

管理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寻找创新和变革的机会,以成长型思维去打破藩篱、寻求突破,冲破旧有的观念、制度、惯例和行为等约束,开放思维、勇于创新、积小胜为大胜,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帮助组织中每个人获得成功。

企业的创新思路大部分来源于组织之外。有时来自客户,有时来自供应商,有时来自业务合作伙伴……,当企业对外部世界敞开大门时,创意和想法就会顺畅、自由地进入你的组织,成为企业打破“常规思维”,勇敢前往未知的领域,迎接未来新的挑战的窗口与途径。

5.     使众人行

信任是人类关系的核心纽带,没有信任,你就无法管理,更无法领导,也就无法成就卓越。管理者必须充分调动团队中每个人的积极性、参与感和合作意识,通过加深信任、团结合作、授权赋能、分享信息、分享权力、分享利益,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管理者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团队成员,寻找他们的兴趣所在,并给予更多的倾听与关注,鼓励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对目前的工作进度与障碍难点进行分享,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团队成员才会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主动寻找策略、采取行动、积极表现,对结果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在组织中发挥自身的才干与能力。

6.     激励人心

经营企业本质是经营人心。持续的工作需要充足的能量来点燃奋斗的热情,因此需要管理者适时地去激励人心,通过真诚的认可为心灵输氧,不断保持和激发人们的工作意愿和激情。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激励方式,有效地认可、表彰人们的进步和成绩,经常庆祝小小的胜利,营造一个乐观向上、鼓舞人心的氛围。级别越高的管理者哪怕一个小的认可与表扬都会对基层员工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所有的管理者,请从认可与肯定他人开始!

另外,管理者在制定机制、制度、流程及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识人心、懂人性。

7.     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重要的防错纠错机制,对于促进领导班子团结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批评是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强大武器。

大家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敢于揭示自己的不足,把自身的问题发现出来,找到致使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促使其不断加以改进。是思想的问题,就从学习教育上下功夫,是能力本领的问题,就从培训实践上着力,从而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得到净化,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每个人都会犯错,对每个管理者来说,能够认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痛下决心改正,不仅无损于自身的形象和威信,反而能提高形象和威信。

一个企业的天花板,永远是企业的老板;一个团队的天花板,永远是团队的管理者。管理者要训练自己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企业要建立管理者梯队,培训每级管理者,改变ta们的意识,提升ta们的能力,保证角色不错位。唯有如此才能发展企业的组织能力曲线去支撑持续增长的业务曲线。

以上是我对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做的总结,也是我过去、现在和未来持续学习、修炼与实践的方向与目标。期待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