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汀怡:著名的濠梁之辩,究竟谁是赢家?

 风雨黄昏后 2022-02-15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没错,这就是引进初二课本的著名的“濠梁之辩”。

故事内容呢,大致是讲庄子和惠子两个人吵架。庄子说:“······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当然也不知道鱼”。庄子答了一句:“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是不是很诡异?诡异到像小朋友吵架(当然啊,小朋友吵不出这么高智商的对话)。其实生活中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对话,例如:

甲说:“你看丙······样,肯定是······”

乙说:“你又不是丙,怎么会知道丙······呢?”

甲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丙······呢”


这事乙要是聪明点便会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不是丙,肯定也不知道丙。完美了。”

在这种情况下,庄子一句“我知之濠上也”(我就是知道!)是否是在玩文字游戏呢?

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庄子在玩文字游戏,在诡辩。要知道“安”有两种意思,一种为“怎么”,一种为“哪里”,前文是“怎么”,后文就变成了“哪里”,这不是偷换概念吗?

但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一篇批评庄子的文章,又为什么要放在《庄子》里面呢? 

辩论首先得逻辑没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庄子和惠子的对话。首先,辩论是建立在对方能听懂对方说的话的基础上。这样,惠子说的话就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下面我们将惠子的话提炼一下。

首先,惠子不是庄子,所以惠子不知庄子。

其次,惠子由上面这条推断出,庄子不会知道鱼的快乐,因为惠子不知道庄子。
 
现在这两条已经发生矛盾了,惠子既然不知道庄子,又何以能明白庄子说“鱼之乐”的那句话然后表示质疑呢?

很显然,庄子利用这个小小的逻辑漏洞,取得了胜利。

我们也可以尝试用三段论将惠子的逻辑稍作梳理——

大前提:物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不能相知。

小前提:惠子、庄子、鱼都是物。

结论:惠子不知庄子,庄子也不知鱼。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便会发现这个逻辑里的大前提是有问题的。不过也就是这里,显现出庄子和惠子两种思维之间的不同。庄子思想的体现是:万物通道为一,人能感知万物(比如庄周梦蝶就是典型的例子)。而惠子则认为,人与万物是分开的,人是不可能会变成或感知万物的,物与物之间是对立的。

如果庄子是一个以哲学为主的的艺术家,那么慧子就是一个以现实为主的的理科生。 
 
就好似李白在说“人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时,被船头的渔夫听到了,便好奇的询问:“子非水,你咋知道他舍不得你?”又好似李白对着天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被行人听见了,便问他:“子非月,你咋知道月一定会接受你的邀请?”

这样的艺术感受,是不能用逻辑来论证的。

很显然在这一层面上庄子也是胜过惠子的。

不过庄子应当从未在意过输赢,他只是享受与老朋友斗嘴的乐趣。

(本文为全人之美·文言经典研读·《庄子》的世界课程作品)

作者 | 陈汀怡
年级 | 八年级
导师 | 杨 枫

全人之美

中学生思辨读写课程

春季营正在报名中

暑期“文言经典研读·孔子与《论语》

正在筹备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