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昨天有人通过微信问我,我本来脾胃不是太好,尤其是立春后这段时间,感觉肠胃比原来还差些,特别容易拉肚子了?我从传统五运六气来分析,立春后进入壬寅年,木运太过太旺(大运、寅的地支属性、在泉以及初之气的主气与客气都是木),木旺则克土,故容易导致土弱。那该如何是好?一方面,调畅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心情好则肝气顺;另一方面,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立春后养脾才是预防的关键,可以辨证服用参苓白术散或附子理中丸等。当然,养脾更要从日常饮食中做起。建议平时定时定量吃饭,并少吃辣椒等辛辣食物,这有利于养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些有健脾功能的食物,常见的有红薯、小米、山药、红枣、土豆、花生、莲子、姜等温补食材,不可过吃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阳,比如苦瓜、柿子、香蕉、西瓜等。另外,脾最不喜欢冰淇淋、冰啤酒等各种冷饮,这些最耗脾阳,最让脾不愉快。即使是炎热的夏天,尽量不要饮用这些伤脾阳的东西。至于患病之人,更要远离生冷食物,以免伤损脾阳,导致正气内虚,以至于病情缠绵难愈。最后,我们还得保持好心情,好心情意味着肝气不郁结,这样肝木就不会横克脾土。相反,心情不好的人往往肝气易滞,滞则横逆,侵犯脾土,导致脾虚。 【二】今年为壬寅年,按五运六气来看,岁运是木运,不折不扣的说,今年应该是一个“风木之年”。司天为少阳相火,在泉为厥阴风木。另外,寅的五行属性又为木。整体看来,壬寅年以木为主,木气偏旺。从中医来分析,木为风,应于东方,应于春天,主生,主阳气升发,这就是全年的基调。其初之气,大寒到春分,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少阴君火。故而一开年,升发之气即明显升起,风火相煽,春天风会比较多、比较大,且气温回温比较快亢盛。当然,“木运太过”需要一分为二来看,是好事,也是坏事!一者,壬寅年岁木之气太过,又逢厥阴风木在泉,故风木之气益胜,加之少阳相火司天,故在地则“振拉摧拔”,在人则“掉、眩、支胁、惊骇”等。打个比方,天地就像一个鼓风机似的,风气鼓荡,可能出现地面干裂、摧枯拉朽的强风天气。风木与人体肝胆相应,容易有头晕掉眩、肋下不舒、惊骇不安等肝病的表现。再者,我们身体的肝气会随着外界的木气变得旺盛起来,而脾就容易受到牵连。因为在中医里,肝木克脾土。这种“木克土”的关系,是一种制衡。当肝气过于旺盛,就会让我们身体里的“木克土”变成“木乘土”。平衡被打破,脾土也就会被肝气损伤,变得很虚弱。 【三】从传统五运六气来看,壬寅年为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整体来看,壬寅年离不开“风热”的特点。上半年气候偏热,春天来得早,万物感此火热之气而化生,也就是如果有感冒现象的话会容易有发热、喉咙痛的情形,身体水液不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点尤其要注意。壬寅年春天风大,与火合势,容易产生眼发红、鼻出血、咳嗽气逆、头晕目眩、巅顶头痛、腹胀满、胁部胀痛、饮食减少、呕吐泄泻、容易发火、皮肤生疮、失眠不寐等疾病。所以春季不能妄补,会补出一堆“火”来。下半年也是风气偏胜,气候偏温,应寒不寒,应藏不藏,人们易患外感风寒、流涕鼻塞、腰椎及肩背疼痛、咳嗽多痰等病。如果气候变化反常,就会出现暴凉伤人,还可能发生肺系疾病,见咳嗽、哮喘、皮肤干燥皲裂等证。故壬寅年整体饮食上可偏于辛凉偏酸的食物,但要避免寒凉太过脾胃受伤。其中,上半年由于少阳相火司天,气候偏热,所以在对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方面,以味咸性寒的药物及食物为适宜,因为咸可胜火,寒可胜热。下半年由于厥阴风木在泉,所以在对疾病的治疗与饮食调理方面,以味辛性凉的药物及食物为适宜,因为辛可疏风,凉可胜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