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火帝养生_WSH 2022-02-17

刘元春老师多年来精研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先贤经典,致力发掘古代理疗及本草养生秘笈,集多年理论积淀与创新实践,构建了伤寒论厥阴病学派理论框架,开发了六经火神罐技法和独家无痛针灸技法,在学术和实践上独树一帜,开创了伤寒论研究和实践的新途径,擅长用中药和理疗结合的方式治愈各种疑难杂症。


伤寒论六经辩证创新型传承人

伤寒论厥阴病学派研究开拓者

六经火神罐技法研发推广专家

六经堂无痛针灸研发推广专家



伤寒论原文共计398条。今天讲第一条,也就是太阳病篇的第一条,即太阳病的提纲。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是伤寒论第一条。属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此条是太阳病的提纲。

伤寒论的提纲:一、定义本经病的概念,二、描述本经病的主要特点,三、揭示本经病的病机。

第一,太阳病的定义 

指患者体质比较强壮的前提下,感受了外界六淫邪气(主要是风寒),正邪交争于体表,因而表现为正气比较充沛,正邪交争比较剧烈的表证,即太阳病。

第二,太阳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包括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等等。当然,太阳病还有很多很典型的症状没有列举出来,比如发热,有时发热很高,现代医学属于高烧,但此提纲里没有提发烧。原因在于太阳病的初期,有时没有发烧的症状,比如本论第三条揭示的情况。还有一些症状,基本上属于普遍意义的症状,也没有说,比如打喷嚏、流鼻涕等等。因为打喷嚏流鼻涕虽然几乎是必见症状,但却不是特异性症状,也就是说,太阳病中可以有这些症状,其他经病中也有这类的症状,比如少阴病中也有此类症状。

第三,太阳病的病机。

即正邪交争于体表的表证,正气比较充沛,正气实、邪气也实的表证,表实证。

关于太阳病的定义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把人类罹患的各种疾病,划分为六类,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和太阴病,这就是六经辨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正气比较充沛,能够抗邪,正邪交争比较厉害,就叫做太阳病;如果正气比较虚,不足以抗邪,即正虚邪气实的表证,即少阴病;正气没有抵抗住邪气,结果病邪往里走了,走到半表半里的层面,这个层面距表距里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病邪的排出渠道不顺畅,不方便,所以会出现很多郁热、郁结的毛病,如果此时身体正气还比较足,就属于少阳病,如果身体比较虚,就属于厥阴病;如果病邪进一步趋里,进入到消化道,表现为里热亢盛,津液耗伤,就属于阳明病,如果表现为一派虚寒之象,就属于太阴病。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虽然是从外感病入手论述的,但实际上也是可以论治内伤杂病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去考虑患者的具体病因来源,而仅仅从患者临床上的表现,表现为表实证的,就是太阳病;表现为表虚证的就属于少阴病;表现为里实证的就属于阳明病;表现为里虚证的就属于太阴病;表现为半表半里阳证的就属于少阳病;表现为半表半里虚证的就属于厥阴病。


提纲所谓“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即:“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患者,都属于太阳病。这是伤寒论各经提纲的特别句法。

关于太阳病病机,即证型

伤寒论中的六经病,说的是证,证型,或者叫做疾病属性类型。六经病指的是某种特定的病机导致的疾病类型,是病机的概念。比如六经的太阳病、少阴病,都是指外感表证,感冒、鼻炎、咽炎等等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太阳病,也都可以表现为少阴病,当然也可以表现为少阳病和厥阴病等等。可见,六经病的概念,与现在大家通常理解的疾病的概念,完全是不同层面的东西。

比如说,肺炎,是现代概念上的一种疾病。

但是按照六经辩证,肺炎可以是太阳病,可以是阳明病,可以是少阳病,可以是太阴病,可以是少阴病,可以是厥阴病,它可以是六经病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来讲,一个人受了风寒,出现怕冷,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等,医院可能检查诊断为肺炎,但根据前面这些症状,中医六经辨证则把它判定为太阳病,因为它符合太阳病的概念;如果这个时段没有好好治疗,疾病进一步发展,变为咳嗽黄痰,胸闷气喘,鼻流黄涕,发烧,不怕冷,这个时候西医还是诊断为肺炎,但中医六经辩证则判断为少阳病;如果这一阶段还没有治愈,疾病进一步发展,发高烧,大汗淋漓,口渴,脉数而洪大,这个时候西医还是诊断为肺炎,但中医六经辩证则判断为阳明病;如此类推,一个肺炎,根据病程发展的不同,根据症状表现的不同,可以表现为中医六经辩证的各种证型,比如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甚至表现为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并病等等不同的类型。

中医治病,是辨证施治,证型相同,治法就相同,证型不同,治法就不同,不管是不是同样的疾病!同一种疾病,证型一样则治法一样,证型不同则治法不同。不同的疾病,如果证型相同,治法就相同;如果证型不同治法就不同。即中医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关键点是看证型,而不是看病名。

关于太阳病的症状

由提纲可见,典型的太阳病,是必须具有三个典型的症状的:脉浮,头项强痛,恶寒。

有这三个症状,就是太阳病,没有这三点,就不能叫太阳病。太阳病与这三个症状是充分必要的关系,正推可以,反推也可以。

有这三个症状的,就是典型的太阳病。三个症状里面有缺项,也可能是太阳病,但不是典型的太阳病。

第一个症状:脉浮

脉浮,是判断太阳病的非常重要的症状。即脉轻取即得,提示气血趋表,正邪交争于体表,是表证。

太阳病就是表证,所以脉浮。

太阳病,脉必浮。因为得太阳病的人,阳气一般相对比较充沛一点,阳气充沛,就可以鼓动气血趋表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表现为表证,正气足邪气也足,表现为实证,表证实证相合,即表实证。正邪交争厉害,就会发热,所以太阳病一般属于表实热证。

现代人体质弱者比较多,气血不足明显,脉比较细弱,外感之后,脉虽浮,但浮而细弱,往往不能表现为太阳病。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个症状:头项强痛

疼痛是太阳病的一个明显症状,而且往往被作为主诉症状求医。

疼痛的原因,是因为太阳病起因于风寒邪气侵袭体表,寒主收引,即现在所说的热胀冷缩,筋脉收缩,扯得紧了,当然会疼,这是其一。其二,感邪之后,体内正气趋表抗邪,也就是说体内气血都涌到体表,血管里血液饱满,组织间隙的体液也比平常多,所以筋脉肌肉就鼓胀。一方面紧缩,一方面鼓胀,疼痛必然加重。

太阳经主表,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都主表,都走肩颈部位。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上头顶,沿后脖颈,后背,腿后侧,一直走到脚趾,循行部位非常广泛。外寒侵入人体,首先影响太阳经,肩颈、脖子后侧、后脑勺,是太阳经巡行最密集的地方,因为手足太阳经都走这里,所以“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的普遍性症状,所以作为提纲症列出来。后面的太阳中风,以头痛为主,太阳伤寒,不仅头痛,头项强痛,而且身疼腰痛,全身疼痛,所以痛症就更加明显和剧烈。

此外,还有葛根汤证和桂枝加葛根汤证等等,都是以痛症为主的、疼痛很厉害的毛病。

可见,疼痛是太阳病的提纲症之一,这一点很重要。

但是,一个人如果痛症很明显,比如现在常见的肩周炎、落枕等等,是不是太阳病呢?

答案是:不一定。

因为太阳病不仅是头项强痛,还要有脉浮,恶寒等等。现在常见的颈肩综合征,虽然也是头疼脖子疼,但却不见得恶寒,更不一定发热,甚至连脉浮都没有,那当然就不能叫太阳病了。如果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全有,当然就可以考虑太阳病了。

所以,要注意分辨,因为少阴病也是表证,也有脉浮,头项也可以强痛,当然更恶寒!关键就要看他脉体大小、力度等等。如果脉微细,那就不要着急下结论了。

为什么太阳病提纲里面没有提到脉体大小,因为后面少阴病里面提到了,太阳病和少阴病是要互参的,要结合来看,就不会弄错了。

还有,少阳病、厥阴病,有时候也会疼痛,但是这两个证型与太阳病差距更大!而各种合病、并病,也有疼痛的可能,更需要仔细鉴别了。

总之,有疼痛,不一定都是太阳病,但典型太阳病基本都有疼痛。所以要好好鉴别!

还有一点,就是太阳病总体上来讲,是体质阳气偏盛,阴气偏弱的人比较容易罹患的证型,所以,太阳病的疼痛主要从疏通经络和补充津液入手治疗。少阴病的疼痛,总体上是体质阳气偏虚,阴气偏盛的人比较容易罹患的证型,所以,少阴病的疼痛往往从温阳逐水和通经活络的角度入手治疗。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的条文还有机会讲到。

第三个症状:恶寒

中医俗话说,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恶寒对于判断表证、判断太阳病,其意义之重大。

可见,恶寒是太阳病的标志性症状。当然,恶寒也是少阴病的重要标志性症状。

因为以外感寒邪为代表的表证,只要寒邪仍然客于肌表,就必然会恶寒。寒邪在体表,体表的血管就会收缩,血液供应量就少,功能就比较低下,温煦身体的功能就不足,所以会恶寒。

但也必须指出,里寒证也有恶寒,而且往往表现为明显的恶寒,甚至以恶寒为基本症状特点。

那么怎样分辨里寒证的恶寒和表证的恶寒呢?这一点伤寒论后面还有具体的条文。 典型的太阳病,是外寒客于体表的证型,外寒客于体表就会恶寒,外寒越重,恶寒就越重。外寒袭表,首先造成体表血脉经络和肌肉腠理的能量丧失,也就是热量流失了,中医术语叫寒邪伤阳。阳气丧失,体表得不到足够的阳气的温煦,当然要恶寒。所以,太阳病初期,恶寒往往是最先见到的症状。恶寒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后,身体的自警机制发现了这个情况,然后调动身体内的正气趋表抗邪,然后才有正邪交争,发热则是正邪交争的反映。所以,太阳病往往是恶寒在先,发热在后。

这一点在本论第三条讲的清楚: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就是说先恶寒后发热,有时候你找医生诊断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发热,但并不是之后不会发热,发热几乎是必然要出现的,只是早晚而已。中医一般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即使你没有发热,仍然不影响他判断为太阳病,不影响他治疗。而如果及时治疗的话,病程及时截断,不再发展,病愈,当然这个过程中就没有出现发热了。

恶寒,就是感觉到寒冷,感觉怕冷。这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中医是非常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的。经常有这样的病例,患者或疼痛,或恶心,或怕冷等等,自觉症状很明显,很难受,但是西医检查一番之后,发现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于是诊断为没病。患者就纳闷了:没病?没病我咋这么难受?

所以,看中医的时候一定要准确表达你的自我感觉,这对中医诊断很重要!

恶寒,既然是主观感受,那么恶寒的轻重程度,当然就依赖患者的主观判断了。一般患者都能明显感觉到恶寒的,特别是太阳病的患者,往往正气比较充沛,功能尚可,感觉比较敏锐,所以能感觉到恶寒。严重的恶寒,甚至冷得哆嗦,全身蜷缩,不敢见风,不敢脱衣服,甚至穿很厚的衣服还觉得冷。比较轻的恶寒,可能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只是风一吹就感觉凉一点,没有风时就没什么特别感觉。

有医家把这个问题做了细分:风一吹就感觉有点冷,没有风吹就没什么特别感觉,这种情况名为恶风;无论有无风吹,都感觉很冷,甚至穿很多衣服,盖很厚的被子,仍然觉得冷,这种情况叫恶寒。

其实,在伤寒论中,并没有特别严格地区分恶风、恶寒,有时候是混用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传抄错误。我们不去管他,只要弄清楚他们实质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就可以了。

恶寒是太阳病的提纲症。是本经病最先出现的症状,也是贯穿始终的症状。贯穿始终的意思,就是说,太阳病治疗得及时得当,痊愈了,恶寒也就没有了;如果没治好,迁延不愈,那么恶寒就会一直存在;如果病没好,但传变了,变成其它经病了,如果传为阳明病、少阳病,当然就没有恶寒了;如果传变为少阴病、太阴病或厥阴病,那么恶寒还是可能存在的;如果只是部分传变,太阳病未尽,那么恶寒还是有的。总之恶寒这个症状很重要,必须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