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的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2-02-18

前些日子,思考过“目的”这个词,一直耿耿于怀,还是想记录一下关于目的的一些想法。

如果对目的这个词作工作以来最早的追忆,曾经有一位同事认真地问过我,做这件事,你要干什么,有什么用类?你要“干什么”、“有什么用”,就是目的。当时,我心里明白,我只是想写点文字,并不想过什么目的,其实更是一种兴趣。作为教师职业的“干什么”“有什么用”是有目价值的,比如,同事的善意目的询问,是因为知道什么是能评职称用,什么是没有用处的,有什么用在这些年所观察的教育行为上,更加突出,目的决定的行为也更明显。

其实,谈到这个词,是前些天里与一位友人的聊天,他对于当好教师的目的谈了一些看法,认为教育要比教学更为重要。比如,你的目的在于教学,则会走向大量取得教学成果的手段,如果你的目的是教育,那么会对育人有更多的关注。教书育人在教学手段上培养了智与技的发展,在教育艺术上培养了人高品质的成长。教师环境的评价体系决定了教师更注重教学的研究,只有学生分数高才是一个好老师,没有听说过孩子分数低的老师是好老师。在这样的压力中,教师更要有育人的智慧,这是一种自我压力的挑战,因为我们目的中所产生的压力会无形转嫁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可能成为一个不择手段获取高分的人。这样的道路上,一些用心育人的教师却又成为点燃生命的蜡炬,是什么给教师以自信?自然是学生健康地成长为一名健康的人。

关于目的,年前还特意去请教了师父,当然目的不是为了明白目的是什么,而是因为师父永远是迷茫之中点亮明灯的人,是重重迷雾中的双闪。短暂的聊天中,意外于师父一直关注我所写的文字,也提出了致命的一点,也就是目的,我的理解是过去常用的一个词汇——读者意识。

2021年是教育生涯里最为困惑的一年,参加了绍兴市的工作室,从井底走出来,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希望。认识了学习共同体,也转变了一些想法,从过去关注教材解读,关注学习设计,关注教师技能转向对学习的关注、对学生的关注。在这个转变中,我优化了自己的“读写转换小课堂”,设计了“导图说”课型,在学习环节中实践了学习共同体环节,开始关注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学技能的理解也从文本解读、课堂设计转变为倾听、串联、优化,这些天翻地覆的转变中,自己是迷茫的,是需要寻求帮助的,作为农村教师,获得帮助的途径是很少的,要获取帮助,只有虚心求教。

在“小语思维导图”随卞说说的过程中,原有教科研分享的目的倒是实现了,也有人提出了珍贵的建议,却忽视了目的的区分。是分享教师还是分享给学生?目的不同,语言也不同,说法也不同,导致了过去随卞说说过于随意。这样的问题不利于学科问题的统整研究,你看,当我们把教学目标定得越小,课堂达成的效果更高,学生更能扎实地学到,我们的研究问题过于庞大,往往得不到想要达到的目的。师父寥寥数语,给了我答案——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尤其是农村孩子,更需要深度学习的设计,更需要公平的学习权,更需要语文教师为他们建设语文学习的需要。

基本上,读写转换小课堂是立足自己使用统编教材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的反思记录,想要在读写转换小课堂中记录学生能够听得懂的文字,而随机的思考又忽略了对目的的关注。对于“导图说”课型的设计,对于思维导图使用的意义,对于写点反思记录的目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读写转换小课堂,则更加突出解决学习问题,以精准表达,精准解决为出发。

年前,英老师分享给我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去拜访自己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却对我等有“业绩”的宝石专家、政府官员置之不理,反而对来看望自己的平时学习最差的同学关怀备至,问这问那,“优秀分子”反而被冷落。作者还回想起课堂上“优越感”的孩子回答问题,以及“异类”“害群之马”成为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国宴大厨事例,说明了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夺冠,不是为了成为“达官贵人”,而是为了成为“人”——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当时,我写了“学生的学习教育了教师的教育”,也是在这篇文章里,我开始认识到对目的的真实理解。这里,要感谢英老师。

目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目的和结果则有可能截然不同,因为行为有着巨大的差异。一个怎样的老师和一个怎样的语文老师,思考课堂上的学习公平,不仅在自我的教育教育技能,还在对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关注,它的高标,不是世俗虚名可以达到的。在新的一年里,目的是什么,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

此时再翻看《优秀教师的成长逻辑》,则更加对一名普通农村语文老师如何影响农村孩子有了笃定深刻的认识。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讨论,谢谢!

END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